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陳清河】雲端複合書店是出版產業的生命出口

E-book reader device on desk in library. Alternative for traditional books
圖片來源:Getty image

作者為世新大學副校長

前言

近幾年的平面出版產業,由於科技因素與消費行為兩大客觀環境的改變,整體產業已經產生急遽的式微,平面出版產業是否能有回升的空間,眾人常抱以悲觀的看法。

近幾年有許多線上線下與商業機制複合型書店的成功經驗,讓業界開始思考「面對夕陽的平面出版產業,如可改弦易辙仍會彩霞照滿天」的開創思維。上週有一則「過新年就是要讀電子書」的新聞,應景的說法「放長假、防疫情、不出門、不追劇,電子書是個好選擇」,因此嘗試撰述短文分享。

平面出版產業如何脫胎換骨

「紙媒的明天不是紙」,只是須將此一人類熟悉的倩影,轉移到陌生的數位閱讀載具相關舞台上表演;換言之,平面出版產業必須設法將原本的圖像與文字的內容,採取數位出版(電子書、電子閱讀器、資料庫、網路出版、線上出版、有聲書出版、多媒體出版)的模式另創市場。可以預見,數位出版的行銷方式將融入電子商務、網路行銷、社群操作等機制,用對的方法經由數位轉換相關作為,朝向非直接介面的方式接近消費群,讓熱衷閱讀的人口逐步產生情感轉型,才可尋求出版產業更多生命的出口。

數位出版或稱雲端發行的特色,就是講究出版效率與成本考量所使用的POD(Print on Demand, 或Publishing on Demand按需出版),運用少量訂購發行需求的作法,讓當下平面出版產業所採取先接單後印刷(sell then make)的模式印製與發行;亦即,採取透過少量印刷並以最低的預算,完成出版品的印製與發行歷程,提供不習慣數位閱讀的讀者,讓出版事業的營運空間自然擴大。

作者結構與內容形式的改變

傳統出版與數位出版除了印製與發行模式的差異之外,較大的差異是作者結構與內容形式的改變。觀察近年來出版作者的結構不難發現,過往出一本專書或雜誌,受限於出版法與大量發行的規範與需求,作者大多偏向學者、名人或專家;如今在出版自由的環境中,結合出版的成本降低、印刷效率與數位趨勢等因素,有更多的素人或達人也可藉由出版的工具分享人生經驗。

傳統出版與數位出版在內容形式的改變,在於傳統出版基於大量發行必須強調事前的開版製版與印前作業規劃,從設計、照相、製版、印刷、印後加工,每道程序皆有其制式的要求。至於數位出版的處理流程,就類似辦公室或家內的印表機,並不需要製版也可以配合需求量印刷可省略製版的步驟。但因數位工具的進化,讓排版的圖文多樣呈現與影音,甚至考量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的元素融入文本內容,還可增加閱讀情境的趣味。

除此之外,數位出版在內容形式的改變,不但可加入更多的圖文設計、線上超連結以及遠端支援或線上協同作業;尤其是在出版內容的更替與社群的加持下,更讓網站閱讀逐步使情境脈絡取代內容。然而,數位出版為能配合短篇閱讀習性,勢必偏向微型輕量的內容;更重要的是,於內容刊登之後,作者仍須重視與讀者的互動。

雲端發行是替代或衍生市場

就發行路徑與市場效應的觀察,實體書店礙於網路的普及與租金的提升,讓原本出版產業最重要的書店實體市場逐漸衰退。近幾年,一些全球企業體系的雲端電子書發行體系(Apple的 iBook Store& App Store、Amazon的Kindle、Google的 ebookstore 與樂天Kobo APP)日漸蓬勃,確實讓實體書店雪上加霜。

雲端書店的經營須具備程式設計、跨領域人才與發行格式三大元素。其中,如何運用整合程式去設計雲端網頁程式是首要條件;除此之外,必須積極培育技術與服務的跨域知識撰述人才,以滿足雲端書店的發行需求。另則,其發行格式也是網路平台內容流通不可或缺的元素,主要是方便統一管理或進行轉檔的閱讀軟體。

當下較常被使用的電子書發行格式以ADOBE專用的PDF、由國際數位出版論壇提出的 EPUB(Electronic Publication),以及2005年被Amazon.com收購的 MOBI(Kindle系列)等三類較屬主流。根據出版業界的統計,其中又以PDF與 EPUB由於網頁風格簡單且可支援線上閱讀書籍的種類比較多,目前Google eBookstore電子書與雲端閱讀器係採EPUB電子書格式發行,讓使用者還可在Android或iOS等跨平台裝置上閱讀。

結語

傳統實體書店的經營受到消費者閱讀習慣改變的衝擊,必須思考如何轉型經營,其中包括複合式營運模式與虛實跨界消費將是其首要條件;尤其是如何營造文化場景的生活空間,用質感設計優勢留住人潮,才可創造出版產業翻轉的機會。也就是,出版產業永續消費市場的治本作法在於如何帶動閱讀風氣,因為只有在數位人文的閱讀習慣被養成,才屬出版事業的存活之道。

更多Yahoo論壇文章
郝龍斌、江啟臣誰能勝出?
武漢肺炎下的廣州:她在中國的新年,恐慌比疫情更加猛烈
從愛滋、SARS、麻風到武漢肺炎,中國防疫一再重蹈的「面子」覆轍
蔡總統能抗拒自定義歷史定位的誘惑嗎?
新國會 依然波濤洶湧

今日推薦影音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