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籠換鳥十年後 貿易戰烽火連天 台商再突圍

工商時報【文╱康彰榮、賴瑩綺、楊日興】

2019年6月6日端午連假前一天,台資家具大廠樺桐集團位在浙江桐廬的廠區內,數千名工人正埋頭工作,組裝著即將運往美國的高級沙發。

令人好奇的是,工廠長廊上堆放著許多機器零件,經工廠幹部解釋,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25%關稅,原本公司準備把部份產能轉移到墨西哥廠,怎知道美國也對墨西哥祭出關稅措施,拆卸好準備運往墨西哥的機器設備只好先擺著,靜觀其變。

經濟放緩+貿易戰 台商苦撐

另位於浙江嘉興、布局全球的台資汽車配件大廠敏實集團,雖以歐洲市場為主,出口美國產品僅占公司比重5%左右,受美國加徵關稅影響不大,但大陸經濟成長放緩加上中美貿易戰,民眾開始節省開支,導致大陸汽車市場買氣低迷,在2018年出現28年來首次衰退。展望行業前景,敏實集團董事會主席秦榮華感嘆地說:「大家都要準備過苦日子了!」

中美貿易戰打得轟轟烈烈,威力之大,光靠公司的好體質已難以承受,許多優質的中小型台商也招架不住,大嘆「不如歸去」。

事實上,長三角和珠三角台商已經歷多次轉型陣痛。早在2008年金融海嘯開始肆虐全球,時任廣東省委書記的汪洋就提出「騰籠換鳥」政策,要求珠三角勞動密集型產業外移,同時對勞動力進行轉移。儘管此一政策在當時掀起反對聲浪,也無可避免地擴散到其他省市,首當其衝的,就是從90年代初期已經在珠三角布局的傳統製造業台商,在工資上漲、缺工嚴重、廠房被迫遷移等壓力下,大批當地台商不得不遷廠東南亞,甚至關廠、倒閉。

如今11年了,歷經優勝劣汰,如今能存活下來的台商都是驍勇善戰者。

大陸全國台企聯常務副會長、東莞廣聲公司董事長翟所領受訪時表示,東莞各產業台商或多或少都受貿易戰波及,但完全退出的不多,一批體質不好的台商,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就已經倒下了。昆山台商協會會長宗緒惠也表示,近年昆山台商數量沒有多大變化,都在5,000家左右,撐不下去的幾年前都走得差不多了。近年來東莞和昆山台商數量雖未明顯增減,惟兩地台商領袖都不諱言,傳統製造業逐漸退出,由小型服務業台商補上,已成趨勢。

但要完全結束在大陸的事業,談何容易。東莞台商協會前會長、岳豐科技董事長葉春榮表示,到大陸投資容易、分手難,除非老闆跑路的惡性倒閉,若按規矩走,要收掉一家公司不是那麼簡單,光是撤銷營業執照、清理廠房土地、遣散員工等等繁瑣細節,辦好動輒要花上三、四年時間。此時,面對時局想打退堂鼓的台商,變通辦法就是逐漸縮小公司規模,最後「自然死亡」。

轉移產能有難度 台商壓力大

到2019年6月中,美國已對2,5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25%關稅,多數大陸台商以加工出口為主業務,美國又是主要市場,在當前大陸製造業普遍「毛三到四」(毛利率3%到4%)的微利時代,美國的加稅25%讓大多數大陸台商無利可圖。面對存亡之秋,台商圈不斷地苦思對策,擺在眼前的,看來只有三條路可走:轉移產能、轉攻內銷,以及「練內功」等待春天到來。其中,轉移產能是最多台商採納的路線。

大陸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十多年以來,大批台商從珠三角、長三角遷廠東南亞,越南尤其受到青睞,台資還成為帶動越南經濟快速成長的主要動力。然而,越南目前也有工資高漲、土地難覓等問題,台商轉移產能的地區,如今擴散至東南亞的柬埔寨、印尼、菲律賓、泰國,甚至北美的墨西哥。當然,也有一些台商回台投資。

在選擇將部份產能回流的台商中,以科技業和機械業大廠為主,例如電子製造巨頭台達電、工業電腦一哥研華、電子代工大廠和碩、全球前五大空氣壓縮機製造商復盛工業等等,另外,還有自行車製造商捷安特、製鞋大廠寶成等,也將部份大陸產能轉移至台灣。

然而,在經濟部公布的名單中,卻鮮少發現在大陸中小型和傳產型台商返鄉投資。對此,翟所領認為,重建產線有一定困難性,這波返台投資熱潮,許多是原本在台灣就有產線的企業將它擴大,規模較小、原本在台沒有產能的廠商就難執行。

在美國確定對中國製家具加徵25%關稅前,以美國為主要市場的樺桐集團已擬定了因應方案,即與美國客戶各分攤一半的加稅額度,公司也積極思考移轉大陸產能的可行性,樺桐董事長謝智通近期便多次前往東協考察。他說,公司已部分轉單至越南廠和柬埔寨廠,目前這兩地產能都已爆滿,要在當地建新廠至少得等一年時間,因此決定大部分訂單還是留在大陸廠做。

不僅台商,諸多外商紛紛移轉大陸產能,外資流失、產能移出,大陸地方政府陸續推出一些獎勵和補助措施,例如浙江省對合規繳稅的廠商,每年退還二個月份的「五險一金」費用,一名在山東工作的台幹也透露,若公司承諾不裁員,當地政府同意退還公司部分「五險一金」。在大陸當前最重要的「保就業」目標之下,外移,已經形成巨大壓力。

不過根據翟所領分析,台商將部份產線轉至東南亞,也不會完全關閉大陸產能,一是等待貿易戰動態,另現存的台商都是體質較佳者,應對貿易戰都還能撐得住,所以大家有腳踏大陸、東南亞兩條船的心態。

中美大國博弈,觀望時局變化成為台商圈普遍的心態。但相對於大廠的無奈與期望,中小型台商更顯得無助與待援。

更多財經相關新聞
經濟部看好 全球經濟不再惡化
信用卡繳稅回饋72萬 這麼辦到的
長榮勞資協商破局 罷工持續
台通科技50億吸金風暴 大咖受騙
「104歲殘屋」 賣出2200萬高價

______________

有話想說?歡迎投稿>>>【Yahoo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