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口腔癌 罹患率攀升

在立委王正旭帶領下,包括立委陳菁徽、病友團體與醫學會、牙醫公會等代表共同呼籲「預防口腔癌 4不疑遲」。 (癌症希望基金會提供)
在立委王正旭帶領下,包括立委陳菁徽、病友團體與醫學會、牙醫公會等代表共同呼籲「預防口腔癌 4不疑遲」。 (癌症希望基金會提供)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82歲的吳老先生,沒有菸、酒、檳習慣,平日注重口腔衛生,過世前反覆牙齦出血,卻以為是服用抗凝血劑或牙周病等原因所致,直到吞嚥困難就醫,才發現已是舌癌末期,因此離世。

立法委員王正旭8日與癌症希望基金會合作,聯合中華民國口腔顎面外科學會、高雄市牙醫師公會等醫界團體及立法委員陳菁徽,共同呼籲國人切莫忽略「非典型的口腔癌」對健康的威脅。

口腔癌是台灣發生率第6高的癌症,嚼食檳榔、吸菸、喝酒者為典型的口腔癌高風險族群,然而卻潛藏一群無菸、無檳、無酒仍得到口腔癌的非典型族群,造成每年上百人莫名罹癌。

非典型口腔癌常見的4大風險情境包括:口腔衛生不良、人類乳突病毒(HPV)感染、反覆口腔潰瘍(例如因假牙刺激或刮破口腔黏膜)、經常食用過燙食物。若暴露在4大風險情境中,或口腔出現長期紅白斑、潰瘍、不明原因無痛腫塊,應盡速至耳鼻喉科或口腔外科、牙科檢查。

王正旭強調,根據衛福部口腔健康司統計,罹患非典型口腔癌的比例從99-106年間的12.46%攀升到107-110年期間的15.46%,比例持續成長。相較於長期使用菸、酒、檳榔而引起的典型口腔癌病人以男性為主(男女比25:1),非典型口腔癌男女比已趨近1:1,意即女性亦暴露在風險中。

此外,從第4期的相對存活率來看,無菸酒檳的非典型口腔癌為41.05%,低於高菸高檳高酒典型口腔癌的45.72%,不可輕忽。

王正旭指出,現今口腔癌宣導政策多強調使用菸、酒、檳榔者應定期篩檢,但也須提醒具非典型口腔癌風險的民眾務必謹慎留意口腔變化,才能防微杜漸。

陳菁徽建議,目前政府雖仍以「三段五級」的預防醫學架構在防治口腔癌,但對民眾遭遇疾病前的「可感受期」,還是應有全面的衛生教育,才不會掛萬漏一。同時,政府對民眾認知率的提升,應有主動的掌握,不該跟社會的變遷脫節。

癌症希望基金會副董事長、高雄長庚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部教授級主治醫師羅盛典表示,無菸無酒無檳榔的癌友,有接近7成未曾意識到牙齦出血、口腔內類似嘴破的潰瘍可能是口腔癌症狀,直到第2期之後的癌變才尋求醫療協助,導致如吳先生這般遺憾的案例。

口腔癌早期發現5年存活率高,牙醫公會等呼籲「預防口腔癌 4不疑遲」,提醒民眾要採取:不要菸酒檳;不要暴露4大高風險情境;不漏自我檢測6步驟;不忘定期口腔黏膜檢查等「4不」策略預防典型及非典型口腔癌。

看更多相關新聞
夏天最容易出現「四眼疾」!醫示警 黑眼珠覆蓋一層白色組織注意
當媽五個月!39歲楊晨熙驚罹「重度子宮頸癌前病變」手術病況曝
22歲男大生「愛折手指」手指腫如甜不辣!醫診斷:是罕見疾病
反覆上腹痛到吐!她竟為一原因「膽囊腫到拳頭大」
腹部脂肪恐在身體各器官「放火」醫示警:五指標符合三項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