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哲學辯證/總怕AI取代人類?請先面對自我的存在焦慮

AI(人工智慧)爆發式演進,將如何衝擊人類文明?《遠見》專訪具備工程師身分的台大哲學博士生洪偉,他指出諸如ChatGPT這類大語言模型的產出,只是一種「隨機性幻象」;然而,一旦具備思考和情感的通用型AI出現,又是另一回事了。

現職為工程師,同時為台大哲學系博士生的洪偉,經常在媒體上發表文章、推廣哲學思考,近來也針對生成式AI有許多觀察。

《遠見》專訪洪偉,暢談該如何理解大語言模型帶來的隨機性幻象,又該如何緩解AI進步帶來的焦慮。洪偉從哲學與技術兼具的角度,回應人類的存有問題。

以下是《遠見》專訪洪偉的精華摘要:

坐在躺椅上思索人工智慧與人類關係的哲學家。曾子軒利用Midjourney產生。
坐在躺椅上思索人工智慧與人類關係的哲學家。曾子軒利用Midjourney產生。

大語言模型的產出,是計算過的隨機性幻象

問:大語言模型的產出,和人類語言的根本性差異為何?

答:語言模型之所以吸引人,在於它的壓縮與重組,創造出近似於人類語言常見的隨機性幻象。然而,大語言模型的表達並不「真誠」。

女王頭自然風化的紋理受到歌頌、燃燒甲骨產生的紋路被巫師用作占卜,人們訝異且讚嘆這些隨機性;而大語言模型「編織的機械自然」也提供了類似的幻象,但那就只是幻象而已。

「如果樓下鄰居很吵怎麼辦?」ChatGPT可能建議我們寫信溝通,但為什麼這樣建議?它可以解釋,可是沒辦法真正的告訴你為什麼。語言模型的原理不是推理,而是從眾多選項中計算可能性最高的其中一個,就算它試圖說明,那也只是符號的拼湊。

人類看到符號,能夠將其理解成語言,因為符號召喚出我們的思想,但對於機器來說,符號只是符號。AI與人類對話時面臨兩難:它嘗試像人類一樣表達時是虛假的,因為那不是它「思考」的方式,而它的機率推算思路,也不是人類想要見到的。

機器和人類(至少目前)的根本差異在於思考的可查核性,我們可以隨時和人類辯證他的思考。機器言語背後的隨機性無法揭露出思考的機制,語言和思想之間的關係是斷裂的。但,人類的話語可以無盡的向內探索「為什麼」,這也使得哲學成為可能。

洪偉關心哲學普及,曾在媒體上發表多篇哲普相關著作。陳之俊攝
洪偉關心哲學普及,曾在媒體上發表多篇哲普相關著作。陳之俊攝

人類創作具優位性,因為創作不只是作品本身

問:您認為人類具有生命經歷的優位性,但機器也可以重述甚至虛構生命經驗,前者為何優越?

答:我認為談論ChatGPT創作與人類創作時,誤解了創作與創作品的差異。

小孩子的塗鴉與畢卡索的作品哪裡不同?不會跳舞的人跳現代舞,和自幼接受傳統舞蹈訓練者放棄舞蹈,演出現代舞,哪裡不一樣?當我們討論創作時,連帶會檢視「創作者的身分」如何進到創作的歷程當中。

作家在寫作前經歷了些什麼?故事是真實還是虛構?文學最容易理解,我們在乎寫作者是誰。

想像一隻猴子隨機敲打鍵盤,在浩瀚的長文中出現一段莎士比亞。可是,要怎麼挑出那個莎士比亞的段落?偶然的敲打能夠產出許多內容,但只有挑選的人才是創作者。

在社會中,創作不會只是單一現象。例如《媽的多重宇宙》,觀眾進電影院觀影、後續寫影評、頒發獎項、責罵翻譯者,這一系列的社會現象,其實都是觀影活動的一環。整個社會共同的觀影體驗,很容易彰顯人類經歷的優位性。

我們總是可以談王家衛的第一部電影,他導了什麼、如何思考問題。但沒人在乎ChatGPT生成的內容,到底是3.5版還是其他版的產出。

人類沒辦法像機器一樣運算,但機器也沒辦法感同身受,模擬人類的主觀經驗。我們無法相信AlphaGo喜歡下圍棋,即使AI有體驗,那會是與人類不同「物種」的體驗。

洪偉說「具有人格的AI就像打造巴別塔」,人類應當避免那樣的時刻。曾子軒利用Midjourney產生。
洪偉說「具有人格的AI就像打造巴別塔」,人類應當避免那樣的時刻。曾子軒利用Midjourney產生。

若人們打造並承認具有人格的AI,將會讓巴別塔成真?

問:既然機器可以通過圖靈測試,我們有沒有區分人類與機器的更好標準?

答:現在AI技術離「有沒有意識」還很遠。另外,我們其實很難判斷其他人有沒有意識。

你怎麼知道我有意識,不是仿生人?其實沒辦法。你只知道我正在表達語言、嘗試思考,所以你相信我有意識,但隨著技術發展,以後將會很難分辨,因此,重點不在「知道」,而在「承認」(編按:洪偉表示此想法受中正大學何宗興教授啟發)。

AI一定不是人類,至少生物上不同。重點在於人格,在於我們何時承認機器和人類具有同等地位。

人類怎樣才會接納他者?無論是機器還是人,當他者和我者愈發相似,被納入社會的可能性愈高。怎樣才算相似?例如能夠讓人類共感的家畜,我們對動物抱有敬意,尊重牠們的生命。若機器能夠展現出快樂與痛苦,這將會開啟認同的第一步。

然而,這樣還不夠。為什麼即使如艾西莫夫一般,訂下不可傷害人類的定律,我們也無法信任機器人?因為那是程式規範的律則,不是出於真心相信。如果機器人能夠類比人類產生情緒的過程,進而願意救人、展現出同理心,即使背後的機制和人類不同,仍有被人類社群接納的可能。

根本不該開發具有人格的AI?如果只是因為寂寞

問:若AI真的出現了意識,我們是否該賦予AI道德主體的地位?

答:是。但也正因如此,我們更不應該開發出具有人格的AI。

人類發展AI的目的,是為了輔助人類,並不是為了重新創造人類。可是,仍有人試圖創造和人類一樣有情感的AI,為什麼?因為人類非常寂寞。

可是,建立這樣的AI就像是打造「巴別塔」,我們不應該走到那一步。在巴別塔的寓言中,人類之間出現了離散。開發具有人格的AI也會帶來離散,只是帶來動亂的不是天神,而是人類彼此。

當人格型AI出現,因為和人類如此相似,足以獲得人權。然而,這些人造物的製作者會是財團,會是政府,也會是軍隊。我不擔心科幻小說中超智慧(superintelligence)或是科技奇點(singularity)出現,我相信有權者會確保自己能夠控制AI。

當他們可以掌控這些被賦予人權的AI,只要動動手指調整參數,就能驅動「人們」,你可以想像中國、美國政府做這件事情。人類遠遠比機器可怕。

因此我認為,AI不應該作為人格主體。人類不該打造這樣的巴別塔。

因AI而自我懷疑,是對於珍貴個體性的誤解

問:勞力、智力,甚至是人類曾經引以為傲的創造力,都被AI逐步侵佔。若連思考都不再是人類的專利,我們還剩下什麼?

答:人類的存在焦慮,早於AI出現之前。

從創造力開始談,如前所說,只要人類還關心「創作者是誰」的問題,創造力就不會被取代。

試想一個每一本書籍都由ChatGPT所寫的世界,你會想看這樣的書嗎?我們將從書中獲得什麼?

人類總是有情感需求。若有人沒有情感需求,他不會想知道別人的故事,不會想讀書、不在乎文學,他也不會喜歡紀錄片。但我覺得這樣的人不會很多。

你會想造訪全部由ChatGPT所寫書籍堆滿的圖書館嗎?曾子軒利用Midjourney產生。
你會想造訪全部由ChatGPT所寫書籍堆滿的圖書館嗎?曾子軒利用Midjourney產生。

只要有情感需求,就會想看其他人類的故事。人們會想知道「我的生命能不能對應到其他人的經驗?」就算寫得很爛也沒有關係。可是ChatGPT的寫作,只是文字堆積而成的幻象,不是真實經歷過的生命。

這些內容偽造了人類的精神,而我們日益被偽造的精神所困。有沒有可能某一天,我們再也不需要情感了?人類集體文化的毀滅,將會源自於於對他人經歷的漠不關心。當我們不再讀傳記,也不看他人故事的時候,我認為不會是AI所致,而是人類造成的其他原因。

回到人類的獨特性,退一步言,就算勞力、智力、創造力都比機器遜色,那又如何?不用勞動與創造,這輩子就不值得活了嗎?生命中還有許多事情,例如打電動,例如談戀愛。電玩輸給電腦又如何?開心還是你自己的,戀愛談得很爛,也是自己的。

若因為勞動力被取代,認為自己失去價值,這是自我化約成勞動力的異化。若因為ChatGPT搶了你的工作,你也將自己化約成創作能力了,這是現代性或資本主義造成的自我矮化。

AI還沒有資格進入人類的社群裡,它還不具備尊嚴,也沒辦法負起責任,現在所有人類都遠比AI優越。但我們還是要面對存在焦慮,只是你要擔心的是其他人,社會中總有人比你更厲害,而AI只是工具而已,你應該使用它,讓你變得更強大。

人類若因為智力受到威脅而焦慮,那是對於自己價值的誤解。人的價值來自於個體性,屬於存在本身。每個人類的獨特性在於個人的人性以及生命經歷,並從中感受自己的價值。

更多精采報導,歡迎加入《遠見》 Line官方帳號!

看更多遠見雜誌文章:
生成式AI革命/AI能聊天創作,離全面反叛已不遠?
馬斯克籲暫停AI開發原因》他憂未來將上演「魔鬼終結者」
從零搞懂AI?比爾蓋茲、馬斯克推薦五大書單

更多相關新聞
全球3億職缺彈指消失 零售之王門市6成將AI自動化
AI取代人類第一波!遊戲公司裁掉一半原畫師「不養閒人」
被AI聊天機器人搶工作?企業家示警:9成白領恐失業
AI革命助人類一臂之力 諾貝爾獎得主:周休3天將美夢成真
快轉職!ChatGPT之父點名「這工作」:將快速被AI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