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李紫楓】彼此永遠的宿敵—中日關係中的無解課題

Japanese and Chinese flag pair on desk over defocused background. Horizontal composition with copy space and selective focus.
圖片來源:Getty image

作者:李紫楓/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

中日兩國一直因為各種因素處於敵對關係,據言論NPO的民調顯示,逾八成半日本人對中國的印象為負面,當中原因包括領士問題、軍事威脅等。儘管中日雙方自1972年起外交總算是「正常化」,偶然有些會晤對話,經濟合作諸如此類。如中國外相王毅就於11月25日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會面,為明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日鋪路。但事實上,這些僅是看似和平的表象,中日關係可說是從甲午戰爭起始就沒有真的好過。因為無論是從地緣政治、歷史問題、思想體系、還是軍事戰略考量,當中都有著太多無解的課題。中日雙方註定是當彼此永遠的宿敵——以前是,現在是,未來亦會如是。

中日建交的政治遊戲

先說1972年的那份〈中日聯合聲明〉。當年中日雙方之所以建交,很大程度是建基於地緣政治的考量。想想看——領士爭議避而不談、歷史問題放棄追究,北京為的還不是藉此取代台灣作為唯一一個「中國」在國際上的認可與合法性。國共內戰結束後,國民黨敗走台灣,而北京則先後經歷土改、三反五反大躍進等至乎文革的起始,共產黨想要在國際舞台站穩陣腳,爭取更多國家的「外交關係正常化」是第一步,這不難理解。其次是國內過於動盪不穩,批鬥與改革致使全國人民陷入於水深火熱之中。若此時再與日本為敵,衹會更添變數亂上加亂,草根階層的老百姓大有可能把矛頭直指北京政府,而中共政權將岌岌可危。

而日本方面就複離得多,但最為關鍵的還是日本老大美國的行動。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森的訪華與〈上海公報〉使得中美關係稍為緩和、取得初步共識。這些均意味著華盛頓對過往亞太區的戰略將會被重新調整。因為縱然中蘇意識形態相同,然而冷戰時期的蘇聯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特別在地理上還是有一定的威脅。華盛頓看準了這點拉攏北京,使中蘇分裂,從而進一步鞏固美國國家安全。換句話來說,美國當時為了其打擊蘇聯的策略有而利用北京,所以才會有對北京態度有明顯的轉變。可若作為美國盟友的日本還想不通看不透,怔在原地不跟上其步伐,將隨時面對被拋棄的可能。事實上,美國國內從不缺乏捨棄繼續保護日本的主張,而捨日本取中國的提議在那些年亦曾浮現。雖最終沒成事實,卻已足教東京驚嚇。因為日本當時根本沒有不依靠美國核保護傘獨活的能力。如此一來,最壞的情況是,東京在失去華盛頓核武延伸威攝的庇護下,同時與核擁有國的北京為敵。

所以日本還是選擇了與北京建交,還在確保〈美日安保條約〉不會被搬上枱面的前提下,搶先美國讓兩國關係正常化。事實上,從兩國建交的原因來看,雙方也僅是稍稍妥協配合演出各取所需。翻臉的時機一到,沒有一方會留什麼情面。看看其後數十載鈞魚台/尖閣諸島爭議、南京大屠殺與慰安婦的「道歉不夠誠懇」、篡改歷史教科書事件,說好的不追究和深刻反省也僅是會被時間拆穿的謊言。

廿一世紀的意識形態之戰

最重要的是,時間推至廿一世紀,美國與蘇聯的冷戰或許是結束了,但資本與共產主義之爭還沒有。這是第二點——意識形態。關於社會的思想體系,民主與自由跟極權統治的戰爭還在,那是必定會繼續,直至一方敗亡。

而東京要當華盛頓在亞太地區的盟友,就誓與北京為敵。日本作為亞太地區最重要的資本主義代表之一,撇除備受冷戰時期影響,反共思想烙印於日本人民心中不說,二戰結束後,東京就一直作為美國盟友致力抗衡蘇聯和中國為首的共產主義社會體系。所以日本一天活在美國的核保護傘下,一天就不可能和中國當朋友。或許年月中會偶有枝節,但充其量有僅是各取所需聯合演出,如此而已。比方說,2018年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到訪北京與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雙方同意開啟新一輪的經濟合作,讓中日關係「回到原來的軌道」就是很好的例子。說到底僅是中美盟易戰緊張氛圍的環繞下,誰都不願再得罪對方的權宜之計。不然2019年G20峰會兩人談的就不會還是如出一轍。基本上每次待風頭火勢一過,一切終究還是會無可避免的打回原形。

歷史問題無法被解決

更何況日本在首相安倍晉三的帶領下,特別是自2014年成功修改憲法解釋,解決集體自衛權的那個夏天起始,東京就已逐步邁向更改憲法第九條讓自衛隊正式軍隊化的終極目標。事實上,二戰後衍生的太平洋主義底下,一直都還是藏著這種光復日本的心理。這點從國內右翼分子的存在、篡改歷史教科書至乎參拜靖國神社等主張中不難被看見。而歷史問題無法被解決,是因為錯過了最好的時機。

儘管二戰戰敗,裕仁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當時許多日本人卻認為自己敗給的是美國,而非中國。加上戰後的東京在華盛頓的管治與庇護下,擁有的地位不比名為戰勝國的中國低——駐日美軍與〈美日安保條約〉保障了日本的國防安全。縱然鄰近中國,但終究還是隔著東南海的島國、在獲華盛頓延伸威攝的承諾下還組成了海陸空自衛隊。所以東京沒能像柏林那樣「誠懇的道歉」、沒有中日版的華沙之跪、也沒有好好的收納這段歷史並將之警惕後世。中日兩國當年錯失了最好、也是唯一真正和解的機會。時至今天被運用成政治籌碼,一次又一次的翻出傷痛作舊帳,試問兩國關係要如何的真正友好和諧共存。當歷史與政治掛勾,過去存在的所有都衹能是無解的宿命。

地緣政治的永遠宿敵

再者,中國是不會容許日本軍國至乎帝國主義再崛起的。因為這不僅是歷史遺留下來的無法磨滅的傷痛,還關乎中國國防是否會受到進一步的威脅,未來東南海的戰略部署,領土爭議的勝負,以及地域霸權至乎全球霸權。

換個角度看,就亞太地區而言,從二戰挫敗後回復的日本,在美國的幫助下曾一度掌握地域霸權。中國的崛起,無論是從經濟政治,還是國防安全,特別是中方作為核武擁有國,又長年擴充軍力,都讓日本備受威脅。在現實主義的無政府狀態下,不確定與不信任的氛圍充斥著每一段國際關係,更何況是本來就沒有什麼信任可言、一直處於敵對位置的兩國。中日雙方縱然名義上關係友好,實際上卻是長年陷入安全困境,相互猜忌。一切都是權力的政治遊戲。何況一山怎容得下二虎,中日兩國註定要成為永遠的戰略性競爭對手也是無可厚非的事情。

不管是釣魚台/尖閣諸島的領土爭議、南京大屠殺慰安婦的歷史問題,還是作為華盛頓亞太區最重要的盟友,對抗共產主義的民主資本主義思想體系的戰略考量,那些數得清與數不清的糾紛,每一道均是中日關係中無解的課題。未來或許總是糢糊,可若有一點是清楚的,那就是——中日兩國註定是要當彼此永遠的宿敵。

更多Yahoo論壇文章
別再被恐中帶風向 台灣民主沒那麼脆弱
新數位落差!一個MBA如果不懂AI,價值恐比同齡大學畢業生還差
台美雙邊貿易協定不是用喊的
張善政正在下架韓國瑜?!
用老招、老梗打選戰的國民黨 潰敗只是剛好而已!?

今日推薦影音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