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劉宜君】執父母之手與其偕老:一起當個智慧老人

政府近年積極推動長照2.0政策,近日蔡英文總統更表示未來還會有長照3.0,讓更多的人可以受到照顧。然而,65歲以上長者的自殺發生率,近年高居各年齡層之冠,臨床工作中發現高齡者以身體疾病、生活事件為主要誘發憂鬱症的主因。另一方面,扮演長輩與子女生活支柱的三明治世代,壓力也常往肚裡吞。政府因應高齡化社會的挑戰,提供從醫療、喘息到用餐、文康等多元化的高齡照護服務,媒體也持續分享成功與活躍老化的經驗,但對於三明治世代如何面對父母的老去,一起以智慧面對老化,提供的資訊仍然有限。

事實上,隨著人類平均壽命的延長,我們對於老化或老年人觀念的轉變,似乎沒有跟上人口老化的速度,「老」字仍帶有失能、過時與多餘的意涵,相關部門常以長照服務的加深加廣,迎向高齡化。根據統計數據,65歲以上的高齡者約有16%需要長期照顧,換言之,有超過八成的高齡者能生活自理。

以長照2.0為例,服務對象包括50歲以上失智症患者、55歲以上平地原住民、49歲以下身心障礙者、65歲以上衰弱者,換言之,並非所有老人均需要長期照護服務。因此,面對高齡化社會,除了提供長期照顧服務外,先要翻轉對於老年的刻板印象,認知到高齡者健康活躍時間長一點,病床歲月就能短一點。

也因此關於高齡者的調查研究發現,當老年人的自主性愈高,其生活滿意度愈高;當老年人與成年子女們的代間情感高,生活滿意度也會越高。首先,就高齡者自主性而言,公共電視新聞節目周傳久記者曾報導親訪的挪威的退休準備學校,該校為了準備退休的學員建立師資人才庫,提供各種退休到死亡需要預備的課題,也要有適當的教學方式。雖然台灣有公教人員退休研習,也陸續有公部門辦理退休生涯規劃研習課程,關注公務人員的退休準備,但仍不普及。

因此,退休前到退休後,甚至到更老的歲月,需要學習如何調整與轉換對生命的看法,維繫存在價值,不需要怨嘆無人隨侍在側。為此,各縣市的社區關懷據點、老人日照中心、老人活動中心除了提供體能與文康活動外,也能強化老年人在意義追求和情緒調控之間的關連,讓高齡者有更好的生活品質。

此外,除了心理層面的獨立性外,飲食自主也相當重要。很多老人生活圈逐漸縮小,加上罹患慢性疾病、藥不離身,飲食成為重要的生活樂趣,也因而老年人特別看重吃。在台灣,人人愛美食,卻常讓老人與美食絕緣。許多高齡者因為購買食物的活動力降低,或是獨居後不習慣烹飪,越吃越隨便,甚至營養不良。因而除了送餐、共食外,關懷據點與長青學習中心能開設高齡者烹飪課,讓老人具備自主的備餐能力,也能同時傳授營養與食農的知識。

其次,就成年子女們如何執至親之手與其偕老而言,除非老人身心有顯著的萎縮、失智或精神疾病,首先關注心理健康,其也是影響身體健康的關鍵。而若老人無法照顧自己,需要到安養院,家庭成員一定要互相商量,訂出一個讓老人能接受的安排,並明確告知,讓老人能部分掌握後續生活,也是對老人自主意識的尊重。

每個人都無法迴避變老,除了認識與接受身體的老化外,可以選擇面對老化的方式與態度,如同「 人人有機會當父母,卻沒人天生懂得怎麼當父母,都是在成為父母那刻起,才開始學習」,在少子化社會裡,不見得人人有機會或有意院當父母,而在高齡化社會裡,「人人有機會變老,卻沒人天生懂得怎麼當老人,但在陪伴至親成為老人那刻起,也能開始學習」。如同作家張曼娟曾說:「陪伴父母的老去,就是預習自己的老去」,中間世代可以藉此觀察老人的生活,視為對於老後的預習機會。

最後,根據智榮基金會龍吟研論研究指出,面對老化分為自信贏老、獨立備老、隨心憂老、親情伴老、家人扶老等五大族群,而隨著少子化與高齡化的雙重人口海嘯,面對高齡已非一個世代的問題,如何協助高齡者維繫自主生活的能力,依賴跨世代的互動,從親情伴老、家人扶老開始面對,進而朝向自信贏老、獨立備老的智慧老化。

【新聞專題】幸福安老!照護者,有你真好

更多Yahoo論壇文章
史上最強勢的第一夫人參選人李佳芬
迎接108課綱 素養紮根請趁早
一個崩壞的台灣人
反送中讓香港人「移民台灣潮」再創高峰 ──但我們準備好了嗎?
藍委偷梁換柱的小心思

今日推薦影音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