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音樂之光:楊書涵獲得波蘭第十屆費特伯格指揮大賽冠軍

​台灣音樂之光:楊書涵獲得波蘭第十屆費特伯格指揮大賽冠軍

台灣雖然是世界上的小國,但在音樂的領域裡,卻經常在國際樂壇的重要比賽中,擊敗中、美、蘇、日等大國,例如2015年國際柴科夫斯基小提琴大賽,曾宇謙打敗二位蘇聯高手和韓國好手,獲得冠軍,可謂打遍天下無敵手;而莊東杰也獲得2015年丹麥瑪爾科國際指揮大賽中,打敗300多位對手,贏得冠軍,他們的基礎訓練,都在國內奠基,再到國外深造。這次在波蘭指揮大賽奪冠的楊書涵也不例外,他是台灣台南人,畢業於東海大學音樂系,再到師大音樂系深造,獲碩士學位,目前在德國柏林漢斯.艾斯勒(Hanns Eisner)音樂學院深造,師從兩位有名的指揮教授:Christian Ehwald及Hans-Dieter Baum。 在出國之前,曾經受教於呂紹嘉、許瀞心、鍾安妮、王雅惠、德岡直樹,並參加過Yuri Simonov、Jorma Panula、Mark Gibson等的大師班。在國內時,曾指揮過師大、台大、東海各大學交響樂團,出國深造之後,也曾指揮過《莫斯科愛樂管弦樂團》、《布達佩斯交響樂團》丶《日本太平洋音樂節管弦樂團》等。 近年來與國內外作曲家合作,已經指揮演出過超過80首當代作曲家的作品,其中大部分是世界首演。楊書涵曾經在2016年春秋樂集秋季音樂會、2014年台北國際現代音樂節、2014年《音樂臺灣》系列音樂會、2011年亞洲作曲家聯盟大會及2011年國際電腦音樂与 音訊技術研討人會中,指揮演出當代作曲家的作品。 費特伯格(Grzegorz Fitelberg,1879-1953)是近代波蘭指揮大師之一,他逝世一百週年時,波蘭政府在1979年開始舉辦費特伯格國際指揮大賽,今年是第十屆,費特伯格國際指揮大賽和蕭邦國際鋼琴大賽,以及韋尼奧夫斯基國際小提琴大賽,並列波蘭三大國際音樂大賽。今年的大賽,共有50名指揮通過甄選,受邀參加這屆比賽共分三輪,每輪都要自大會的A、B指定曲目中各選二首作品,也就是每位參賽者都要準備12首曲子,而且一直到上台前30至50分鐘前,才能抽出你要演出的曲目;同時全程比賽,都透過網路直播,比賽過程非常透明,首獎的獎金2萬5000歐元(約100萬台幣)。 這是台灣選手第一次獲得此獎,他也同時獲得客席指揮國際知名樂團的機會。 經過三輪各约50分鐘的大賽,楊書涵最後演出的二首曲子是:巴爾托克晚年的作品《管弦樂協奏曲》以及波蘭作曲家齊瑪諾夫斯基《第四交響曲》,這些都是很困難的曲子,楊書涵輕易地通過考驗,終於獲得《金指揮棒獎》,為台灣爭光。時間是2017年11月25日。 兩年前楊書涵曾經獲選參加由指揮大師慕提(Ricardo Muti)創辦的首屆義大利歌劇學院,從三百多位指揮中脫穎而出,成為大師四位正式學生之一,接受慕提親自指導並協助他製作威爾第歌劇《法斯塔夫》,持續累積經驗。今年七月他也曾受邀參加太平洋音樂節指揮學院,獲選為三位正取學員之一,持續獲得寶貴經驗。 今年才28歲的楊書涵從小學鋼琴與打擊樂,更是超級古典音樂迷,他說:「我家住台南,那時我常常坐好幾小時的夜車到台北,只爲了聽一場精彩的音樂會,在高中時,到台北國家音樂廳聽了艾森巴赫指揮費城交響樂團的演出,居然全身起雞皮疙瘩,心靈非常震撼,就立志要成為指揮家。」從此以後,每週總有兩三天都到全台各地聽精釆的音樂會,因此後來到台北師範大學念研究所,對他而言是最開心,如魚得水的音樂欣賞時代,因為國家音樂廳就在學校附近。 現在國際指揮紅星杜達美,他也是在祖國委內瑞拉由他師父阿布魯創立的El Sistema(系統音樂教學法)奠定基礎,但是後來接受阿巴多之邀,在柏林愛樂廳駐了3個月,每天看大師演出,讓他大開眼界,拓展他的音樂視野,對他指揮生涯的發展,幫助極大;同樣的楊書涵到柏林深造,對他的語言能力的提升,對西方文化傳統的認識,以及人際關係和指揮經驗,也是一段超越前進的人生經驗,也成為他此次贏得國際大賽的原因。 談到他的指揮經驗,楊書涵説:「只要我站上指揮台,我就像魔法附身,我會全心投入音樂,而不在乎指揮姿勢帥不帥,而且我也不會緊張,我只擔心對不對得起這些大作曲家,光想到這一點, 就根本沒有時間緊張。」接著他又説:「我覺得我能驅動樂團團員的唯一理由是:我很誠懇,我表達了只想跟他們分享我對這首曲子的感動,他們知道我不是為了得獎,去利用他們,有這樣的共識,彼此就會有美好的音樂演出,盼透過指揮,把我對音樂最深刻的感動,傳遞給每一位團員與聽眾。」 他真的是天生有魅力的指揮家,相信他的未來將是光明的,希望將來他有機會經常返國演出,更期待他成名後能夠把台灣作曲家的作品,推廣到國際樂壇。 (2017年12月10日於淡水海揚社區)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