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書評-藝術的歌聲正嘹亮

中國時報【☉陳佳琦(成大閩南文化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媽媽,這畫好特別。我都可以感覺到每一筆畫的方向,好像看見畫家的筆在動。」「跟彩色筆、蠟筆都不一樣吧?」「是啊。」這是我6歲的女兒看到《紅色在唱歌》之後的第一個反應。我很高興,她初遇油畫,感受它與其他材質的不同,居然是透過陳澄波這位台灣畫家的作品。 《紅》書是繼去年《戴帽子的女孩》之後,小典藏與陳澄波文化基金會合作的第二部繪本。近年在基金會等單位的努力下,透過巡迴展與戲劇,讓這位本該如畢卡索、梵谷(或至少也該像張大千)般讓台灣人都耳聞的藝術家,終於能被多認識一點點。當然,日前google首頁的致敬可能更具效果,希望過去長期受忽視的日治時期文化人物,能被重新認識。 這兩部繪本皆以陳澄波作品為發想,文字由兩位資深童書作者擔綱,圖片不另作畫,直接採用陳澄波畫作。林滿秋發現陳的作品中許多小女孩都戴著帽子,遂以此串起一段故事;林世仁則透過畫作中處處鮮豔而點睛的紅色,開展了各種色彩聯想。 過去陳澄波之子陳重光也曾與日本畫家田中伸介合作出版繪本《我的父親》(格林),《紅》書則顯見是新嘗試,直接採用原作,讓修復過的原畫以細部放大呈現。陳澄波以充滿表現主義風格的技法,將南部的暖陽與純樸風光描繪得情感豐沛,既能以深淺交錯的青蔥色系鋪展草原綠樹的靜謐沉穩,又能藉由丹朱紅紫、透空碧藍表現生命與自然的流動。動靜兼具的畫面、自在的筆觸扭轉,在被放大的細部裡,色彩與顏料都像活起來似地靈滑起舞。 向來,童書從不缺少藝術內容,除了色彩認知與美勞教育,有《芙烈達》(小典藏)這類藝術家故事的重寫,《名畫裡的貓》(上誼)這種從遊戲中認識名作的繪本,甚至有如《畫了一匹藍馬的畫家》(上誼)等風格轉化的致敬之作。但這些精彩繪本大多出自西方作者,如今有台灣藝術家登上童書舞台,無疑令人興奮。 而孩子永遠比我們更敏銳。當我讀畢闔上書,女兒突然指著封面與扉頁上的紅色說,「那是小弟弟的紅衣服。」那確實出自《小弟弟》的局部,一大片滿溢的赤暖脂潤之紅。她又看見了我所看不見的陳澄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