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超元年】台製5G小基站搶白牌化商機!工研院資通所副所長丁邦安:工研院希望跟台廠一起「打群戰」!
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及遠傳電信皆於7月初宣布5G開台,而台灣之星及亞太電信則都以8月5G開台為目標。五大電信業者紛紛釋出5G相關的資費方案,希望在5G賽道中搶佔先機。與此同時,各大手機廠牌也陸續推出支援5G的智慧型手機新品,以展現對5G市場的企圖心,誰也不願放過5G這塊大餅!
與2G換3G、3G換4G帶來的影響幅度不同,由於5G具備高頻寬、低延遲、大連結等特性,未來其應用層面將不再侷限於通訊領域,而是有利於發展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自駕車、智慧城市、智慧醫療、AR、VR等,這也使得各界對於5G浪潮將為整個世界帶來的變革,紛表期待。
*推薦你讀:
【5G超元年】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董事長許添財:台灣在5G時代不只要跳躍式發展,更要有超越式思想!
電信三雄5G陸續開台!科技立委高虹安:後疫情時代正是發展5G的大好時機!
不過對照各國5G開台一年的狀況,南韓5G普及率僅達9.67%;美國5G普及率不到1%;中國5G普及率也僅達6.6%,5G普及率明顯不如預期,究竟台灣5G開台是否真能掀起用戶升級潮?
「5G開台才不久,消費者其實都還在『等待』的階段。」工研院資通所副所長丁邦安觀察到,5G普及率不如預期,顯示消費者並不急於換5G,而他也將消費者觀望的原因,歸根於兩大關鍵。
1. 覆蓋率不高時,造成網速不連續
目前已有電信業者,喊出年底前覆蓋率達到50%的目標,若依此推算,5G網路若要全部佈建完成,大約需要一年至一年半。也因此,在消費者還不確定網速是否足夠、基地台覆蓋率高不高的情況下,寧可多等一等,待確認5G網路確實可帶來方便,再購買做使用。
2. 5G手機、5G應用不夠多
現在3G與4G在歷經優化後,已產生了許多能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相關應用,若5G的應用服務及應用場景不夠多元或吸睛,就難以說服消費者嚐鮮。此外,目前市面上的5G智慧型手機,僅有不到10款通過型式認證,在選擇有限的情況下,消費者難免卻步。
5G來了,4G就會降速?
丁邦安強調,在從4G升級到5G的過程中,勢必得面對一些青黃不接,像是訊號不穩、網速不連續等,但這都是從舊系統轉換到新系統時,一定會遇到的問題,未來5G網路及相關服務只會越來越穩定,消費者也不必太擔心是不是5G來了,4G就會因此變慢。
他解釋道,通訊網路的邏輯架構,一直以來都是手機→接入網→傳輸網→核心網。
在接收訊號的部分,由於5G與4G分屬基地台的不同射頻單元,因此會各自接收到不同訊號,相互影響不大,但因為不同業者5G覆蓋率的進程不同、5G基站佈建不平均等因素,而產生消費者手機訊號連不到5G基地台,改連到4G基地台的情況,從而造成消費者使用體驗不佳。
「電信業者為了要獲利,一定會希望消費者換成5G,也因此會想方設法盡快提高網速與基地台數量,在新舊系統過渡階段,4G扮演類似備載容量角色,電信業者沒有動機去動到原本的4G服務!」丁邦安舉例說明,這就像是一間店有限量新品上市,店家不會因為要推新品,就完全不供應基本的餐點,但為了要讓更多客人來,一定會想辦法製作出更大量的新品。同理,對於電信業者來說,發展5G網路是為了將流量變大,但4G的基礎流量仍會穩定維持,因此消費者大可放心。
看見「小基站白牌化商機」!
不過台灣5G若要蓬勃發展,網速及覆蓋率的升級,絕對是必須突破的難點。一般而言,頻率越高訊號就越容易衰減,因此5G會比4G更需要部署更多基地台。這也讓5G基地台成為了5G終端裝置外,另一個規模可觀的市場。
在5G基地台的賽局之中,台灣也並未缺席!早在去年,工研院便已攜手天線廠、射頻元件、模組廠、手機晶片廠、網通設備商、產品測試商、營運商等上下游共18家台灣業者,共同開發5G小型基地台(small cell,小基站),並實現「小基站白牌化」。
過往基站的軟硬體規格與組網規格,都由國外大廠主導,但這些基站往往所費不貲。所謂基站白牌化,就是不貼牌,並採用開放及標準介面的網路通訊設備,對於電信業者來說,若可以直接向製造業者購買設備,便可降低採購成本,打破國際大廠長期以來的寡佔局面。
丁邦安也觀察到,近10年來,各國的網通供應商越來越少,營運商卻越來越多,容易淪為「賣方市場」,再者,網通設備的投資研發通常要耗費3~5年,才有辦法做到量產,但基地台裡面包含基頻元件、射頻元件、通訊協定、系統軟體,光是零組件就不可勝數,研發期間要花費的成本更是驚人。
因此工研院作為研發單位,多年前便開始透過零組件集成、軟體開發、硬體設計、模型驗證測試等方式,在確保基站滿足國際5G規範後,再以遠低於國外大廠的價格,授權給台灣廠商生產相對便宜且品質優良的產品,讓廠商將產品做進一步的生產、製造、驗測,最終將產品提供給消費者。
丁邦安自信地說道,「這就叫分工!我們希望跟台廠一起打造一個5G基地台生態系,共同合作『打群戰』!」
「一旦台灣廠商開始進行概念性驗證(Proof of Concept,POC),並接收到消費者回饋,工研院就可以同步做一些Fine-tune(調適),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產品將會更加成熟。」丁邦安表示,未來工研院將持續為優化技術做努力,只要技術一直迭代下去,產品就會越做越好,5G產業也將越發蓬勃。
目前工研院在射頻晶片、邊緣運算、基地台整機等技術端,也有相關研發成果,並已陸續技術移轉至台灣網通廠、伺服器廠商等。
除了提及設備的商機之外,丁邦安認為,能實踐5G網路的場域也十分重要,未來5G可能不只有公共網路,在新商業模式下,「企業專網」的影響力也不容忽視,預計可以為各個產業加值,成為新的能量市場。
那麼面對5G帶來的劃時代變革,以及各國對於5G商機摩拳擦掌,台灣優勢又在哪裡?丁邦安認為,就像是3G、4G會歷經多次優化,5G本身也會過度很多版本,從R15、R16到R17,或許到了2023年年底,各方就會凝聚對於6G的基本共識。
如今台灣在5G佈建元年,就可以推出台灣產的基站,除了和工研院過去在4G基地台的投入有關,也必須歸功於多年來台廠累積的豐沛硬體能量,如此一代一代接棒下來,才有可能在近年將大家集成在一起,讓過去的努力終於開花結果,一切絕非一蹴可幾。
「研發這件事沒有三五年,是做不出像樣產品的,未來工研院也會在技術及開發方面,繼續往前推動!」丁邦安鏗鏘有力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