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29氣候融資難達共識 台灣盼搭上民間投資減量熱潮

今年聯國氣候峰會COP29最重要的任務便是要通過提高氣候融資,但經過1週多協商至今仍無共識。正在COP29現場的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教授范建得接受央廣電訪時表示,寄望各國政府加大資助力道似乎已不可期待,因此各界都期待引入民間資金,台灣已掀起熱潮,希望能投入國際碳市場。

今年的COP29被稱為「金融COP」,會議重點之一是要提高氣候融資目標。正在亞塞拜然參與COP29周邊會議的中華經濟研究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劉哲良指出,現有的氣候財務目標為每年提供開發中國家1千億美元來因應氣候變遷,但資金明顯不足,因此今年的討論重點便是「新的氣候金融集體量化目標(NCQG)」。

在COP29談判陷入膠著之際,20國集團領袖峰會(G20)18日發布聲明表示,支持為較貧窮國家提供氣候融資。同樣在COP29現場的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教授范建得受訪表示,20國集團占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85%、全球碳排80%,原本預期G20會就增加氣候行動融資做出結論,但各國政治領袖連資助金額都不願講,而在COP29討論氣候融資的都是債權人,因此已難以期待各國公部門提高融資金額。

范建得指出,氣候財務來源包括已開發國家政府出資、多邊國際銀行協助開發中國家取得資金,以及私部門資金投入,如今眼看已難以寄望前兩項資金來源,因此,各界都相當期待民間「帶進上兆的錢」,透過「巴黎協定」第六條合作機制,讓已開發國家願意至開發中國家投資減量,台灣也希望搭上這股熱潮。他說:『(原音)你會發現所有的脆弱國家都會出來要錢,所以就要吵一波,所以最近在解決就是這些問題,最後就是要看律師怎麼把那條文寫出來,因為這個那麼難,所以(巴黎協定)6.4條就變得很重要,因為他給大家一個希望,可以把民間很多錢帶進來,那現在很多人都在談carbon project(碳權專案),另外一個就是很多人在談有關於像nature based(自然為本)的部分,像這些都是。』

COP29仍持續召開中,「巴黎協定」第6.4條可望正式通過,一旦通過,台灣便可參與國際碳市場,碳市場的運行能為開發中國家提供投資支持,將排放量轉化為碳權,為氣候行動吸引更多資金。

對於氣候融資的談判發展,范建得指出,目前地板價是每年1千億美元,有人提出要1,200億美元,也有人說要到1.3兆美元、甚至到2兆美元,「不知道天花板在哪裡」,談判有可能延長,最後也可能玩文字遊戲,訂出每年「至少」、或是「不低於」1,200億美元的決議文。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台灣可望進軍國際碳市場 專家:境外開發難度高 力拼「整廠輸出」
出席COP29險遇襲 美議員控亞塞拜然政府謀劃攻擊
環境部長彭啓明投書瑞典百年大報 喊話國際台有能力為氣候變遷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