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雷打到的機率高嗎?雷擊如何防範?打雷時可以用手機嗎?

雷擊遇到該怎麼辦,你知道嗎?中央氣象署提醒,近日受鋒面接近及西南風影響,各地降雨機率高,外出攜帶雨具雨衣之外,建議民眾也應留意雷擊。究竟在外遇到打雷如何應對?避雷姿勢怎麼做?救援遭雷擊者自己也會觸電嗎?待在室內又該注意什麼?快跟著Yahoo奇摩新聞編輯室一起來了解雷擊,多一分防備,就少一分危害!

相關新聞》吳德榮示警「鋒面+雷雨胞」繼續炸!把握3天好天氣 下波雷雨這天開轟

Lightning on East side of Taiwan.
雷擊可能對人體神經、肌肉、心臟、血管造成程度不一的損傷,學會自救與救人技巧,以防範雷擊找上門!(示意圖/Getty Images)

被雷打到的機率高嗎?

台灣每年因雷擊傷亡的人數極少,台中市政府法制局引述美國急診野外醫學委員會的統計數據指出,美國每年約40人遭雷擊致死,以此推估台灣的情形,則每年遭雷擊致死案例平均約有3到4起,傷者少於40人。雖然被雷打到的機率不高,不過物理老師朱天健提醒,一般工業用高壓電約1萬伏特以上,但閃電至少是30萬伏特起跳,雷雨伴隨的閃電更可能高達百萬伏特,一旦遭受雷擊,勢必對人體帶來巨大傷害。

聯新國際醫院副院長賈蔚分享,美國每年因雷擊死亡的人數,超過「颶風、火山、地震」致死的人數加總。氣象專家彭啟明也直言,做壞事才會被雷擊中的錯誤觀念,讓大家避而不談,但其實閃電落雷的危害,比一般認知的更加嚴重,呼籲政府需正視雷擊的危害,將其列入正式災害統計。

延伸閱讀》天雨遇雷劈?消防局舉6危險行為避免可保命!

戶外遇到打雷該怎麼辦?

根據台北市消防局防災科學教育館所示,雷電的發展過程,是由空中雲層向下尋找,對電絕緣能力最低、路徑最短的方式;換句話說,空曠地帶的突出物,因為距離雲層較近,最容易成為雷擊的目標。身處戶外的民眾,聽到雷聲最好遠離高樓、鐵塔、電桿、煙囪或空曠處的涼亭、樹下等標的物;並盡速躲到混凝土結構的建築物、車內(車頂天線要收)避難。

中央氣象署另提醒,打雷時切勿在戶外水域游泳或划船,因為人和船跟水面相比,同樣是相對突出的物體,易成為放電的目標。此外,金屬與潮溼物易導電,打雷時除了要避開水域,電線、自來水管、銅鐵器、潮溼的牆壁等也應遠離。至於手表、項鍊、雨傘、自拍棒等物品,為保安全,亦建議盡快收進包包。

兒科醫師吳昌騰提醒,千萬不要在雨中光腳行走,建議選穿橡膠製鞋,不但不會被雨淋溼還不會導電,有效降低遭雷擊的機率;或可善用不導電物體(如塑膠墊),置於腳下阻絕電流。鑑於電磁波易引電,打雷時也應避免用手機、藍牙耳機等3C產品。

花蓮消防局救災救護指揮科小隊長彭康祐並說明,由於雷擊是直流電,在擊中瞬間電就通過,不會停留在人體內,但人體毛髮會有刺麻感,建議大家盡速蹲下、踮腳尖,後腳跟互相接觸,形成最短的迴路的避雷姿勢。即便不幸遭受雷擊,也能讓電流快速通過,將傷害降至最低;切忌趴在地面上,反而更容易觸電。

遭雷擊會怎樣?

人體遭受雷擊,會對神經、心臟、血管、皮膚、肌肉、骨骼造成程度不一的損傷,傷勢多與雷擊部位有關。啟新診所指出,雷電的電流會導致人體被燒灼焦黑,呈現昏迷、意識不清的狀態,嚴重時可能成為植物人。即使幸運甦醒了,也可能出現癲癇、暈眩、耳聾、頭痛、記憶障礙、思緒混亂、容易分心、性格改變及肌肉痠痛、慢性疼痛等不同程度的後遺症。急診重症醫學部醫師高偉峰也點明,雷電光太亮增加白內障、失明風險,雷聲巨響也可能造成聽力或耳膜受損。上述部分後遺症可能康復,有的則無法復原。

而遭到雷擊立即死亡的情形,大致可分為三類。第一種是已燒成焦炭,無法急救;第二種是雷擊造成全身肌肉緊繃,進而呼吸中止;第三種則是電流經過心臟,導致心律不整、心跳停止等。

小心跨步電壓!遇到該如何自救?

雷擊意外大多起因於「遭雷電直擊」、「遭側雷擊中」或「遭落雷引起的地面電流流過身體」。其中後者是指當落雷擊中地面後,隨電流擴散會形成電壓差,越靠近雷擊點、電壓越大,越往外則電壓越小,這時如果邁開大步前行,會造成「跨步電壓」,也就是兩腳電壓不同而產生電位差,導致電流流過雙腿

(圖片取自/台電電力粉絲團)
(圖片取自/台電電力粉絲團

為避免跨步電壓的發生,台電分享,遇到雷擊時,可採取蹲低、雙腳貼近的小碎步方式,慢慢遠離帶電區域。師大附中物理老師陸怡中則認為,殭屍跳、單腳跳也是可行的方式之一。

遇到他人被雷擊該怎麼救援?

遇到他人遭到雷擊,你敢伸出援手給予協助嗎?許多人都會存有迷思,認為他人遭雷擊後,身上會帶有餘電,因而不敢靠近搶救,反而延誤了救援時間。事實上,由於打雷屬於直流電,雷擊的瞬間電流就已通過,因此遭雷擊者身上並不會有電停留,急救者也不會觸電。

你可能好奇,那麼雷擊究竟該怎麼急救呢?彭康祐釋疑,一般緊急狀況,都是先求救、再急救;但雷擊例外,因雷擊最怕心跳驟停,所以當身邊的人遭到雷擊,先注意周遭環境是否危險、潮溼,將患者盡速移至安全處。移動過程中,注意輕抬、輕放,並保持患者身體乾燥,施行心肺復甦術(CPR)後,再撥打119報案求救。

若遭雷擊者身上有燒灼傷或衣物著火,應請他以手摀臉,趴地翻滾滅火;要是遭雷擊者失去意識,則可先用厚外套包覆撲滅,再以燒燙傷SOP處理,暫不強迫移除衣物。

我國全國各項災害統計中,並未特別針對雷擊受傷個別分類,因此雷擊在救護中,通常被歸類為燒燙傷。救護人員會依照燒燙傷分級進行急救,檢查心律之外,表層皮膚首重降溫,外傷則以固定及清潔傷口為主。

打雷時可以用手機、藍牙耳機嗎?雷擊時待在室內又該注意什麼?

過去曾有民眾在雷雨中慢跑,遭雷擊身亡的意外發生。由於受害者配戴藍牙耳機,讓不少人疑惑,是否為藍牙耳機釀禍?對此,成大物理系教授陳炳志認為,雷擊關鍵是身處空曠處;台大電機系教授江簡富則從雙耳焦黑的情況,認為應為金屬配件導電所致,推測該民眾當時可能配戴著耳機,但不代表使用藍牙耳機就會引來雷擊。

那麼,讀者朋友或許想問,「戶外遇到打雷時,避免用手機或上網」、「電磁波會引雷」等說法,究竟是不是真的?專家們的看法不一。台大大氣系教授楊明仁表示,從戶外雷雨區打電話發出的電磁波,可能強化尖端放電效應,招致雷擊的可能性更高,但要更多實例佐證;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工程學系教授郭政靈認為,手機的電磁波不太可能吸引閃電;中央氣象署則指出觀測資料不足,難以下定論。

若以室內情況來說,則更應注意使用市話。由於閃電易進入建築物的各類金屬管線,會產生稱作「感應雷」的電磁脈衝,這種高強度而短暫的衝擊波,容易藉由電話線路進入室內,若不小心經由使用者手部或頭部進入身體,就會造成雷擊傷害。氣象達人彭啟明也示警,遇到打雷時,最好還是遠離室內電話、電腦等電子產品。

延伸閱讀》用手機易遭雷擊? 打雷時用市話更危險!

延伸閱讀》【錯誤】邊玩手機邊充電導致觸電影片?情境模擬!專家解說可能漏電情況

手機與電話的使用之外,醫師賈蔚也提醒,約有三分之一的電擊傷害發生在室內,因水泥牆面也是電能傳遞的介面,在家時建議不要倚靠水泥牆,亦要遠離鋁製門窗。考量雷電會經由管路造成傷害,打雷時也應避免用水(如洗澡、拖地、洗碗)。

撰稿記者:陳昭容

核稿編輯:沈孟燕

參考資料

機關安全維護宣導 遇有雷擊須躲避(台中市政府法制局)
#夏天必須注意的環境傷害—電擊傷(賈叔叔的會客室)
閃電落雷的危害,比我們以前認知的還要嚴重許多(氣象達人彭啟明)
閃電雷擊 可能會致人於死地(台北市消防局防災科學教育館)
避免雷擊的方法(交通部中央氣象署)
下雨天撐傘會遭雷擊嗎?(來講兒科急診的543-吳昌騰醫師)
「被雷劈」機率比中樂透頭彩還容易!防雷擊該怎麼做一次看(啟新醫院)
雷神來了 台電知道(台電電力粉絲團)
「跨步電壓」是什麼? 物理專家說給你聽(台電影音網)
跨步電壓怎麼移動才安全?附中陸老師來解惑!(台電影音網)
聽到打雷先蹲下 專家教你「避雷姿勢」把傷害降到最低(桃園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