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瘋/海鯤下水 水有多深

我國首艘自製潛艦928當天在高雄台船海昌廠舉行下水儀式,舷號711,並由總統蔡英文正式命名為「海鯤軍艦」。(圖:張柏仲攝)
我國首艘自製潛艦928當天在高雄台船海昌廠舉行下水儀式,舷號711,並由總統蔡英文正式命名為「海鯤軍艦」。(圖:張柏仲攝)

首艘國造潛艦9月28日在總統蔡英文主持命名擲瓶下終於正式曝光,籌建過程中對它存疑者有之,唱衰的人也不在少數,但隨著舷號711、依莊子《逍遙遊》典故命名的「海鯤軍艦」(Narwhal)完成下水典禮,與其拘泥於到底有沒有真正「下水」、或有沒有裝上桅桿潛望鏡,還不如關切真正執行戰備任務後,能夠下潛的深度有多深?以及原型艦近500億的造艦經費、乃至於總額突破3000億的7艘後續艦鉅額預算,「水位」有多深?各路有意競逐分潤者又有多少?這才是攸關國家利益的刀口浪尖。(張柏仲分析報導)

或許正因為各方過於關注國造潛艦的相關進度,更由於「凡事起頭難」:對於像台灣這樣一個從未有過潛艦設計製造經驗的國家,何況還有對岸窮盡一切手段,處心積慮斷我後路;加上從小布希時代承諾協助台灣取得潛艦後便從此沒有下文的美國政府,直到2018年4月才真正對我亮出綠燈,在在都使得台灣著手打造潛艦的歷程備極艱辛。

未來負責操作新潛艦「海鯤號」的艦上官兵,下水儀式當天整齊列隊出席典禮。(圖:張柏仲攝)
未來負責操作新潛艦「海鯤號」的艦上官兵,下水儀式當天整齊列隊出席典禮。(圖:張柏仲攝)

我們既無法享有德國替南韓循序漸進承造、並移轉潛艦產線的餘裕;也難以比照早年突破國際封鎖,從荷蘭手中直接取得兩艘「劍龍級」的先例,所剩唯一途徑,唯有鐵了心、甚至不惜一切手段,把這塊自我防衛拼圖上的缺角給補齊。

也因此,早年曾因「尹清楓事件」揭發的「軍售vs.商售」爭議,又再一次浮上檯面:分屬不同軍火商利益的代言人彼此搶標競逐、爾虞我詐、四處放話,儼然當年被傳得繪聲繪影的武獲室陰影再現;而摻雜軍中派系恩怨、乃至於不同政黨的政治攻防,更讓「阻撓潛艦國造」、「洩密賣國」、「黑箱」、「人頭公司」甚至「涉入尹案」等等互揭瘡疤的用詞,成為媒體上聳人聽聞的標題。

海鯤號潛艦的下水典禮,儘管並未真正「下水」,卻也比照國外慣例:將艦艏、底部和艦尾俥葉等具有高敏感性的部位,全都以國旗圖案布幕遮蔽。(圖:張柏仲攝)
海鯤號潛艦的下水典禮,儘管並未真正「下水」,卻也比照國外慣例:將艦艏、底部和艦尾俥葉等具有高敏感性的部位,全都以國旗圖案布幕遮蔽。(圖:張柏仲攝)

過程中涉及的爭議性環節多到不勝枚舉:不論是藍圖來源、構型設計、紅區裝備、空頭公司、外籍顧問乃至於7艘後續艦的預算與期程規劃,甚至直到下水擲瓶儀式首度亮相,都還持續爭辯「不沾水」的「下水典禮」算不算真正下水?潛望鏡和電瓶怎麼沒裝?特別是從原訂明年5月大幅縮短到928的造艦節點,究竟是怎麼辦到的?

當然造艦團隊與台船事後都做出解釋或反駁,卻也在國防部長邱國正和造艦小組召集人黃曙光之間的不同口徑下,再啟疑竇。而種種質疑,並沒有因為「海鯤」的現身、或典禮的完成就此煙消雲散,反倒由於黃曙光下水典禮前夕僅邀部分媒體批露潛艦資訊;繼而傳出他在內部簡報中點到:「有家廠商沒標到,就把資料丟給中共大使館,讓中共回頭找對方國家施壓,「別以為國內軍火商不會賣國」;還說某位立委為了「蠅頭小利」一直在搞;後來逐次演變成「前海軍顧問」郭璽與國民黨立委馬文君的互告事件。

國防部長邱國正(前右)與總統府造艦小組召集人黃曙光(前左),傳出對後續艦立案規劃、以及提前舉行下水儀式都曾有不同看法。(圖:張柏仲攝)
國防部長邱國正(前右)與總統府造艦小組召集人黃曙光(前左),傳出對後續艦立案規劃、以及提前舉行下水儀式都曾有不同看法。(圖:張柏仲攝)

或許在釐清這些爭議前,早該探究「我們為何非得擁有更多潛艦不可?」這個命題。當天應邀出席觀禮的國防院「國防戰略與資源所」所長蘇紫雲受訪表示,自製潛艦除了滿足我方的防衛需求,反封鎖作戰也得以充分發揮,必要時還能從巴士海峽和跟宮古海峽,阻絕共軍航艦及兩棲登陸部隊進入東部海域;淡大戰略所助理教授林穎佑則提醒,共軍航母在西太平洋海域透過逐步進逼對台進行海上封鎖,如果國軍擁有一定數量的水下戰力,就能在共軍逼近時有所反制,爭取更多的因應時間;但「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更提醒;由於國造潛艦最重要的「戰鬥系統」來自美國,因此最後究竟能完成幾艘?取決於華府同意出售幾套戰系給台灣,偏偏華府行政部門對我潛艦國造始終抱持質疑態度,揭仲認為這將成為我方尋求「後續艦」的最大變數!

首度亮相的海鯤潛艦,曾因帆罩頂端尚未裝設桅桿與潛望鏡,而遭在野立委質疑是配合「政治下水」急就章。(圖:張柏仲攝)
首度亮相的海鯤潛艦,曾因帆罩頂端尚未裝設桅桿與潛望鏡,而遭在野立委質疑是配合「政治下水」急就章。(圖:張柏仲攝)

確實沒錯,潛艦國造背後蘊含了許多國家的技術支援:前面提過的「戰系」來自美國大廠洛克希德‧馬丁;英國極可能早在去年就陸續批准售台包括聲納、電子潛望鏡和魚雷發射管等多項紅區裝備;而來台協助我國的多位南韓技術顧問,甚至因為遭人披露曾對台洩漏技術源頭來自德國的「油水分離器」和「電池固定裝置」等關鍵技術,讓中共對德施壓,德國再向南韓施壓,最終導致這些韓藉顧問被迫返國,並遭到南韓檢警逮捕甚至判刑,背後曲折複雜的脈絡令人咋舌。許多機密真相未必有機會還原或證實,但對照28日的下水儀式,美國AIT台北處長孫曉雅、南韓駐台代表李殷鎬以及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副代表「岡島洋之」全都在貴賓介紹時起立揮手致意,加上現場還能發現許多未及或不便一一介紹的外賓面孔,某種程度上或許有意突顯這艘新潛艦的誕生,集結了多國的經驗與造艦工藝,但能不能就此擺脫先前反對派高喊「拼裝車」或「多國聯軍」的質疑(或詆毀)?國際間不惜開罪北京,都願意堅決挺台到底的力度究竟有強?這些恐怕還需要日後更多佐證才能定論。

必須誠實說,佇立在台船海昌廠內凝視那個形體遠比想像中更龐大的「海鯤」身影,想起一路走來的篳路藍縷、披荊斬棘,內心當然不可能無感。聽聞許多參與造艦成員,在典禮前夕率先目睹拍攝那段歷程的「縮時影像」時看到熱淚盈眶,絕對其來有自。但那些或許基於在野監督職責;或難以信任蔡政府推動重大標案的「不良前科」;或確實有人覬覦並意圖分食軍火商機;甚且還有人不懷好意,願意充當中共的馬前卒、破壞我國重大建軍計畫......相信即便多年後事過境遷,也未必有機會還原事件全貌。就像直到今天,當年阿扁總統口中「不惜動搖國本也要辦到底」的尹清楓命案及軍購弊案,始終還是沒人說能出真兇及幕後主使者。

以此而論,「潛艦國造」在接下來的總統立委大選前,作為「政治攻防」議題它絕對不會缺席,但對於真心關切台灣建軍計畫,特別是在日益「我消敵長」劣勢下承受和時間賽跑壓力者的眼中,這些紛擾又代表了什麼意義?或許我們只能說,「海鯤」的「下水」未必是真下水,至於水位有多深?大家都應該心知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