陸看重柏楊 張香華稱最大報償

中國時報【李怡芸╱北京報導】 「重回大陸真好!」這是柏楊2007年將手稿、書信等近千件文物捐贈位於北京的中國現代文學館時,以顫抖的手,在書桌前耗費1個多小時寫下的一句話。現代文學館日前宣告將出版《柏楊手稿卷》,柏楊遺孀張香華昨(25)日參觀館內陳列的文物及柏楊書房,感慨表示:「我總覺得這是柏楊安居的地方。」 大陸作協主席鐵凝出席開展儀式時,以前輩詩人臧克家紀念魯迅的詩句:「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著,他還活著」來紀念柏楊。她並指出,柏楊作為魯迅精神的傳人,他的根本抱負也一如魯迅的名言「自己背著因襲的重擔,肩往黑暗的閘門,放他們到光明的地方去。」 柏楊生前捐贈文物文獻1萬1745件、共56箱資料,現代文學館前副館長周明表示,柏楊當時撐著病體,在捐贈儀式時突然有感而發地指出「台灣人和大陸人,同文同種,都使用的是華文,都是中國人。」 面對當時因將文獻捐贈大陸引起社會討論甚至罵聲,他堅定地表示:「捐贈這事是緣份,我是不動搖的!」並強調兩岸民眾應多走動,能為彼此增進好印象,還希望自己病好了再回大陸。 「斯人已逝,文心不老。」西苑出版社社長趙暉表示,柏楊逝世10周年之際,其《柏楊手稿卷》也即將面世,這批過去未曾刊載或出版的文獻作品可望首次讓讀者一窺全貌,在她看來這部手稿精選集以隨筆、信札、筆記等不加修飾的文字,尤其可直接地反應柏楊的文人品格,也呈現其讀書的廣博性、文化的批判性、思考的深刻性。 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臧永清表示,柏楊作品自上世紀80年代起,便在大陸受到關泛關注,尤其《醜陋的中國人》對讀者產生了重大影響並延續至今,該社今年已推出青少年版《中國人史綱》,接下來還會出版《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鑑》。 柏楊作品在陸持續受到關注並被賦予新生,張香華感慨:「一個作家窮畢生追求的作品能被看重,是最大的報償;若國家不重視反思的作品,這個國家將會墮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