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本繪本,進入既熟悉又陌生的俄羅斯、烏克蘭民間故事

插畫/鄭涵文
插畫/鄭涵文

文字/蘇懿禎;設計/鄭涵文;核稿/楊惠君;責任編輯/陳韻如

最近頻頻在新聞中出現的俄羅斯及烏克蘭,對許多台灣人來說,可能是兩個遙遠且不太熟悉的國家。提到這兩國的民間故事,你或許會搖搖頭說你沒聽過,但在台灣受到許多小朋友喜愛的《瑪莎與熊》的卡通,就是來自於俄羅斯的經典民間故事。推薦5本繪本,讓大家了解熟悉又陌生的俄羅斯與烏克蘭。

19世紀起,歐洲各國陸續揚起保存民間故事與藝術的風潮,一開始出版的民間故事集多以成人為主要對象,後來也成為兒童讀物的豐富養分。其中蘇聯成員國在共產主義時期,每個國家皆設有國營兒童出版社,蘇俄還有國營兒童動畫工作室,這些國家為兒童成立的部門,聘請了最優秀的創作者為兒童創作。因不需考慮市場銷售及成本支出,加上許多知名的藝術家及文學家為了躲避共產社會下政治審查,也紛紛投入兒童領域,意外為當時的兒童留下眾多精彩作品。本次介紹的《手套》、《狐狸與兔子》及《霧中的刺蝟》都是這個時期的作品,至今依舊人氣不減。

俄羅斯及烏克蘭這兩個東斯拉夫民族,兩國的繪本在台灣相對少見,風格也與常見的英語系及日韓系大不相同。早期台灣因為和兩個國家少有交流,資訊較為缺乏,通常都是從日本的出版品中選取,將翻譯成日文版的繪本、再轉譯成中文,或是直接出版由日本畫家繪製的版本。

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民間故事繪本色彩濃烈,喜歡將他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花紋圖樣,裝飾在頁面或字母上。故事中出場的動物通常會身穿民族服裝,透過這些擬人化的動物及民族服飾,不僅反映了這些角色的個性,也能看見東斯拉夫民族的文化及特色。以下的5本繪本是俄羅斯與烏克蘭經典的故事:

《手套》:無限大的想像空間

《手套》,遠流出版,繪者為艾烏格尼.拉裘夫(Ebrehnn M. Payeb)。(圖片提供/蘇懿禎)
《手套》,遠流出版,繪者為艾烏格尼.拉裘夫(Ebrehnn M. Payeb)。(圖片提供/蘇懿禎)

《手套》是烏克蘭最具代表性的民間故事之一,非常多的畫家畫過這個故事。老公公在森林裡散步,走著走著,掉了一隻手套。這時,跑來了一隻小老鼠,他說:「我要住在這裡。」接著,來了一隻小青蛙,小老鼠很大方,讓小青蛙一起住進來。兔子也來了,手套裡的動物愈來愈多、愈來愈擠⋯⋯最後大熊出現了,手套裡已經有7隻動物了!大熊真的塞得進手套裡嗎?有趣的是,在這個故事裡出現了狐狸、野狼、熊等凶猛肉食動物,大家卻能和樂融融擠在一個彷彿無限大的手套裡。俄羅斯也有類似的版本,不過手套變成小木屋或是一個小水罐,但是最後大熊壓垮了整間小屋,結局的處理相當不同。

這本書的封面、封底及書名頁,都出現了經典的花紋裝飾,烏克蘭人會將這些美麗的裝飾畫在牆壁及生活用品上,還會將故事開頭的第一個字母放大,設計成一幅微型畫作,這些裝飾性處理的首字母和邊框延續了中世紀手抄本的風格,也是東斯拉夫繪本裡的一大特色。兒童在認識文字之前,會將文字視為圖畫的一部份,首字母的圖像化設計讓文字並非只是單純的符號,更融入了視覺藝術的效果。(有興趣購買請點這

特殊造型的《手套》繪本。下方的是由烏克蘭畫家羅馬娜.洛瑪尼新(Romana Romanyshyn)和安德瑞.雷西夫(Andriy Lesiv)畫的現代版本,中文版由布克文化出版。(圖片提供/蘇懿禎)
特殊造型的《手套》繪本。下方的是由烏克蘭畫家羅馬娜.洛瑪尼新(Romana Romanyshyn)和安德瑞.雷西夫(Andriy Lesiv)畫的現代版本,中文版由布克文化出版。(圖片提供/蘇懿禎)

《拔蘿蔔》:俄羅斯的蕪菁變台灣的蘿蔔

《拔蘿蔔》,布克文化出版,繪者為羅馬娜.洛瑪尼新(Romana Romanyshyn)和安德瑞.雷西夫(Andriy Lesiv)。(圖片提供/蘇懿禎)
《拔蘿蔔》,布克文化出版,繪者為羅馬娜.洛瑪尼新(Romana Romanyshyn)和安德瑞.雷西夫(Andriy Lesiv)。(圖片提供/蘇懿禎)

「拔蘿蔔,拔蘿蔔,嘿喲嘿喲拔蘿蔔」這首琅琅上口的兒歌,沒想到它其實是來自俄羅斯的民間故事吧?《拔蘿蔔》最早出現在19世紀中期,收錄在與格林兄弟齊名的亞歷山大.阿法納西耶夫(Alexander Afanasyev)收集的俄羅斯民間故事集中,後來經過多次改寫,在世界上廣為流傳,其中以俄國作家阿列克謝.托爾斯泰(Aleksei Tolstoy)的版本最為知名,也曾被收入蘇聯一年級的國語課本,可見其代表性。

中文版《好大的蘿蔔》由樂山文化出版。繪者為日本知名雕刻家佐藤忠良,他二戰後曾被拘留於西伯利亞,因此這本書的圖畫非常道地。(圖片提供/蘇懿禎)
中文版《好大的蘿蔔》由樂山文化出版。繪者為日本知名雕刻家佐藤忠良,他二戰後曾被拘留於西伯利亞,因此這本書的圖畫非常道地。(圖片提供/蘇懿禎)

這本繪本從介紹老爺爺一家開始,老爺爺種下了一棵蘿蔔,等到蘿蔔長得跟他的頭一樣大的時候,老爺爺開始準備拔蘿蔔了,但是蘿蔔怎麼拔也拔不起來,最後只好全家大動員,連狗狗、貓咪和小老鼠都出動了。這是典型的堆疊故事(Cumulative tale),這類故事情節簡單,藉由不斷重複的動作或對話建立而成,直到結束時才迎來故事的高潮。這種故事通常會採用歌曲或童謠的形式流傳,所以我們可能都是先聽過拔蘿蔔的兒歌,才知道原來有這個故事。在俄國原版故事裡出場的角色跟順序相當固定,從力氣最大的爺爺到力氣最小的老鼠,要是沒有這隻小老鼠,蘿蔔還是拔不起來。作者在圖畫裡安排了一個原版才有的小巧思,仔細瞧瞧小老鼠是什麼性別?

這本書在拔蘿蔔的頁面做了特殊的翻頁設計,每翻一次左邊的人物就多增加一個,但右邊的蘿蔔卻紋風不動,讓拔蘿蔔的過程添加了不少樂趣。但你知道嗎?其實這個故事原本拔的不是蘿蔔,而是蕪菁!從圖畫就能看出,蕪菁長得圓滾滾,跟瘦長的蘿蔔並不相同,只是蕪菁在台灣比較少見,又有「拔蘿蔔」的兒歌,所以台灣版本就翻成蘿蔔啦!(有興趣購買請點這

《狐狸與兔子》:看雪國的動物世界

《狐狸與兔子》,小魯出版,作繪者為尤里.諾勒斯堅(Yury Norshteyn)和佛蘭西斯卡.亞布索娃(Francheska Yarbusova)。(圖片提供/蘇懿禎)
《狐狸與兔子》,小魯出版,作繪者為尤里.諾勒斯堅(Yury Norshteyn)和佛蘭西斯卡.亞布索娃(Francheska Yarbusova)。(圖片提供/蘇懿禎)

住在冰雪宮殿裡的狐狸,嘲笑兔子的樹皮小屋很醜,但是等到春天來臨,狐狸的家融化之後,狐狸居然霸佔了兔子的家,把兔子趕出門。兔子好傷心,他在路上遇到了大野狼、大熊和公牛,但是這三隻強壯的動物都沒辦法把兔子的家要回來,最後是一隻意想不到的動物,與狐狸大戰三百回合,才終於把狐狸趕跑。在世界各地的民間故事裡,狐狸通常扮演狡猾奸詐的邪惡角色,這個故事裡也不例外。而俄羅斯民間故事裡,兔子多是扮演受欺負的弱者,最讓人意外的是,平常看似威猛強壯的野狼、公牛,甚至連俄羅斯人象徵的熊都敗下陣來,這是在其他俄羅斯民間故事裡看不到的特別情節。

動畫導演尤里.諾勒斯堅(Yury Norshteyn)和妻子合作,將這個俄羅斯的民間故事拍成電影,他們融合了俄羅斯的民俗藝術,大量使用鮮豔的色彩與邊框紋樣,讓人感受到濃郁的異國風情。這本繪本由動畫改編而成,動畫不僅有聲光效果,畫面呈現方式也大為不同,推薦兩者搭配欣賞,更加有趣。(有興趣購買請點這
《狐狸與兔子》動畫

《一個可口小圓餅》:俄羅斯版的「薑餅人」故事

左為《可口小圓餅的故事》,明山出局出版,繪者為俄國畫家安德烈.杜金(Andrej Dugin)和歐爾嘉.杜金娜(Olga Dugina)。右邊中文版《丸子麵包》,由小魯出版,繪者為日本畫家瀨田貞二。(圖片提供/蘇懿禎)
左為《可口小圓餅的故事》,明山出局出版,繪者為俄國畫家安德烈.杜金(Andrej Dugin)和歐爾嘉.杜金娜(Olga Dugina)。右邊中文版《丸子麵包》,由小魯出版,繪者為日本畫家瀨田貞二。(圖片提供/蘇懿禎)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薑餅人」的故事?一個被烤好的薑餅人,從烤箱裡跳出來逃跑了!19世紀的美國兒童雜誌就刊載過這個故事,因此薑餅人在美國是歷史悠久且家喻戶曉的童書角色,在結合許多童話故事的電影《史瑞克》中,薑餅人也沒有缺席。

在世界各地都有類似《薑餅人》的民間故事,《一個可口小圓餅》可說是薑餅人的俄羅斯版,只是從薑餅人換成一個小圓餅。小圓餅趁小男孩打開烤箱時逃跑了,爸爸媽媽和小男孩一路追趕,途中小圓餅還遇到了兩個壯漢、兩個少女、熊、狼,最後還是逃不過狡猾的狐狸。這個故事也屬於前面提到的「堆疊故事」,小圓餅不斷重複著:「我從誰那裡逃跑,現在也要從你手裡逃跑。」隨著遇到的人物愈來愈多,句子也愈來愈長。在沒有繪本的年代,民間故事都是靠著口述或是歌謠傳承,厲害的說書人可以把這些台詞背得滾瓜爛熟,冗長的句子在說書人帶有節奏的表演下變得逗趣,往往讓聽眾聽得哈哈大笑。

小圓餅在俄羅斯跟薑餅人在美國一樣受到民眾喜愛,在迪士尼拍攝的俄羅斯童話電影《最後的勇士》第二集中,小圓餅也粉墨登場。《可口小圓餅的故事》由俄羅斯畫家夫婦繪製,台灣另有日本畫家的《丸子麵包》版本。

《霧中的刺蝟》:宮崎駿最愛的動畫作品之一

《霧中的刺蝟》,遠流出版,作繪者為尤里.諾勒斯堅(Yury Norshteyn)和佛蘭西斯卡.亞布索娃(Francheska Yarbusova)。(圖片提供/蘇懿禎)
《霧中的刺蝟》,遠流出版,作繪者為尤里.諾勒斯堅(Yury Norshteyn)和佛蘭西斯卡.亞布索娃(Francheska Yarbusova)。(圖片提供/蘇懿禎)

這是一個夜晚的故事。刺蝟帶著蜂蜜草莓醬,準備去拜訪他的好朋友小熊。一隻貓頭鷹鬼鬼祟祟的跟在他身後。夜晚的森林裡起了大霧,在霧中刺蝟看見了白馬、銀蛾、蝸牛,還有好多其他的東西。在慌亂中,刺蝟不小心弄丟了他的草莓醬,好在熱心的小狗幫他撿了回來,才剛鬆一口氣,刺蝟又掉進河裡⋯⋯刺蝟真的能順利見到小熊嗎?

1988年蘇聯發行的《霧中的刺蝟》郵票。(圖片提供/蘇懿禎)
1988年蘇聯發行的《霧中的刺蝟》郵票。(圖片提供/蘇懿禎)

索給.寇茲羅夫(Sergey Kozlov)創作了這個故事,再由動畫導演尤里.諾勒斯堅在1975年翻拍成動畫,接著出版同名繪本。刺蝟在歐洲象徵著幸運,更是俄羅斯民間故事或繪本中的常客,藉由這個討喜的角色經歷了一場真實又好像夢境的歷險,呈現出兒時在黑夜感受到的好奇、寂靜、孤獨、恐懼、驚訝的情緒。在繪本中有不少描寫對黑夜的恐懼,擔心衣櫃或床底下出現怪物,黑暗中好像躲著什麼東西⋯⋯相信大家或多或少會有同樣的經驗。在這個故事中,刺蝟彷彿代替夜裡不能出門的孩子,體驗了夜晚未知的恐懼及獨特的迷人之處。既然這麼可怕,為什麼要和小熊約在夜裡呢?原來他們要一起喝茶數星星,果然是只有夜晚才能享受的浪漫。

日本動畫導演宮崎駿曾經公開表示,這是他喜歡的動畫作品之一,在宮崎駿的吉卜力美術館中也可以看到《霧中的刺蝟》的場景。這個故事在世界有極高的知名度,受到許多民眾喜愛,在烏克蘭首都基輔,還有一尊刺蝟的松木雕像,許多從小看著這個動畫長大的成人,不僅會特地去和刺蝟合照,還會帶蘋果、墨鏡等各式各樣的小禮物送給刺蝟呢。

看更多深度報導文章
6張圖卡,掌握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6大關鍵字
台灣孩子大提問:關於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戰爭,大家最想知道的是⋯⋯
戰火下的黑暗之光──被迫離開家的烏克蘭孩子和他們的新家
我的烏克蘭朋友/曾來台灣教學的他,和我相約:戰爭結束後台北見!
隱形的新聞戰士──與記者和特派員出生入死的Fix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