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J:美財經高官本週赴中展開會談 聚焦關注中國產能過剩

美中關係影響全球。美聯社
美中關係影響全球。美聯社


《華爾街日報》報導,一群美國高級官員本週將赴北京展開高層會議,美方將聚焦關切中國以過剩產能製造的商品湧入全球市場。

報導指出,這群美國高官將由財政部負責國際事務的副部長沈大偉(Jay Shambaugh)率領,於週四(9/19)起與中方官員展開兩天會談。

這是美中去年成立經濟工作小組以來的第五次會議,小組中也包括美國聯準會(Fed)官員。

沈大偉表示,此行將與中方「進一步討論中國的宏觀經濟失衡和產業政策」,「這些政策可能嚴重傷害美國與世界各地的勞工和企業」。

報導指出,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四月訪中時,就警告中國的巨大生產機器對全世界來說都已過於龐大,身為經濟學家的沈大偉則將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與中方討論。

由於中國國內需求疲軟,北京提高產能,並將過剩產能移向海外。分析指,這顯示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極為重視建立全方位產業供應鏈,藉此降低中國對外國產品的依賴,同時增加他國對中國的依賴。

這套政策已擠壓到多國產業,外界憂心恐引發新一輪全球貿易戰。從美國、歐洲、乃至一些對北京相對友善的亞洲國家,面對中國廉價商品的攻勢,都在提高關稅與其他貿易壁壘,以免本國產業崩潰而引發失業和企業倒閉潮,也避免本世紀初中國鋼鐵干擾全球市場的「中國衝擊」(China Shock)重演。

報導指出,這一波中國產品湧入全球,對許多已開發國家的風險更高,因為中國的政策直接針對西方希望培植的核心產業,例如電動車和再生能源。

北京當局則對生產過剩的警告嗤之以鼻,認為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藉此壓制中國崛起。北京也在世界貿易組織(WTO)挑戰美國的產業政策。

然而,北京的產業政策除了遭國際批評,也面臨國內的壓力。工廠過多削弱了企業利潤,造成資金浪費、也削弱了生產力成長。中國許多經濟學家敦促政府將支持製造業的政策轉為直接支持家戶與民眾,以提振國內消費。

不過中國領導階層看來無意改變政策。隨著美中關係持續緊張,習近平還加速以電動車、半導體、人工智慧、再生能源為中心的工業發展,這些領域被認為是中國超越美國的關鍵。

沈大偉7月在智庫外交關係委員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演說時表示,美國擔心中國「現在已明確傾向於進一步推動製造業作為中國的成長動力」,恐將明顯衝擊美國企業和勞工。

更多太報報導
伊朗總統:道德警察不會再因頭巾攔查「打擾」女性
復甦緩慢 高盛、花旗調降中國全年經濟成長預測
稱中國正為侵台打造精準演習計畫 美空軍部長:我們須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