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週孕婦子癇前症 胎兒不保險喪命

恩主公醫院婦產科醫師黃威鈞提醒,患有自體免疫性疾病、腎臟病、糖尿病、體重過重、高齡,都是高危險妊娠族群,需要特別注意。(記者吳瀛洲攝)
恩主公醫院婦產科醫師黃威鈞提醒,患有自體免疫性疾病、腎臟病、糖尿病、體重過重、高齡,都是高危險妊娠族群,需要特別注意。(記者吳瀛洲攝)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一名39歲孕產婦原預計在4月初喜迎2寶,但在懷胎滿33週時突然感到視力模糊及嚴重腹痛,經到恩主公醫院急診發現胎兒已無心跳緊急剖腹產;她並被診斷出子癇前症和HELLP症候群,併發急性腎衰竭,在歷經神經科、腎臟科、復健科、眼科及心血管科等醫療團隊會診與住院35日後,平安出院。婦產科醫師黃威鈞指出,患有自體免疫性疾病、腎臟病、糖尿病、體重過重、高齡都是高危險妊娠族群,需要特別注意。

子癇前症又稱為妊娠毒血症,屬於妊娠高血壓的一種,多半發生於懷孕20週後,出現高血壓、蛋白尿與全身性水腫等症狀,而HELLP症候群是溶血、肝臟酵素升高、血小板低下之綜合症候群,屬於子癇前的嚴重併發症。

衛福部出版的「生產事故救濟報告」指出,105至109年間孕產婦死亡審定救濟案件中妊娠高血壓占了21.6%,位居生產事故原因的前3名,絕不可輕忽。如何預防子癇前症的發生?醫師黃威鈞表示,孕產婦的定期產檢特別重要,需密切追蹤血壓、尿蛋白是否在正常範圍,也要留意水腫狀況,確保及早發現並進行治療。

黃威鈞指出,研究顯示在第1孕期11至13週透過抽血檢測和搭配超音波檢查,可以有效篩檢出子癇前症的發生率,藉由每次產檢皆執行超音波檢查,亦可即早發現胎兒是否有異常的問題。

據衛福部統計顯示,台灣孕產婦死亡率為10萬分之14,遠高於鄰近國家日本的10萬分之3.4,及南韓的10萬分之8.8;黃威鈞表示,有合併其他疾病、高齡、過胖、過瘦,或過去曾經歷過生產不順經驗的孕婦,都是生產高危險族群,建議至大醫院進行產檢與生產,在意外發生時具備較完善設備的大醫院能提供成人加護病房,甚至是新生兒加護病房和血庫等相關緊急醫療支援,更有其他科別的專業醫師能共同進行會診,提供更全面性的醫療服務,大大降低生產事故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