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GDP未過萬 陸智囊戒自傲

旺報【記者許昌平╱綜合報導】 中美貿易戰爆發以來,大陸除了官方的強硬態度外,學界逐漸浮起一股要求檢討和改革的聲浪,曾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的劉世錦撰文表示,中國人均GDP還沒有到1萬美元,而發達國家一般都在4萬美元以上,中國現在仍然是個追趕者,自信是必要的,「但多跨出一步就是自傲,中國遠遠不到自傲的時候。」 在大陸經濟改革開放進程中,一批學者和官員發揮了「智囊」作用,劉世錦即為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第一財經日報》曾經將劉世錦列為中南海六大財經智囊之一。劉世錦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工作長達20年之久,是較早提出「新常態」的人;今年6月,劉世錦加入新一屆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 三個不確定衝擊陸企 劉世錦說,當前,中國企業家必須同時面對三重不確定性的衝擊:一,中國經濟向「高品質發展」的艱難跋涉;二,第四次產業革命浪潮;三,中美貿易戰拉開了21世紀最大的一場大國博弈的序幕。內外不確定性交織在一起,成為企業家們必須「趕考」的時代挑戰。 中國的企業在高速成長才能賺錢,而美國平均成長速度2%至3%,日本1%至2%,歐洲甚至零成長,但大多數企業能穩定盈利。所以,中國企業一定要適應經濟成長速度的變化,企業要有穩定的盈利,就需要盈利模式的轉型。這是從微觀層面上看中國經濟轉型必須解決的核心問題。 至於宏觀面上,文章表示,中國人均GDP還沒有到1萬美元,而發達國家一般都在4萬美元以上,美國是5.8萬。中國現在仍然是個追趕者,現在非常需要一個正確的定位。自信是必要的,但多跨出一步就是自傲,中國遠遠不到自傲的時候,虛心一定會使人進步。 劉世錦指出,美國有很多的優勢,它最大的優勢是人才的優勢,集聚了全世界優秀的人才,中國現在還處在追趕期,有些方面甚至還需要去模仿,所以,中國還要繼續吸引外資,並不是因為缺資金,而是缺資金背後的技術、管理、供應鏈、品牌、行銷管道等。 五大基礎性成本太高 另外,劉世錦也批評土地、能源、通信、物流、融資這些基礎性成本太高。他說,中國的這五大基礎性成本大概比美國等國家高出一到兩倍。除了各國的資源稟賦不同外,主要還是大陸存在著行政性壟斷,競爭不足,效率不高。這些成本不僅直接影響到實體經濟,特別是製造業,必須要打破行政性壟斷,加快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這將是一項最大的降成本供給側結構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