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為元:跨域研發,孕育生醫人才競爭力

被譽為可能成為台灣下一座「護國神山」的生醫領域,因著台灣醫學本就有著相當強大的基礎,結合另一個強項理工科系,遠景看好。今年成立後醫系的清大,本身就有生醫相關的領域科系,而甫於今年4月30日上任的清大校長高為元,正是生醫領域學者。 

高為元不僅是清華創校以來最年輕校長,在網路的討論版上也有許多學生稱他為「最帥的校長」。外表出眾的他,曾在多所國際名校有任教經驗,對生醫領域與何謂成功,有著不同於台灣主流的想法,特地透過這次專訪和讀者分享。

高為元上任清華校長僅四個月,但他已很清楚清大過往學風自由、跨領域的風格,正是發展生醫領域所具備的強烈優勢之一。

「沒有一家公司、學校能壟斷生醫產業的發展,每個單位都能找到他們切入生醫領域的專長,」他剖析,生醫領域正因為其專業高度複雜,牽涉材料、化工等,又須經醫學臨床評估能否應用,因此,生醫領域若要發展得好,跨領域合作與研發經驗就相當重要,而這正是清華大學的強項。

生醫領域非一步登天 ,靠實力累積

清華過去各科系領域間,都有彼此跨科支援、做研究的傳統,學生就讀跨領域的專長,也可以加註在畢業證書上。

而擁有30多年歷史的清大生命科學院,已經有豐富應用在臨床上的技術;再加上清大800位教師當中,就有400位從事生醫相關研究,像是材料、化工等傳統強項的領域。

如今,清大今年成立後醫學系,結合生物科技、生醫設計,發展可期。

像是過往材料系,製作補牙材料可能很難拿到相關的病人檢體,未來就可以和醫學院合作,針對醫學領域所需,投入研發內容,而清華學生在這其中就有很多跨領域學習的機會。

面對外界形容為「護國神山」,似乎學生只要就讀相關領域就能獲得成功,高為元表示:「成功並不是一步登天,是累積起來的。」他分享自己過往探索生醫領域的研究過程,時刻都在問自己,到底要怎麼做才叫做成功。

例如,他曾研發出一種生醫材料,從各項數據都顯示出具有應用的價值。但當他跟臨床醫生溝通時,他們在醫療現場碰到的問題、痛點,對高為元又有新的啟發。

他創立生醫公司的過程裡,又從投資者身上學習到,若要成功創立一家公司,並不需要具備一項100分的技術,而是可能擁有一個新的技術想法,再運用不同的商業策略,就可以有賺錢的機會。這讓他又從學者角色,學習到商場上的靈活態度。

結合過去經驗,他認為,對學生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自我認識,以及做決定的能力,這些能力能讓學生們找到成功的旅途。

「譬如設定花五年的時間達到一個大目標,那就需要一步一步把過程做好,化繁為簡,每天執行小目標、每天獲得小小的勝利,累積起來,就會在日後達成大目標。」正是這樣的累積與執行能力,才有辦法面對不可預期的未來。

向Google學習,培養創新DNA

「不管對大學生或研究生來說,清華只是他們人生中的一段時間,」高為元期待,學生畢業之後,要帶著清華的多元DNA到不同領域去發光發熱,清華要讓學生發現自己的潛力。

為什麼高為元會有這樣的感觸?原來都來自過往跟Google接觸過的經驗。

「我曾參觀過Google在加州的總部,他們內部有一個特殊文化,在每個人身上的衣服都有一個號碼,像是1、2、3、4,這數字代表你在Google內部待了多久。為什麼他們要特別標示這個?」

高為元解釋,這是因為Google相當看重創新、創業的精神,因此關於人才發展,公司願意提供各種很好的機會,讓他們能創造出過去所沒有的技術。如果一個員工待在公司太久,可能就會失去創新的心態,所以才標示出員工待在公司幾年。

當時高為元問Google,公司花了那麼多心思篩選人才,又加以培育,若員工輕易離開公司創業,對公司來說不是損失嗎?「他們覺得that's ok,這樣等於把Google文化帶到其他地方,影響力更廣。」

對高為元來說,Google顛覆了傳統成功的定義,他也認為這樣的精神應該帶入清大裡面,「否則年輕人在成長過程中,他的答案都別人給的,永遠都不知道自己是誰,那真的可惜。希望在大學過程中給學生機會去探索。 」讓來清大就讀的生醫學生,擁有帶得走的競爭力。

加入遠見雜誌LINE好友,接收更多好文章!

看更多遠見雜誌文章:
深化專業或增加專長,碩士怎麼選最高薪?
薛富盛:生農醫聯手,開創精準健康新藍海
李蔡彥:創意╳運算╳設計,變身科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