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房價是兩岸人民共同的痛
旺報【鄭博文】 中國大陸在改革開放之初,無所謂的「高房價」問題,住房問題呈現是居住品質與住房供應問題,隨著經濟快速增長,引進西方制度,將住房商品化,住房在質量均大幅改善,但並未對西方資本主義的「高房價」文明惡果的進行防制,演變成打房政策一直無法奏效,高房價問題成為中國大陸民怨首位。對照台灣從李登輝先生執政後期,放棄政府興建國民住宅政策,住宅供應全由私部門掌控,因此對房價變成無發言權,取而代之的是「住宅低利率」的購屋政策,大量資金投入房地產,更助長房地產業者,毫無忌憚的「炒房、炒地」,近5年來的「高房價」問題讓台灣人民苦不堪言,也成為民怨第一名。 中國大陸的打房政策從2008年的「國十一條」開始,2010年的「國十條」 、2012年「新國十條」緊接在後,期間也提出「限購令」、「限價房」等措施,一次比一次嚴厲,但房價仍然持續飆漲,因此更積極在「十二五」期間要供應4500萬套住房為經濟適用房與廉租房,想要把房價壓低,讓人民買得起、住得起,不讓人民抱怨。 台灣打房始於2011年「奢侈稅」及後續的住宅五法,但「奢侈稅」兩年執行期已屆滿,房價依然高居不下,這段期間政府配合住宅法新訂,也推出政府出面的「合宜住宅」與「社會住宅」,但全台灣未超過5萬戶,杯水車薪,對房價依然沒有發言權,高房價一再破錶。 粗略觀察兩岸高房價問題與打房措施,發現中國大陸中央政府確實用心在打房,一波又一波,由於地方政府未必完全跟進,因此成效未現,因此進一步主動出擊供應4500萬套住房為經濟適用房與廉租房要來掌握房價發言權,但個人從目前反貪腐落網官員的財產,發現落網官員都有十來套房,顯示中國大陸房地產分配是大有問題,因此立意雖好的4500萬套住房,交到人民手上恐怕所剩無幾,因此中國大陸想要導正政府興建住房流入少數特權人士手上,台灣推動的房地產總歸戶制度是可借鏡,可杜絕特權人士一再染指政府興建住房,如此人民才有機會購房。 對照台灣無論中央政府或六都基本上都有「怠惰」情形,不願將手頭上公有土地來蓋「國宅」或「合宜住宅」,只曉得「賣祖產」來平衡預算,但一再賣地卻成為助長地價一再飆漲的幫凶,也成為財團五鬼搬運的工具,因此台灣各級政府應立下決心,善用各公有土地,運用公私合夥制度(PPP)廣建「國宅」或「合宜住宅」並規定這些住宅要再出售只能有政府買回,如此政府在房地產市場才會有發言權,房價才有機會回跌。 中國大陸「三中決定」很明確指出中國大陸經濟體制仍然以「公有制」為主體,因此中國大陸政府照理可嚴格要求各房地產國企供應更多經濟適用房與廉租房來為人民服務,解決人民痛苦;對照台灣從李登輝先生執行後期開發,棄守政府興建國宅責任,加上放棄「漲價歸公」的土地增值稅累進稅率制度與大量房貸資金的投入,讓建商財團、房地產炒客大賺不勞而獲暴利,使得房價如脫韁之馬一再飆升,因此台灣政府當局應好好全面檢視目前多馬車各種打房措施,讓建商財團、房地產炒客無暴利可圖,但在六都大量興建公有住宅是抑制房價最直接有效方法。(作者為國立屏東商業技術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