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d升息 學者盼台灣應升2至3碼

▲美國聯準會(Fed)將於7月28日召開利率決策會議,各界好奇,若Fed此次決議升息3碼,或擴大升息幅度,台灣央行將如何跟進?(圖/NOWnews資料照)
▲美國聯準會(Fed)將於7月28日召開利率決策會議,各界好奇,若Fed此次決議升息3碼,或擴大升息幅度,台灣央行將如何跟進?(圖/NOWnews資料照)

本周全球最關注的國際事件,無疑是美國聯準會(Fed)的利率決策會議。將時序拉回今(2022)年6月,Fed於台灣時間6月16日凌晨宣布升息3碼,基準利率升至1.5%至1.75%,台灣中央銀行也在6月17日下午跟進升息半碼,當時央行的決議確實讓人跌破眼鏡,升息半碼力道太弱的言論此起彼落,也讓人更加好奇,此次美國於7月28日的升息,台灣將如何跟進?

一般來說,各國會透過每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來觀察一個大型經濟體是否內含通膨憂慮,英國新聞週報《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於6月時針對42個國家經濟體的財經指數進行比較,發現台灣、中國、香港、印尼、馬來西亞、日本、沙烏地阿拉伯、瑞士等8國通膨率低於4%,且大部分經濟體位於亞洲,甚至集中在東亞或東南亞。

台灣通膨率自今年3月起,連續4個月破3%,6月更升至3.59%,創近14年新高,然而與美國3至6月通膨率8.5%、8.3%、8.6%、9.1%相比,台灣數據仍屬相對優異,不過,國內民眾實際感受物價上漲壓力程度卻不如數字呈現上的溫和,對此,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接受接受《NOWnews今日新聞》訪問時坦言,儘管各國計算CPI的公式相同,所包含的權數卻各異,「所以不要輕易的說台灣通膨沒有美國嚴重!」

在計算CPI時,每一個類別都有一個能顯示其重要性的權數,這些權數是以成千上萬的家庭和個人調查購買的產品及服務而定,以台灣來說,計算結構可基本歸納出食物、衣著、居住、交通、醫療保健、教育娛樂、雜項等7大類別,各類又涵蓋許多細項,像是食物類又可分成,肉類、水產等,類別的項目權數若改變,算出來的CPI上升幅度也隨之不同。

邱俊榮舉例,美國將房價漲幅算成房租,並將其反映至CPI裡,台灣北部7月的工業土地漲了4.6%,房地產價格也在過去兩年漲勢洶洶,然而,台灣CPI的居住分類中,卻沒有涵蓋上述所提及的權數,「某種程度上台灣CPI權數設定有問題,常常低估物價上漲的程度。」

他認為,每一個國家的CPI成長,事實上不適合做國際比較,要觀察通膨率高不高,通常較適合拿以往的數據做觀察,「若非以相同的公式去做相同的比較,我們不應該輕易的說台灣通膨沒有美國嚴重!」

邱俊榮進一步說明,論一個國家經濟體的通膨嚴重程度,不只要觀察數字,更多的是這個數字出來以後,會多大幅度去影響人們的消費行為。他指出,台灣過去物價相對穩定,所以大家對於某一階段物價上漲的承受度很低,像是2012年的油電雙漲,以及2018年的衛生紙之亂,儘管客觀來說,台灣物價上漲程度並不高,但薪資成長幅度更慢,因此台灣社會主觀上對物價上漲的感受都是痛苦的,倘若他國物價漲了9%,薪資漲6%,台灣物價漲3%,薪水不漲,「你說哪個嚴重呢?其實是很難比較的對吧?」

隨著美國Fed升息日將至,台灣經濟學專家們對於國內央行的跟進升息猜測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邱俊榮提到,台灣央行時常透過國內通膨數字,認定物價上漲溫和,因而採取較為輕微的升息政策,「台灣央行某種程度被定型了!」央行有兩種政策,一是寬鬆,二是緊縮,台灣的央行政策也有兩種,一種是寬鬆,另一種是非常寬鬆,因此即使美國大舉升息,市場一般仍預估國內央行在未來兩季可能各升半碼,加起來升一碼。

邱俊榮回顧6月央行理事,當時央行以及金管會都說「台幣貶值跟利差沒有太大的關係」,因為台灣上半年出口還很穩健,加上很多公司發股息的緣故,形成一股支撐台幣的力量,但是股息不是天天發,加上下半年出口擔憂,「現在就連有這些力道在撐,台幣還是天天貶,更何況下半年兩大支撐因素消失!」

邱俊榮稱理想上希望央行採取更加積極的貨比政策,例如升息2至3碼,「美國7月若再升4碼,我們還不動,完全可以想像台幣會貶值貶得非常嚴重」,台幣貶值將造成進口成本大幅提高,國內物價也會隨之上升,特別是在能源方面,「美國升息,美元一定會越來越強,屆時台灣物價上漲情況也會很難擺平。」

美國總統拜登曾稱「世界各國都將在這波通膨中分一杯羹」,而通膨是近年來最大的黑天鵝,也是各國央行都有的共識,邱俊榮說,台灣若不積極採取貨幣政策,將通膨壓下,經濟會變得更糟,「既然有沒有升息,經濟都無法避免更糟,那就要想辦法回到常態」,他呼籲央行最好慢慢的把利率拉回到經濟體系的常態裡,升息某種程度是讓經濟回歸基本面,不要透過政府強力的干預影響經濟運作,甚至扭曲資源的配置。

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 報導
Fed升息在即 細數美國50年重大升降息歷程回顧
財經小辭典/什麼是「非農就業報告」 與升息有何關係?
預估Fed將擴大升息幅度 經濟學者揭露3大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