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解嚴37年紀念 國軍儀隊移到中正紀念堂民主大道前方執行禮兵衛哨

爭論多時,國防部決定將自7月15日起,調整儀隊執行禮兵衛哨勤務,移出中正紀念堂蔣介石銅像大廳,將演練場所移至民主大道前方。7月15日為解嚴紀念日。

自新任文化部長李遠(小野)上任後,執政黨立委不斷敦促中正紀念堂儀隊應撤出一案。李遠在答詢時表態,希望找出一個方案,既能權衡國際觀光客對此儀式的喜愛,又能保障國軍不再如物品被人家搬來搬去的精神,最小化民主撕裂。

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召委林宜瑾,希望文化部能在10月之前定案,李遠則說「不需要到那時候,會更快的解決這個問題。」文化部今(12)日發布新聞稿表示,經與國防部溝通,並於7月4日「行政院轉型正義業務推動專案研商會議」中報告後,調整儀隊執行禮兵衛哨勤務執勤,國防部將自7月15日起移出中正紀念堂蔣介石銅像大廳,將演練場所移至民主大道前方。

國防部將自7月15日調整儀隊執行禮兵衛哨勤務執勤,將演練場所移至民主大道前方。圖/陳賜哿攝
國防部將自7月15日調整儀隊執行禮兵衛哨勤務執勤,將演練場所移至民主大道前方。圖/陳賜哿攝

事實上,文化部於7月15日執行此方案,蘊含深意。7月15日為我國解嚴紀念日,1987年我國解嚴迄今,已歷經37年;對於中正紀念堂進行「轉型正義」的進程,20年間緩步向前。先是前總統陳水扁任內,2007年落實去蔣化政策,將中正紀念堂廣場的「大中至正」牌樓易名並替換上「自由廣場」字樣,同時在當時教育部長杜正勝的主張下,將「中正紀念堂」更名為「國立臺灣民主紀念館」。

也因此,這條文化部所公布的「民主大道」是紀念館正面牌樓穿越民主廣場後,到紀念堂台階前的寬敞大道,斬假石石板鋪面寬40公尺、長380公尺。當時在更替牌匾時,導致1949年遷台民眾及228受難者系統發生激烈爭執,有激動要阻止換匾額的民眾,甚至有老兵因而在牌匾下自焚身亡。

2008年政權交替,民進黨政權移至前總統馬英九手上,更名事宜暫緩,只恢復儀隊操演,一路執行16年之久,前總統蔡英文也未曾更動。2024年,新總統賴清德就任,在最小化爭議程度下,執行儀隊不再在威權者銅像下操演。文化部強調,中正紀念堂的轉型正義任務將持續推進,期盼在不遺忘歷史下,繼續推動各項轉型正義工作,共同面對未來。

文化部以「去個人崇拜」、「去威權崇拜」為現階段中正紀念堂轉型正義目標,因此,要求中正紀念堂駐防的國軍儀隊回歸巡查訓練及維護場域安全的任務目的,撤除原先於銅像大廳的站哨任務。同時,為兼顧民眾共同記憶,儀隊禮兵巡查及訓練展示,將於每日上午9時至下午5時間,每整點時段由禮兵長及禮兵2員各1組,分別自主堂體1樓左右兩側門沿環堂道路(大孝門西段及大忠門東段),配合巡查至民主大道實施儀隊訓練展示,結束後返回備勤室,整體時間約15分鐘,如遇雨天則不實施巡查及訓練展示。

文化部表示,國軍儀隊巡查及訓練展示勤務依據國防部訂頒的「國軍儀隊支援駐防特別處所實施計畫」辦理,屬國軍禮儀的特殊任務,自1980年4月5日中正紀念堂開館以來辦理至今。為落實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總結報告賦予文化部中正紀念堂轉型正義任務,中正紀念堂管理處除持續辦理包括「自由的靈魂VS.獨裁者-臺灣言論自由之路」常設展、人權主題講座、優化導覽解說、策辦「想像中正紀念堂的100種方式」建築概念競圖成果展覽等推動轉型正義的社會溝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