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鼻疽本土再+6「全在高雄」累計60例創2006年以來同期最高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7月下旬來襲的凱米颱風,重創中南部也造成類鼻疽疫情。風災發生至今已經滿一個月,疾病管制署今(27)日公布國內上週新增6例本土類鼻疽病例,疫情已連2週下降明顯趨緩。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疾管署統計今年國內已累計60例本土類鼻疽確定病例,為2006年以來同期最高;若以風災以來累積確診53例,創下歷年風災後類鼻疽的新高紀錄,且有7例死亡。病例分布以高雄市41例最多,其餘包含台南市、台中市、屏東縣、嘉義縣有零星個案。
疾管署今日公布國內上週新增6例本土類鼻疽病例,依據監測資料顯示,今(2024)年國內已累計60例本土類鼻疽確定病例,為2006年以來同期最高,與2005年同期相當;其中53例為凱米颱風後確診個案,居住地分布為高雄市41例、臺南市6例、臺中市3例、屏東縣2例、嘉義縣1例,其中7例死亡。呼籲糖尿病、肺病、肝病、腎病、癌症或免疫功能受損者等高風險族群,重症機率較高,如有發燒、胸痛、咳嗽等症狀請儘速就醫,即早診斷與治療。
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表示,上週新增個案皆居住於高雄市,年齡介於 50多歲至70多歲,發病日介於7/31-8/15,皆具慢性病史,1例有汙水、土壤等相關環境暴露史;目前6例個案均於一般病房住院治療中。
疾管署說明,引起類鼻疽的類鼻疽桿菌存在於土壤、水池及積水環境中,主要由皮膚傷口接觸受病原菌污染的土壤或汙水傳染,而颱風後因強風暴雨易使土壤和泥水中的類鼻疽桿菌暴露於地面並更易傳播,且常為吸入性感染,造成颱風後一個月內確診個案增加。類鼻疽潛伏期通常為2至4週,雖疫情持續下降,惟預計至8月底仍會出現個案。提醒民眾類鼻疽常見病徵包括發燒、頭痛、局部腫痛、潰瘍、胸痛、咳嗽、咳血及淋巴結腫大,可導致皮膚膿腫、肺炎、腦炎、敗血症,需儘速以適當抗生素治療,請留意自身健康狀況,有疑似症狀儘速就醫治療,同時籲請醫師提高警覺,注意類鼻疽疑似個案之通報與診治。
疾管署強調,颱風過後為類鼻疽疫情高峰,民眾應做好個人防護措施,避免皮膚、傷口直接接觸或吸入受汙染塵土、土壤及汙水,降低感染機會。如出現疑似症狀時,尤其高風險族群,應儘速就醫並告知汙水、汙泥相關暴露史,以及早診斷獲得妥善治療;醫師診療遇有疑似個案,應儘速評估給予抗生素治療並於24小時內通報及採檢送驗,以利衛生單位採取防治措施。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凱凱虐死案女社工遭起訴「過失致死」社工界:不可承受之重 兒盟回應了
3批水果「農藥超標」邊境被攔下!近200公斤日本鮮蜜柑、草莓全銷毀
民眾買飲料咬到「爆漿蟑螂」!北市衛生局稽查鶴茶樓結果曝
日本食人菌疫情升溫奪250人命 疾管署示警2類人「侵襲性感染」風險高
看更多相關新聞
新竹2歲男童送醫竟發現腎結石!醫驚呼執業十幾年第一次碰到 疑因喝高蛋白粉
10大生活「髒物」!5物品比馬桶還髒 蓮蓬頭不洗恐噴細菌
泰國發現首例「M痘新病毒株」醫:可透過呼吸道飛沫傳播
快開學了!一堆小朋友診所報到 醫示警:全身起疹子
男鋪柏油路差點被熱死!熱中暑高燒43℃、意識不清 急用葉克膜搶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