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icron確診後遺症有哪些?解隔離後工作、生活受影響該怎麼辦?
雖然感染Omicron病毒的人以輕症居多,但隨著染疫人數激增,有些人即使康復後,仍深受新冠肺炎後遺症所苦,工作與生活都受到影響。Omicron常見的後遺症有哪些?要如何治療與面對呢?
Omicron感染後遺症有哪些?
世界衛生組織(WHO)對新冠肺炎後遺症的定義為「無法解釋是由其他疾病所引起的症狀,且該症狀持續兩個月以上」,常見的新冠後遺症包括呼吸費力、氣喘、頭痛、健忘、疲勞、脫髮等。根據北醫附醫統計,近期流行的Omicron變異株的後遺症以「疲勞」占最大宗,染疫者因疲勞、倦怠而降低活動的意願,大幅提高失能的機率,對於高齡長輩,以及有退化性關節炎或慢性疾病的患者,帶來嚴重的生命威脅。
無獨有偶,日本專門治療新冠後遺症的診所Hirahata clinic院長平畑光一同樣指出,Omicron所引發的後遺症中,最值得關注的便是「倦怠感」,而這種後遺症還容易惡化,在他治療的患者當中,約有四成出現「勞動後倦怠」的症狀。
勞動後倦怠(post exertional malaise),簡稱PEM,是指在從事輕量活動,如購物、散步後,在5至48小時內,會產生強烈的倦怠感。平畑光一表示,患者大多是30歲至40多歲的青壯年人,在工作時會出現乏力、精神恍惚等情況,如果PEM症狀反覆出現,也有可能與解析肌痛性腦脊髓炎或慢性疲倦症候群有關,造成全身倦怠、集中力低落、腦霧等情況,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與工作。
延伸閱讀》日本醫:新冠確診者留意「這個後遺症」 嚴重恐影響生活
延伸閱讀》「腦霧」是什麼?感染Omicron會有哪些症狀?會產生哪些影響?
Omicron後遺症如何面對和治療?
針對因為感染Omicron而出現疲勞、倦怠的年長者,可參考台灣心肺復健醫學會提出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COVID-19)復健治療指引」,在解隔離後加強心肺耐力訓練,避免染疫飽受倦怠引發的退化;如果年長者出現咳痰、呼吸道不適,應介入協助學習不費力的咳嗽技巧;若因染疫住進加護病房者,可能會因急性呼吸窘迫而造成肺纖維化等症狀,在急性期期間就應介入復健。
至於青壯年在解隔離後,除了加強心肺耐力訓練,日本新冠後遺症專科門診醫師榊原直樹建議,剛開始應縮短工時,工作節奏很重要,不要勉強身體活動,有些很急於恢復全職工作的人反而造成症狀反覆。平畑光一也提到,很多年輕人即使感到疲倦,也會硬撐下去,導致情況惡化,甚至必須臥床休養。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胸腔內科主任朱曦提醒,康復者兩至三周內,如果身體持續出現極度疲勞或呼吸不順,建議立即就醫。面對身體的疲倦感,可以在精神最好時完成最重要的事情,妥善計畫行程表,不要一心多用,在同一時間內做太多事。
雖然大部分患者的後遺症症狀會隨著時間減輕,但仍有部分會長期受到新冠後遺症所苦,對此日本公衛專家小坂健呼籲,對於新冠肺炎患者,社會應給予更多的理解,並建立職場或學校的關懷、諮詢機制,讓染疫康復者在回到工作崗位或學校之後,也能有時間進行治療與恢復。
延伸閱讀》Omicron不是只輕症!確診後冒出這些症狀 得把握5天內黃金治療期
染疫康復者「整合門診」 是什麼?
為了協助染疫康復者可以盡早回復正常生活,我國衛福部也推出「COVID-19染疫康復者門住診整合醫療計畫」,整合門診主要有胸腔科、感染科,如果民眾有皮膚科、心臟內科、精神科等其他科別需求,只要掛一次號,醫師可視需求提供跨科會診服務,隔離後六個月內都可以加入計畫,全台各區都有醫院提供服務,整體醫療費用將由健保給付。
延伸閱讀》英研究:確診住院1年完全康復者不到30% 常見5大後遺症曝光
實習記者:張俐禎
核稿編輯:廖梓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