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究躲不掉,台灣的民粹主義浪潮
⊙陳俊宇
先是韓流,現在則是柯粉、昌粉、館粉公然合流,無論你喜不喜歡,民粹主義與民粹政客已成是台灣政壇一部分,如同許多歐美國家面臨的狀況。
民粹主義帶有反建制與英雄崇拜的特性,支持者認人不認黨,群眾跟著魅力領袖走,韓粉、昌粉就是最明顯的例子;無論國民黨或時代力量,都無力約束韓國瑜、黃國昌跟他們的鐵粉。柯文哲雖然成立政黨,大有走向制度化之勢,但民眾黨本質上是「為柯文哲政治之路服務」的政黨,擺脫不了魅力型領袖「人大於黨」的民粹色彩,並且自成立以來,始終缺乏明確的政黨價值理念與中心思想。
民粹政客號召什麼樣的人群
民粹政客善於號召對現實感到不滿的人。這些人,常常是生活過得比較辛苦的中下階層、自認權益受損的中產階級,以及希望社會環境能有所改變的年輕人。他們不信任檯面上主要政黨(或者政黨領袖人物),對於法律與制度能否解決社會問題也保持懷疑態度,因此將目光轉向藍、綠大黨之外的新鮮選擇。
民粹主義在台灣興起,與兩大黨執政風格有關。無論是馬政府時期,或者目前執政的蔡政府,藍綠兩黨在治理上都越來越仰賴龐大的官僚體系。自威權時期以來,國民黨慣於駕馭官僚體系遂行高壓統治;而民進黨第二次執政,重用文官背景者出任政務官,中央政府組織改造延續馬政府以來的趨勢,擴大三級機關編制,高階文官在政策與預算制定具有更多主導權。
藍綠兩黨先後執政,不約而同壯大官僚體制,相對之下,民間團體參與政策討論的空間卻未能擴大;馬政府與蔡政府執政後期,都離公民社會越來越遠,許多政治人物與幕僚,私下將公民團體視為洪水猛獸。然而,執政後走向保守路線的大黨,遲遲無法就特定社會問題(例如,高房價、疫情與通膨導致生活成本上升)提出有效緩解方案,而且政壇醜聞、弊案與階級複製,政二代或派系指定接班,這些事情則像是火上加油般,持續挑起民眾的憤怒感,這給了民粹政客趁虛而入的空間,藉著操弄「藍綠一樣爛」召喚支持者。
對於許多新世代的年輕選民而言,既然體制外參與無門、體制內大黨越來越僵化,那麼將目光轉向其他選擇,毋寧是一種直覺反應。民粹政客之所以在台灣政壇快速竄起,受到年輕人歡迎,主要原因在於年輕世代對傳統政黨感到失望;年輕人不滿現狀,卻又無從改變現狀,轉而將希望寄託民粹政客,試試看賭一把。
鐵粉們縱容民粹政客撒野
民粹政客的鐵粉在網路上聲勢浩大,反映出社會中有一大群人對現狀感到不滿。他們主觀上覺得現況已經夠糟了,大黨只在乎有權有勢者的利益,不公平的社會環境難以撼動。在這彷彿一攤死水的環境中,如果有人可以公然大鬧一番,就算他言語粗鄙、誇大聳動,甚至講話反覆無常都無所謂,因為那也只是在「挑戰體制」,代替大家出一口鳥氣。
鐵粉們對民粹政客有著非常高的包容度,因為這是一種基於「討厭藍綠」傳統政黨的民粹現象。放眼當今政壇,柯文哲、黃國昌等人深諳操弄此道的技巧,屢屢藉著綜藝化、戲劇性的政治表演來「挑戰體制」,將自己包裝為正義的一方,進而鞏固鐵粉的信仰。
民粹浪潮在台灣盛行,更代表著公共參與衰弱。10年前太陽花學運喚起年輕人參與、關心公共事務;10年後,許多人已經對政治參與失去信心。國內主流政黨應當正視台灣的民粹浪潮,了解民粹支持者,特別是年輕世代厭惡傳統政黨的深層原因,因為,藍綠兩黨的最大競爭對手已經不再是彼此,而是快速竄升的民粹浪潮。
2024年大選,將是一場傳統政黨與民粹政客之間的對決。國民黨尚未走出韓流帶來的後遺症,各地方實力人物與雄心勃勃的鉅富伺機而動;太陽花運動催生時代力量,但是成立不久就與走向民粹路線的黃國昌綁在一起,數年下來漸漸耗盡社運光環與政治能量。目前已經與柯文哲徹底劃清界線的民進黨,是否能夠持續藉著議題與政策推動,展現自身與「民粹政客只會出一張嘴」的品牌區隔,重新找回年輕世代的信任感,將會是這場大選的勝負關鍵。
作者曾任國會助理、政黨工作人員與公部門聘用人員,現為NGO工作者。
更多思想坦克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