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曾志超】病毒蔓延下的兩岸關係

This picture taken on March 2, 2020 shows a display with a graphic updates on the progress of the coronavirus COVID-19 outbreak around the world, during a press conference held at the Emergency Response Coordination Centre in Brussels, on the EU response to COVID-19,  on March 2, 2020. - The European Union's disease control agency has increased its risk level for the novel coronavirus COVID-19 from moderate to high, EU Commission president Ursula von der Leyen said on March 2, 2020. (Photo by JOHN THYS / AFP) (Photo by JOHN THYS/AFP via Getty Images)
圖片來源:Getty image

作者為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

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中國大陸的疫情至今沒有明顯改善,不但找不到治療的特效藥,經濟衝擊亦逐漸浮現。值得關注的是,兩岸關係也正悄悄的變化中。

從軍機跨越台海中線談起

大陸以極端的手段管控下,防範病毒蔓延,但病毒仍持續肆虐,截至2月26日為止,大陸罹患COVID-19確診病例,已經超過七萬七千例,死亡人數高達2,715人。習近平在23日的防疫工作部署會議上表示:「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中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正當大陸全力防範疫情擴散之際,2月中仍傳出中方派出軍機進入台灣海峽,背後的意義不可小覷。

許久未見的中共空軍在台海的活動,近期又開始實施相關操演。首先是2月9日,中共出動殲11戰鬥機、空警500預警機以及轟6K轟炸機等軍機穿越巴士海峽,進行戰鬥演訓,且轟6K尚繞行台灣一圈。

隔天2月10日中共解放軍再度派軍機擾台,國防部新聞稿表示:「中共轟6等型機於10日上午10時許,經巴士海峽進入西太平洋後,循原航線飛返駐地,再次執行遠海長航訓練。期間戒護中共轟6機之兵力,曾短暫踰越海峽中線,經我空中偵巡戰機適切應對、攔截,並實施廣播驅離後,共機隨即飛返海峽中線以西空域。」還有媒體報導,我國軍機遭共軍飛機火控雷達鎖定,若是屬實就非同小可。後又在2月28日共軍轟六機再度出海進行演訓,並進入我防空識別區。

姑且不論,未受證實的雷達鎖定一事。光是飛越海峽中線就值得關注。蓋海峽中線長期被兩岸視為楚河漢界,兩岸間有默契互相不逾越該線,只有在1999年李登輝總統提出兩國論,兩岸極度緊張;以及去年3月31日,二度超越海峽中線。這次是第三次越界,挑釁意味十分明顯。本文有可能有以下二個意義:

第一, 紓解中方內部壓力

大陸疫情持續惡化,對外縱然宣稱已獲得改善,實際上仍問題叢生,短期難解。民眾批評官方未在第一時間及時防堵,才會導致疫情急遽惡化,更有許多人直指,病毒源自於武漢病毒研究所合成的病毒,因管理不善不慎外露,問題均與中共高層管理失當有所關聯。在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集權下,中國大陸經濟持續放緩,中美貿易戰第一階段協議對美巨幅讓步,加上言論自由緊縮、人權狀況有惡化的傾向,當前防疫問題還無法解決,引爆人民甚至黨內的不滿。不排除中共為了轉移內部的壓力,與安撫解放軍的保守勢力,刻意實施軍事演訓。

第二, 警告民進黨政府

大陸疫情失控初期,民進黨政府就宣布口罩禁止出口,並對武漢撤僑班機與中共齟齬,隱含政治角力,都讓中方認為是針對大陸當局而來。中方單方面打破雙方默契,恢復軍事活動,派遣軍機飛越海峽中線,有很大的可能就是要警告民進黨。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2月10日回應記者稱解放軍軍機繞台是「警告和打擊台獨,防止台美勾連的新動作,奉勸民進黨當局不要玩火。」

兩岸漸行漸遠

就在中共軍機越界之後,美軍12日派遣一架MC-130J與二架B-52轟炸機於台灣東、西部飛行。第七艦隊16日主動公開「昌塞勒斯維號」在前一天通過台灣海峽的畫面,並主動對外證實,該艦在台灣海峽的航行,就是在執行維持印太安全與穩定的任務。回應解放軍的文攻武嚇意圖十分明顯,美國一方面表態支持台灣,另一方面警告中共,美軍不會坐視兩岸情勢惡化。

美國行止相當程度,呼應民進黨政府的「親美遠中」政策,美國國會已經推出諸多支持台灣的法案,川普政府未來還將持續在外交、軍售、協助參與國際組織、文化交流與產業合作等方面強化雙方的合作。

在野的國民黨也有可能調整與大陸的互動模式,吾等可從二位參選國民黨主席的談話窺知一、二,即使傳統「和中」基本立場不至於大幅變動,但大陸政策修正在所難免,連過去兩岸往來的基礎「九二共識」,在大陸刻意解讀成一國兩制後,也都面臨調整。易言之,「兩岸一家親」的時代恐已不復存,往後若聽到該黨批評北京當局的言論,也無須太過驚訝。

面對2016年民進黨執政,中共對台政策基調「軟的更軟、硬的更硬」,然邊際效益已逐漸遞減。中共提出的優惠政策,因大陸經濟下滑,經商環境不佳,國人赴大陸工作意願降低,政策效益大打折扣。

其次,打壓台灣國際空間,奪取只有象徵意義的邦交國,對台實質影響已相對有限;軍機軍艦武力恐嚇,台灣也不再緊張。從過去的經驗觀之,每次文攻武嚇後,都對民進黨民調具有提升效果。尚且還有美國的協助,外交與軍事威脅都為之淡化。

另外,產業合作也受到衝擊,兩岸官方主導的交流(如搭橋專案)完全停擺,海基會海協會形同陌路。影響最莫過於觀光業,大陸片面宣布自去年8月1日起停發赴台陸客簽證,來台人數隨即大減,重創相關產業。產業交流中斷,陸客不來,陣痛難免,不過隨著時間的消逝,產業被迫調整,企業逐漸降低對中國大陸的依賴。

民進黨利用疫情挑撥兩岸情感

執政黨主要的大陸政策為「抗中保台」,在此次病毒疫情蔓延時,更是發揮的淋漓盡致。以口罩事件為例,台灣生產的口罩出口大陸市場相當有限,2019年只有193萬片,占大陸市場約1%,反而是我國大量進口大陸製的口罩,去年逾4.32億個進口口罩中,大陸就佔了3.99億個,高達九成來自大陸。台灣產能有限,在疫情緊張之際,自給都有問題,限制出口或有其必要性。

但以政府宣稱戰備存量4,500萬片的情況下,若能適度捐贈大陸十萬片口罩,對大陸的需求雖沒多大的幫助,卻可遞出橄欖枝,改善敵對的兩岸關係。如日本在這段期間就陸續捐贈相關物資,還印有「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豈日無衣,與子同裳」等古偈語,頓時強化了中日情誼。

在武漢撤僑包機事件也是如此,民進黨全力操縱民粹主義,刻意誇大作業疏失為老共的「木馬屠城記」,批判對岸罔顧弱勢群體健康,陸配被稱為「中國籍配偶」,沒有中華民國國籍但有居留權的小明人權也被仇中聲浪吞沒,讓二次撤僑專機難以成行,滯留在武漢國人成為犧牲者。連在經商的台商都受到波及,「無良」、「買辦」與「唯利是圖」成為大陸台商代名詞。

民進黨意在降低兩岸經貿關係

兩岸經貿關係密切,儘管去年有所衰退,大陸仍是我國的主要市場,根據國貿局統計,2019年1-11月大陸(含香港)占我進口比重達20.5%,出口更高達40%。降低兩岸經貿關係,正是蔡政府極力想要的達成的目標。

尤其,近年來一直傳聞北京當局有意在十年大限(2020年9月)後終止ECFA,正與其的想法一致。依國貿局統計資料顯示,從2011年到2019年11月為止,台灣早收清單項目出口到大陸,減免關稅金額達到65.47億美元,而陸方出口到台灣早收項目減免關稅金額為6.35億美元。若是陸方終止ECFA,我方受影響程度確實遠高於對方,惟兩岸相互依存度極高,大陸產業勢將也受到波及。

更直接的影響是,在大陸生產要素條件逐漸失去競爭力、中美貿易戰與COVID-19疫情事件的打擊下,台商本就有意撤出大陸市場,此舉將加速轉移大陸的生產據點。

尤有甚者,去年10月美國國務院、商務部及農業部致函美國500大企業,鼓勵他們強化與台灣的貿易、投資關係。已有美商開始在台灣佈局,台美產業合作將日益密切。美商來台重大投資案大增,Google在 2013 年於彰化彰濱工業區首座啟用資料中心,去年又宣布將在台南設立第 2 座資料中心,並在台灣設立亞洲最大研發中心;美國晶片大廠高通公司也宣布要在竹科興建研發中心;微軟今年初宣布在台灣成立AI研發中心;亞馬遜AWS也宣布在台灣成立聯合創新中心。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統計,2017年美國來台投資額約2.15億美元,較2016年成長51.6%, 2018年增至2.65億美元,成長23.6%,2019年再度成長至3.62美元,年成長36.2%,效益十分顯著。

兩岸關係難解

民進黨長期主張要降低對中國大陸的依賴,進而推出「新南向政策」,然效果並不顯著。倘兩岸產業逐漸疏離,調降對大陸市場的依賴,轉而強化與美國合作,正符合民進黨政府追求的目標。

近期軍機繞台,已可看出中共對民進黨的舉措感到不耐。再從大陸的社群媒體風向看來,愈來愈多聲浪要求在疫情緩解後,對台灣施壓。可以想見,未來中方對台施加各種動作恐難避免,兩岸在各領域上的對立與衝突將成常態。

更多Yahoo論壇文章
川普醒掌天下權 連任機會知多少?
日韓疫情全境擴散 牽動全球半導體敏感神經
江啟臣的論述,誰聽得到?
水牛伯,大方承認這就是酬庸吧
在野黨豈能淪為防疫配角?

相關新聞影音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