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教室》出口統計的迷思

工商時報【于國欽】 197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Hicks,在所著的《價值與資本》一書曾這麼說:「對於一位Principles的作者,擺在他面前的理想應是如古典詩人的理想一樣:常常被人想到過,但從來沒有被人很好表達過的東西。」 ■經濟指標有名目、實質之分,名目係依當期價格所算得的數字,而實質係把價格固定在某一年所算得的數字。簡單講,名目指標衡量的是「值」的變化,實質指標衡量的是「量」的變化。 經濟概念說簡單,極簡單,說複雜,也很複雜,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希克斯(J.R.Hicks)曾期許自己所寫的文章能達到古典詩人的理想:「時常被人想到過,但從來沒有被表現得這樣好的。」 本文不是要談希克斯的名著價值與資本,而僅僅要探討一個非常簡單的概念:出口。也許很多人會覺得,出口有什麼好探討的,不就是每月初發布的那一份海關統計嗎?沒錯,那麼台灣當前出口到底好不好? 對經濟略有關心者會答:「不好!」,因為我們的海關出口已連續三個月下滑,今年第一季年增率-4.18%,這樣的成績自然稱不上好。但真的不好嗎?我們再翻一下甫公布的國民所得統計裡的輸出一欄,結果第一季仍有5.93%的正成長,看到這兩份統計,怎不令人困惑? 海關統計的數字與國民所得統計的數字怎麼會差這麼遠?難道是算錯了?事實上並沒有算錯,只是其間有些概念比我們對「出口」二字的理解,稍微複雜了些。 海關統計以美元計算 簡單講,海關統計談的是商品出口,計算單位是美元,而國民所得統計的輸出談的是商品與服務的輸出,使用的是台幣,並且還得以輸出價格指數平減一番,經過這三道工序後,兩者有時就會背道而馳,而讓人愈看愈糊塗。 國民所得統計裡的輸出為何要經過這些加工程序?第一,因為國民所得統計裡的輸出除了包括電腦、汽車、小麥等有形的商品之外,空運、海運、旅行、三角貿易等服務輸出也需納入;其次,由於國民所得統計最後算出的國內生產毛額(GDP)係以台幣表達,因此得以當期的匯率換成台幣,匯率的波動會影響統計的結果;第三,經濟成長率係實質GDP的成長率,因此經調整範圍、匯率換算後的數字,還得除以輸出價格,換言之,物價的漲跌也會影響最後的數字。 物價漲跌也會影響結果 我們還是以今年第一季為例,海關出口衰退4.18%,但若依國際收支帳裡的服務貿易加以調整,商品與服務輸出的減幅降至2.18%。這是因為來台旅客、三角貿易表現不錯,服務輸出成長5.5%所致。 今年首季新台幣平均匯率31.592,較去年同期貶值3.89%,依台幣計算的輸出增幅,等於依美元計算的輸出增幅加上匯率貶幅,經此一算,輸出成長由負轉正,達到1.71%(-2.18+3.89)。 最後將名目金額轉為實質金額,依公式實質輸出增幅,等於名目輸出增幅減輸出物價漲幅,經此一算,首季實質輸出增幅為5.15%(1.71+3.44)。這個數字與主計總處公布的數字5.93%略有差距,原因是上述算法是以連續函數為前提,取log微分所算得的增率,而事實上我們處理的指標並非連續函數,惟瑕不掩瑜,以此一概念來處理這類實質、名目問題,仍是不錯的方法。 回顧近五年的海關出口統計與國民所得統計的實質輸出,通常在匯率波動大、出口物價變化劇烈的情況,就會出現不同的走勢,兩者宜一併觀察,才能較客觀的解讀景氣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