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瘋/領軍強打釋憲戰 賴清德要讓台灣政局永無寧日?

賴清德總統任內首次「敞廳談話」就是要把在野黨力推的國會改革法案聲請釋憲。(圖:賴清德臉書)
賴清德總統任內首次「敞廳談話」就是要把在野黨力推的國會改革法案聲請釋憲。(圖:賴清德臉書)

賴清德總統任內首次「敞廳談話」就是要把在野黨力推的國會改革法案聲請釋憲,賴總統領軍強打釋憲戰不但惡化朝野對立僵局,身為總統應有的高度和客觀中立也蕩然無存。賴總統上任才滿一個月,不思化解政治惡鬥良方,反倒點火助燃引爆更大衝突,賴總統的政治智慧令人搖頭。(張柏仲報導)

相較於就職演說提到的「兩國互不隸屬」,總統賴清德在敞廳談話中帶頭宣示將尋求國會改革法案釋憲的態度,無疑更具有制度破壞性。前者不過是他長年以來的政治立場,相信也會有一定比例的追隨著同意他的夢想;但後者,則不折不扣是想和現有體制為敵,想藉極度扭曲的憲政縫隙,徹底否定民主制衡的運作常理。

當他回應媒體質疑:今天的大法官全都由民進黨政府任命,如何期待釋憲具有公正性?他的辯駁卻是大法官儘管是由總統提名,但也必須經由立法院行使同意權通過,換言之,整個過程都經過嚴謹的憲政程序。乍聽有理,但賴總統隱而未提的卻是:讓這些大法官通過同意權的國會,都是在尚未改選之前、由民進黨獨大盤據的國會;而不是由這次改選換屆之後所代表的新民意所通過任命。那就等同於由已經被取代的舊民意認證的大法官、來否定當前全新的民意,邏輯上這合理嗎?

其實就算他早已盤算要用大法官釋憲,來對付大選出爐後「朝小野大」的政治格局,他也沒有必要親自帶頭上陣:只要留給行政、監察等院以修正新法滯礙難行為由,一樣可以達到釋憲目的。但他卻寧可親自表態、甚至不惜因而放棄身為總統高度才獨具的「院際協調權」、不惜連同意行政院提覆議時那種「假公正」都索性不演了,就足以一探他心中的偏執已經到了什麼樣的程度,而這是過去小英總統都不曾做過的事

俗話說「當家不鬧事」,但賴清德在臉書上形同鼓舞群眾和青年走上街頭,目標對準的竟然是在野黨,若非行為還算克制,沒有衝進國會落人口實,卻也已經讓不少人聯想起中共文革時期的紅衛兵;緊接著又在國會表決失利後接連把覆議、釋憲等招數全使出來;他的綠營黨羽更把釋憲大戰設定為一場「紅色潑漆大戰」:把所有反對他的聲浪,不管是藍、是白,全都貼上中共同路人的標籤。除了告訴大家他的偏執和不服輸,更不在乎與多數民意對幹,這也難怪在野陣營幾乎直接把「獨裁」兩個字貼在賴清德頭上。而這一切,全都發生在他就任剛滿一個月之際,接下來將近四年時間他又準備怎麼走?

問題不在他選擇的目標;而在他達成目標所採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