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長者服用來路不明中草藥 當心引起慢性腎臟疾病

記者蔣謙正/屏東報導

歐世祥醫師呼籲民眾不要食用來路不明的中草藥,小心內含重金屬或馬兜鈴酸或,造成腎臟傷害。(記者蔣謙正翻攝)
歐世祥醫師呼籲民眾不要食用來路不明的中草藥,小心內含重金屬或馬兜鈴酸或,造成腎臟傷害。(記者蔣謙正翻攝)

67歲男性平常熱愛進補,經常食用十全大補湯、藥燉排骨、薑母鴨、麻油雞等溫燥食物,又透過地下電台自行購買中草藥食用,明明感覺「很養生」,但卻逐漸出現泡泡尿、下肢水腫等症狀,來到屏東榮民總醫院看診,腎臟科醫師歐世祥呼籲民眾不要隨便食用來路不明的中草藥,可能內含重金屬或是馬兜鈴酸,造成腎臟負擔。

歐世祥醫師指出,當我們腎臟受到特定損壞,時間超過三個月以上且無法恢復原有的功能,即稱為慢性腎臟病。慢性腎臟病多以「腎絲球過濾率」為分期標準,當腎絲球過濾率超過90分以上為慢性腎臟病第一期、90分到60分為第二期(以上兩分期常見於腎臟有結構或病理上的變化,或是尿液持續有血尿、蛋白尿等腎臟損傷表徵)、腎絲球過濾率60分到30分為慢性腎臟病第三期、30分到15分為第四期,小於15分則為慢性腎臟病第五期。

 

近年來美國國家腎臟病基金會指引(KDOQI),也建議加入白蛋白尿的嚴重程度作為慢性腎臟病預測預後的依據。尿蛋白越多,對於腎臟病預後比較不好,其腎臟病惡化的速度會較快且死亡率較高。因此在慢性腎臟病的臨床評估時,除了看腎絲球過濾率的絕對值之外,尿蛋白的嚴重程度能否獲得控制也是重要指標之一。

腎臟跟肝臟一樣是沉默的器官,慢性腎臟病初期並不會出現太多症狀,有些人可能會出現有泡泡尿、血尿等狀況,此外,血壓高、尿量減少、身體水腫等也有可能是腎臟病的症狀,值得大家注意,至於嚴重到腎臟病末期時,更可能會出現貧血、全身倦怠、持續噁心嘔吐、呼吸喘等不舒服症狀。

慢性腎臟病的成因可以粗分成三大類。第一大類為系統性慢性疾病影響,在台灣,糖尿病患者是慢性腎臟病最主要的成因之一,一但罹病的時間久了,可能就會引起全身小血管的病變,包括影響到腎臟腎絲球的血流,就造成腎絲球硬化,即稱為「糖尿病腎病變」,糖尿病成因為末期腎臟病的最大宗,約佔4到5成的比例。此外,高血壓、痛風性關節炎、心臟衰竭、肝臟衰竭等疾病,如不好好控制,也會引起慢性腎臟病。第二大類原因屬於腎臟發炎疾病或是遺傳性多囊腎疾病,前者早期可能會出現血尿、蛋白尿等現象,如不及時發現治療極有可能僅展至慢性腎臟病;後者遺傳性疾病則可能會有家族史,需要全家族人定期篩檢與追蹤。第三大類會造成慢性腎臟病的主因是接觸到具有腎毒性的藥物,例如非類固醇類止痛藥(NSAIDs)、特定抗生素、電腦斷層顯影劑等,都可能會造成腎臟的負擔,此外來路不明的中草藥,可能含有重金屬或是馬兜鈴酸,也可能會影響腎臟功能。

當腎絲球過濾率小於15,即可能造成尿毒症,面臨有洗腎的需求。(記者蔣謙正翻攝)
當腎絲球過濾率小於15,即可能造成尿毒症,面臨有洗腎的需求。(記者蔣謙正翻攝)

歐世祥醫師表示,食用中草藥時,建議須注意成分來源是否經過科學檢驗合格,避免誤傷身體。例如屏東榮民總醫院具有傳統醫學科,有專業的中醫師將可以為大家服務和把關。此外控制好血壓、血糖,避免服用傷腎藥物,低鹽飲食、多喝水、運動以及戒菸也都會有助於腎臟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