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治療介入可降低因心臟問題引起的風險

音樂不單陶冶性情,更對健康有幫助,高雄榮民總醫院台南分院心臟內科醫師顧長生指出,研究顯示每日聆聽三十分鐘音樂可以降低心臟病的後遺症,如:疼痛、焦慮、心絞痛等,降低因心臟問題引起的風險。

「心臟病好醫,心病不好醫」,顧長生醫師指出,他除不斷精進醫療技術,仍兼備人文關懷的溫柔;他時常於下班時在醫院大廳彈奏鋼琴,琴聲悠揚、療癒人心,擁有許多病患、家屬粉絲聽眾及機構住民駐足聆賞,美妙樂音陪伴了病患與家屬的就診時光,他相信音樂能輔助治療、強化健康正念,他長年公益且自發性的彈樂演奏,正為醫者人道關懷的具體實踐。

顧長生醫師說,音樂不單陶冶性情,更對健康有幫助,研究顯示每日聆聽三十分鐘音樂可以降低心臟病的後遺症,如:疼痛、焦慮、心絞痛等,降低因心臟問題引起的風險。美國每四十秒就有人心臟病發作,每年總計約有八十五萬人次心臟病發。雖然心臟病患者可以康復,但仍有相當多病患會在發作後一至二天感到焦慮、胸痛。塞爾維亞貝爾格來大學醫學院進行了七年研究,統計約三五0名心臟病發作患有「梗塞後心絞痛」(心臟病發後的胸痛)的人參與,一半的人僅接受常規治療,另一半的人每天三十分鐘音樂及常規治療。此研究過程中要求病患每日聽音樂三十分鐘,且最好在平靜的環境閉上眼睛聆聽,定期填寫日誌觀察變化,結果發現有音樂治療的參與者出現焦慮情況平均少三分之一,出現心絞痛的情況減少二十五%,罹患心臟衰竭風險減少十八%,心臟病發作減少二十三%,接受冠狀動脈繞道手術需要者下降二十%,心臟死亡風險減少十六%。

顧長生醫師說指出,音樂具有神奇的力量。心臟病患者在生理與心理上面臨極大的壓力及生命威脅,加上住院生病對個人身心健康造成相當大的影響,常出現緊張、害怕、憂鬱及過度焦慮等心理狀態,生理上也會有心跳加快、血壓變高等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