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李怡萱】「事實」與「判斷」傻傻分不清楚的臺灣政治:沒有思辨就沒有民主

Colourful overlapping silhouettes of hands voting in fabric texture
圖片來源:Getty image

奔騰思潮授權全文

李怡萱/臺灣思辯教育協會理事長

臺灣在華人世界是幸運的,臺灣有民主,而且臺灣人以民主自豪。但,什麼是民主?有選舉就是民主嗎?

民主一詞源於希臘字“demos”(人民)最簡單的理解就是人民作主,公民直接或間接選出代表去行使政治權力。民主是要保護人類的自由,民主是「尊重少數服從多數」。學者法蘭西斯.福山曾說:「美式民主制度」就是人類最好的制度,預測最終全球都會實施民主制度。我不知道讀者是否相信擁護民主將帶來人類的幸福終局,不過也要提醒一下,歷史上曾發生的事實是:民主政體下的德國人民,支持了限制自由、消滅民主,並且遂行大屠殺的納粹法西斯政權。

在《艾希曼在耶路撒冷:關於邪惡平庸的報告書》(Eichmann in Jerusalem – A Report on the Banality of Evil)中,作者分析法西斯支持者的特徵:這些人不是壞人,只是「無思者」。無思(thoughtlessness)不是愚蠢(stupidity),只是沒有能力自省和批判。書中指出「無思者」也是「自戀者」,只關心自己的榮譽地位。「無思」,讓德國人擁護了法西斯政權進行種族屠殺。關於失去理性的懊悔,華人世界最深的痛是文化大革命。文革時的紅衛兵宋彬彬曾公開向師長道歉,但文革中遭批鬥致死的校長卞仲耘丈夫王晶拒絕接受。古人告訴我們「君子慎獨」,但群體感情的狂暴,讓人在集體社會中,需要更加警醒。

英國經濟學家阿佛瑞德・馬歇爾(Alfred Marshall)曾說經濟學家需要「冷靜的腦」以及「溫暖的心」,描述現象和問題的時候,要像科學家一樣,客觀冷靜地提出推論和建立原則,但也一定要對受苦的人們懷抱著憐恤之情並試著做出改變。當精準的觀察和明智的判斷兩相結合,才可以創造出更富裕和公平的社會。科學不只是實驗和方程式,客觀的態度和邏輯檢證就是一種科學。

就此看來,批判思考能力(Critical Thinking)正是防止民主政治出現危機的安全閥,也是民主政治必備的公民素養。「批判」二字就是在強調一種高舉理性、保持懷疑、無偏見的態度,透過檢視邏輯和論證的分析方法,去反思自己的設想和判斷是否合理,而批判思考能力也被稱為「思辨」能力。在眾聲喧嘩的時代,「思辨」後更積極的行動是「思」而後「辯」,區辨客觀事實、辯論溝通價值,能可能跨出同溫層進行說服。能指出邏輯體系的矛盾和論證的疏漏,區分出何者為客觀可驗證的「事實」,何者為主觀的「價值判斷」是思辨的基礎。偏偏這正是公共辯論中,經常被混淆的。

舉例而言,選民無法檢視總統候選人蔡英文的博士論文文本,這是「事實」;但不公布學位論文文本內容,是保護總統隱私還是妨礙檢驗?這是否有違學術和民主精神?這些則是「判斷」。先認知客觀事實,再去辯論不同的價值,討論才不會失焦。又如,蔡英文的支持度上升是「事實」,但民進黨初選的民調結果是否有真實反應民意支持度,則是關於調查方法效度的「判斷」。臺灣的選前民調和大選結果經常不一樣,這是「事實」,民調應該符合真實民意是判斷。民進黨初選由蔡英文勝出是「事實」,但初選也有一大堆該去「判斷」的問題:蔡英文在民進黨初選期間支持率從25%變成35%,那以兩千萬人為基礎,就是多了200萬人支持蔡英文,一周內支持度增加的幅度是40%,這麼短時間內改變200萬選民的態度是否可能?民調研究學者該如何評價的民調數字?初選採全民調是要選出社會支持度最高的候選人,抽樣方法和問題設計是否能達成調查目標?民進黨初選民調所公布的數字是「事實」,調查方法是否有問題是價值「判斷」。事實一旦確定,就無從爭論;但價值判斷(是非、對錯、趨勢預測、可能性)應該是允許爭論的。保外就醫的前總統陳水扁有權評論「五家民調結果是從一個模子印出來,所有人的高低差都是2」是不是母體樣本有問題,從事民調研究和民意產製的學者也可以進行分析和評價。他們說了什麼意見是事實,誰的說法更為可信是判斷。民進黨初選以來蔡英文總統是否有干擾公平競爭的意圖和行動,是可以被檢視和討論的。總之,選民對候選人提出檢驗事實的要求,或對事實再進行評價,都是言論自由的範疇,應受到不同意見者的尊重。而不是不同陣營間,無止境激情的咒罵與防衛。

近來大型遊行活動頻繁,香港有「反送中」,臺灣有「反紅媒」,還有選舉造勢和勞權罷工等各式集會。在決定立場前,先確定客觀事實是必要的。確定了事實,才能比較不同的判斷何者更值得相信。邏輯體系和價值標準的矛盾會影響說服力,所以判斷的標準應該是一致的。民進黨在立法院已通過國家安全法修正案,下會期將針對「通敵媒體」進行相關修法。有人指稱,民進黨修法內容,和民進黨過去反對的「動員戡亂時期懲治叛亂條例」,根本沒什麼兩樣。這是真的嗎?其實在 google時代,把法條找出來並列,就可以觀察「事實」,讓人了解民進黨完全執政後的修法方向,和國民黨威權時代控制言論,有什麼類似和差異?翻看法條是檢驗事實;評價民進黨針對「通敵」的「國安」修法是民主自由的進步或倒退,則是價值判斷。民主的思辯溝通,第一步就是確認:我知道的真相(事實)和你一樣。法條白紙黑字,數字總有許多魔法。統計數字是如何產生的?是否有不可知和有偏差的數字?是事實檢驗。「數字可信嗎?」則是價值判斷,能通過科學方法檢驗的資訊才趨近真實。假新聞不是由一人一機構判斷,因為那個「別人」不見得比我們自己更有批判思考的精神和方法。假新聞要靠每個人自己問對問題,讓理智發聲去破解。唯有人民願意不停地確認事實反思價值,嚴謹地檢驗消息來源所提供的事實和判斷,才能避免假新聞為禍民主。現在,政府不思如何提升整體社會的思辨能力,卻妄想要靠一套機制與法律去控制假新聞。

堅持獨立思考、積極對候選人進行政策和人格檢驗,用冷靜的腦觀察支持者,用溫暖的心看待異議者,才是真正的「防衛性民主」,才能維護自由的意義和民主的價值。人民容易在選舉動員中被分化敵我和激化情緒,唯有牢記「我們」皆是人民,政治是為了幫助人們更好地生存,才能「異中求同」的走向民主政治的幸福終局。批判性思考和辯論能力是要擺脫「無思」努力「無私」,以冷靜的腦和溫暖的心去防衛和彰顯民主的價值和意義。幸福路上,不是有我無你。民主,沒有人是局外人。

更多Yahoo論壇文章

時代幕後的女性,被遺忘的「翡翠夫人」黃蕙蘭女士

公投已死?公投有活過嗎?

國民黨內3強 表現如此真讓人見笑!

郭董不懂的媒體學分

總統大選是庶民對建制之戰?

今日推薦影音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