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的女人番外篇】黨外的黨外 艾琳達:我不是台灣媳婦,是世界公民

「我已經變成一個象徵人物,一個很孤伶、教條的左派。我的特色是從60年代的反戰脈絡下來,走向國際知識界,現在比較關注自己的抽象研究,農業學理論。」艾琳達說話時,深邃的眼睛還是發著光。

作家李昂說:「當年主動參加黨外的女性不多,因為她們沒有足夠的背景受到良好教育,那不是女人出頭天的社會。有些女人同情黨外,只是去幫忙煮飯、排桌椅,做最基層的工作。另一群比較少數的,就像曾心儀這種左派文青,又有政治想法的女人,至於從美國來的艾琳達,那就更特別了。」

美國出生的艾琳達,父親是義大利裔的美國二代移民,母親來自美國中西部的小鎮,7歲時軍人父親和母親聚少離多,終於離異,家中三姐妹跟著母親一起生活。她在天主教學校讀書時,看過兒童版的《孫中山傳記》,讓她對遙遠的中國有了印象。

60年代的美國社會氛圍,受到美國總統甘迺迪影響,他呼籲年輕人踏出國界,到第三世界幫助當地人民,也影響了艾琳達。14歲那年,她隨軍人退役、欲來台經商的父親來到台灣,原本只是要待一個暑假,沒想到一待5年,後來更和台灣結下不解之緣。

歷史研究學者黃惠君說:「當時施明德跟艾琳達的結婚請帖,是請張富忠設計的,他在上面放了一個美國地圖和一個中國地圖,艾琳達一看就說:『應該是台灣啊!』於是就把中國地圖換成台灣地圖。」

艾琳達工作時,同時開著四個螢幕,頭頂上的電視永遠播放半島電視台,隨時關注國際局勢,桌上還有她與兒子全家的合照。
艾琳達工作時,同時開著四個螢幕,頭頂上的電視永遠播放半島電視台,隨時關注國際局勢,桌上還有她與兒子全家的合照。

當年因參加黨外運動而成為國民黨黑名單的陳婉真,形容艾琳達是個強悍的女人:「美麗島事件後,她剛回到台灣的生活不是很好過,我把房子給她住,她卻把我黨外的資料、照片、文宣品,全拿給施明德,可能想挽回他,我就很生氣,結果她說:『那是台灣人的,又不是妳的!」她很有個性,你也沒辦法。」

曾心儀形容黨外時期是個「很美好的年代」,艾琳達卻說:「我看到的那個年代,不完全是團結合作,很多統獨、派系也是不和諧,我是左派,會站在批判的角度,黨外沒那麼理想化,但那時敢挑戰政權的精神的確是有。但90年代明明局勢改進很多,民進黨願意犧牲的精神卻沒看到了。」不只是黨外,她始終要站在黨外的黨外。

參加黨外運動最大的犧牲是什麼?「我的經濟基礎比較沒有保障,沒有多少儲蓄,還好我當幾年教授,有一點退休金,我媽媽走了也留點錢給我,但我很快就花完了,有幾年生活真的很沒有保障。我現在1個人住,家有13隻貓,我那是租的,房租不到2萬,有點像工寮,我沒什麼財產。我住公寓鄰居都會罵,貓太多了,我現在走路也不是太方便。」在台灣還有親人嗎?她搶答:「我有很多朋友啊!前夫也好幾個啊!」說完哈哈大笑。

「我不喜歡人家說我是台灣的媳婦,我愛台灣,但不是因為嫁給台灣人,我是世界公民。我有台灣永久居留證,沒有台灣籍,這不是那麼重要,但這幾年我變成老人了,也需要申請一些老人福利,所以可能會申請入籍。」


更多鏡週刊報導
【革命的女人番外篇】與黨外同志戀愛 作家曾心儀:我經歷過最黑暗的事
【鏡相人間】革命的女人 艾琳達與曾心儀回看美麗島
【鏡相人間】艱難的遠足 遠地就醫的孩子與他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