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58決議的抗中敘事

(示意圖/本報系資料照)
(示意圖/本報系資料照)

美國國務院兩位副助卿近日低調來台,與外交部以及駐台使節、代表會談。據轉述,美方在會中表達,對聯合國2758號決議應有正確認識,只要裡頭沒講到的,都可以來做。會後,外交部證實,雙方就協助台灣有意義參與聯合國體系及其他國際組織進行實質且具建設性的討論。

外交部稱,美副助卿來台是參加「台美國際組織議題工作階層會議」,可見這是行之有年的工作機制,副助卿屬國務院中層主管,層級不算高,該消息的披露者也並非經由美方,而是台方,說明華府依然小心維護表面上與台灣的「非官方關係」。

美台再次將聯合國2758號決議文納入雙方共同推動的外交議程,必然觸碰北京的敏感神經。最明顯的案例莫過於22日《環球時報》罕見以整版批評美國知名台海學者葛來儀,因其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受到美台官方委託,主持和發表了多個關於2758號決議未處理台灣主權和國際定位問題的座談會、報告,因而成為北京官媒點名的對象。

鑒於大陸官媒已經整版點名放話,因而不難猜測,在北京大陣仗發布《懲罰台獨法律意見》的背景下,同時受到美台官方支持並重新詮釋2758號決議的葛來儀及其智庫,有可能成為下一輪北京涉台制裁的「高危群體」。同時,藉由重新詮釋2758號決議而尋求美方支持的民進黨政府外交部高層,也很有可能被陸方認為適用於「倚外謀獨」條款,進而成為《懲獨意見》生效後的「出頭鳥」。

不過,外交部表示,美方在會中肯定台灣優異的專業能力,並重申支持我國有意義參與包括「世界衛生組織」及「國際民航組織」在內的聯合國體系。換言之,美方支持台灣參與的機構,目前也僅限於世界衛生組織及國際民航組織兩個聯合國下屬機構。

為何美方只願對這兩個組織鬆口?原因在於,馬政府曾以「中華台北」的名義、觀察員身分,順利參加世衛大會、國際民航大會。從國際法來看,這段歷史至少證明,台灣代表團「有資格」參加屬於聯合國體系,但並非特定主權國家參與的國際活動。現在博弈焦點是,美方認為北京因民進黨執政而「剝奪」了台灣的應有資格,北京則主張當時台灣的參會資格是在一中原則下協商達成的「合情合理的安排」。

由此可見,重新詮釋2758號決議最多能處理到的,就是台灣以「中華台北」名義重返世衛大會、國際民航大會。但只要兩岸關係不改善、北京動用多數票否決,恐怕也無濟於事,但轉化為「抗中敘事」則是必然結果。(作者為智庫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