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文) 國教院「黑箱課綱問卷」大剖析

(專文) 國教院「黑箱課綱問卷」大剖析

針對高中歷史教科書的課綱爭議,「國家教育研究院」上個月對各校教師發出網路問卷,詢問教師對該院草擬的「新舊課綱有爭議處大考不考」執行草案是否可行。這次網路問卷調查,從9月18日開始,至11月6日結束,共50天。 該院宣稱:「在蒐集老師們的意見後,我們會彙整這些出題原則成為最後定案,送至教育部並轉請大考中心實施。但若老師們的意見非常分歧,我們會再一次修正草案,上網徵求意見;或召開公聽會,進一步尋求共識。」 根據國教院的說法,吳思華一再宣示「新舊課綱有爭議處不考」,並責成國教院召集大考中心及學科中心的專家老師,研究執行細節。然而草案研究出來,這「黑箱國教院」果然黑,經過其加工處理後,天啊!這種弱智、腦殘的問卷,竟敢端出來給全國高中老師填,未免也太侮辱人了吧! 試看國教院怎麼說(請點選網路問卷全文): 針對此次微調部分,我們推出了A、B、C三個「有爭議處不考」的出題原則(草案),後來國教院的研究員又增加了D原則: A. 大考出題時「採用學術界慣用名詞,依文脈使用適切文字」。若為非選擇題,尊重學生詮釋,不以微調前後課綱用詞之差異作為評分依據,如臺灣/我國、中國/大陸/中國大陸、鄭氏/明鄭、清代/清廷等。 B. 微調後課綱內容若為「時序或冊別調整,不涉及實質概念增修」,仍列入教學與考試的範圍。 C. 微調課綱所「新增或刪除的人物或事件」以不列入考試範圍為「原則」,請命題老師考量各版本內容差異,「斟酌」命題。 D. 微調前後課綱「文字雖稍有改變,實質內涵未改」,仍列入教學與考試範圍。 關於台灣史,國教院總共列出25題:單元一、早期臺灣,7題。單元二、清朝統治時期,5題。單元三、日本統治時期,9題。單元四、中華民國時期:當代臺灣,4題。 戰後台灣史這部分,被黑箱到亂七八糟!黑箱國教院在台灣史25題中,竟想用4題(22~25題)問卷就隨意唬弄,真是可惡!在此依下列五大類別,對戰後台灣史進行大剖析,以駁斥國教院的謊言。 一、新增內容 國教院聲稱,22題符合A原則,23題符合B原則,24題符合B原則,25題符合D原則。也就是戰後台灣史課綱爭議,不存在C原則微調課綱所「新增或刪除的人物或事件」以不列入考試範圍為「原則」。 但是「開羅宣言、波茨坦宣言內容」、「介紹此階段重要經濟政策推手如孫運璿等」、「說明中華文化在臺灣的保存與創新」這三項,很明顯的都是101課綱沒有的,這不符合C原則,什麼才符合C原則? 二、中國史偷渡到台灣史 「敘述中華民國憲法的制訂與臺灣代表的參與」、「國共內戰」不只符合C原則,更是藉著將中國史偷渡到台灣史來壓縮台灣史的篇幅,居心何在? 三、時序錯亂 違法課綱如此寫著「說明國共內戰、中央政府遷臺、戒嚴令的發布」。由此可以看出大搞黑箱課綱的這群人,對台灣史是多麼外行!先是1949年5月19日,陳誠宣佈台灣省全境戒嚴,接著才是蔣介石於1949年12月撤退來台。課綱委員根本時序錯置。 四、扭曲事實 (一)政治史 101課綱原訂為:「說明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臺灣的政治變遷,如二二八事件、長期戒嚴、白色恐怖、美麗島事件與民主發展。」 違法課綱卻改為:「政府推動地方自治的過程及其對民主發展的意義」、「說明臺海的對峙狀態、八二三炮戰、反共政策與白色恐怖」、「說明臺灣的民主發展:增額立委選舉、美麗島事件、開放黨禁、解嚴、國會全面改選與總統直選。」 兩相比較後,我們發現101課綱客觀陳述了臺灣的政治變遷。但違法課綱卻過度美化獨裁政府推動「假地方自治」對民主發展的意義。再說,將反共政策與白色恐怖綁在一起,意圖為獨裁者「侵害人權」、「藉口反共不實施民主」找藉口。講到臺灣的民主發展,更是藉著強調「增額立委選舉」、「開放黨禁」、「解嚴」來營造民主是獨裁者恩賜的假象。 (二)經濟史 101課綱原訂為:「說明戰後臺灣經濟發展的幾個階段。」違法課綱卻改為:「說明戰後臺灣經濟發展的幾個階段」、「說明三七五減租、耕者有其田等土地改革的過程與影響」、「說明十大建設、科學園區、資訊業的發展;並介紹此階段重要經濟政策推手如孫運璿等。」 兩個課綱明明都已經提到「說明戰後臺灣經濟發展的幾個階段」,違法課綱還進一步加碼土地改革、孫運璿,到底是畫蛇添足?還是別具居心? 五、比例失衡 經統計,101課綱和違法課綱在戰後台灣史的著重比重如下: (一)政治:101課綱2.5/10(戰後台灣史10點說明占2.5)<違法課綱4.5/13(戰後台灣史13點說明占4.5) (二)兩岸:101課綱1.5/10<違法課綱3/13 (三)經濟:101課綱1/10<違法課綱2.5/13 (四)社會:101課綱3/10>違法課綱1.5/13 (五)教育文化:101課綱2/10>違法課綱1.5/13 由此可見,101課綱在政治、兩岸、經濟方面佔5/10,社會、教育文化亦佔5/10。反觀黑箱課綱在政治、兩岸、經濟大幅擴充到佔10/13;社會、教育文化縮水到僅佔3/13。這僅是「微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