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信任背叛了情感

電影「怒」劇照/傳影提供
電影「怒」劇照/傳影提供

 

情感一旦與信任脫鉤,就只剩下痛苦和遺憾了。

對於情感而言,盲目絕對是必須的,至少一開始會是如此。在相遇之前,我們對對方大多一無所知,但我們卻可以愛上他。是的,你會說,所以要交往啊,所以要溝通啊,懷抱著好感繼續「認識」對方、「理解」對方,彷彿只要經過了一段探索的過程,我們就可以完全摸透我們所愛的那個人,包括他的現在,以及他的過往。

只是那個「過往」,甚至是所謂的「現在」,我們是怎麼得知的呢?我們不會去調查,他小時候住過的地方、唸過的學校,常常我們在確定愛上一個人之前,是不會有機會見到他的父母,所有讓我們了解對方的消息來源,大多是來自於一個人:也就是我們眼前的那位愛人。

也就是說,不管他說什麼,我們都會照單全收,一切都是因為「我信任他」。就跟政治人物都被週刊拍到跟其他女人開房間了,做妻子的還是會跳出來宣稱「我信任他」。不管外界怎麼嘲笑自己盲目相挺,或是旁人如何勸誡自己張大眼睛,一切都已經選擇好了。

「反正信跟不信,都是由我決定。」妻夫木聰在電影《怒》裡面,飾演的角色優馬,這樣對情人說。

曾經,有人談了一段遠距戀愛,兩人一年就見兩次面,其他時間只靠一週兩次的視訊傳情。那年頭還沒有智慧型手機,沒有網路通訊軟體,更沒有臉書IG這種社群資源,要維繫感情,或許當事人不覺得不妥,然而旁人看了卻老覺得不安心。

「妳應該測試他一下,不然他要是在那裡亂搞,妳都不會知道!」朋友這樣跟女孩說。

「我相信他,如果我無法信任,那我們就不用談戀愛了。」女孩這樣回答。

這是信任,或者你可以說,女孩只是選擇閉上眼睛。

所謂的「信任」,其實給予自己的安穩,遠比給對方的肯定來得重要。所以當信任崩塌,對方因為不被信任而受的傷,遠不及自己不再信任而遭受的痛苦。那是一種背叛,不是對方對自己的背叛,而是自己背叛了那個純真、信任的自己。

更痛苦的,是當我們發現,對方其實根本沒錯,但我們卻因為外界的種種因素而產生的懷疑,我們因而遠離、甚至傷害對方,然後才發現:不,這一切都是我的多想,是我不信任他,一切的問題,都只是在「我」的身上!

當我失去對愛人的信任,我才是背叛我自己的那個人。

電影「怒」劇照/傳影提供
電影「怒」劇照/傳影提供

就如同《怒》的情節裡,好不容易找到幸福的愛子,卻因為父親的擔憂,而懷疑自己的愛人是逃亡中的殺人兇手,為了釐清自己的質疑,竟然報了警;另外,優馬因為質疑自己突然失蹤的情人,是因為殺人線索曝光而逃亡,為了不跟他有所牽扯,避免影響到自己,居然消滅了所有情人曾經存在的一切,甚至假裝不認識對方。

電影「怒」劇照/傳影提供
電影「怒」劇照/傳影提供

愛子跟優馬的痛苦,不只來自於背叛愛人,更是對自我的背叛,為了保全自己,選擇犧牲所愛的人,我背叛了我所仰賴的情感,我才是毀滅情感的劊子手。「信任」其實關鍵在「自己」,相不相信一個人,只有自己說了算,是對是錯,自己得概括承受。是的,我愛的人不再相信自己,當然會感到受傷;然而,選擇不去相信自己所愛的人,複雜糾結的情緒卻難以解釋。

而難以解釋的事情,怎麼解釋別人也都不會理解,所以就乾脆放棄解釋算了,壓抑在心裡頭,會變成一種怎麼樣的痛苦呢?

對愛人、對朋友、對家人,情與信任永遠是綑綁在一起的,當信任遠離,情感有多深,傷害就有多大。

於是,我們可以理解,為什麼有些人寧可選擇盲目,也許這樣做是愚昧,但這樣做的選擇,可以讓他好過。

好與壞,一切都是取決於自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