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乾祥專欄-MSCI引動資金 台股面臨逆風?

工商時報【富邦投顧董事長蕭乾祥】 觀察全球股市自今年初展開強勁反彈,其中以去年跌幅最重的大陸股市反彈幅度最高,滬深300指數最高漲幅接近三成,美股四大指數漲幅則是介於12∼20%。台股在這一波的全球股市反彈漲幅相對落後,加權指數最高來到10,439點,漲幅僅有7%,而與台灣同為東亞供應鏈的日本與南韓股市漲幅也僅有9%。這波反彈行情,台灣、日本及韓國股市的相對弱勢,背後代表的含意值得我們進一步探討。 首先從資金面來分析,2月底MSCI宣布將把上證A股在其全球基準指數中的權重,提高至原來的四倍,將分三階段把A股納入因子從5%提高至20%。目前市場普遍預估在今年11月A股完整調整後,在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權重將由0.7%,提高到3.3%,全年將吸引67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 另外,富時羅素也預期在2019年6月將A股納入其全球股票指數體系,全球兩大指數編製公司均在今年加重對大陸A股的權重,其所做的調整將會影響追蹤指數的上千億美元被動型基金手中資金的流向。今年前二個月,大陸境外資金透過香港北上淨流入買股資金已超過1,200億人民幣,單月買超資金創下新高,是推升大陸A股上漲的主要原因。 而根據大陸人民銀行統計,去年底境外投資人持有A股市值為人民幣1.1兆元,占境內總市值與自由流通市值僅2.4%與6.7%。目前大陸境外投資人持有A股規模已超越保險資金,以現階段資金流入速度,未來A股權重調高,其規模預期將進一步超越大陸內地基金規模。 就台股的過往發展經驗來看,陸股將由「散戶主導」的市場,逐漸轉型,法人的影響比重將會提高,對外資的吸引力也將持續提高。受到中國大陸A股的權重調升的長期發展趨勢影響,台灣與南韓股市及香港的H股、海外中概股,可能就將面臨資金排擠的窘境。根據金管會的估計,MSCI台股權重會從2月的11%下降到11月的10.4%,影響權重將下調約0.6個百分點,粗估有200∼250億元流出。 從這個數字來看,對台股短期的影響不大,然而就長期來看,以大陸的產業發展速度及廣大市場,將對國際資金產生磁吸效應。面對大陸A股在國際金融市場比重提升的趨勢,台股除了部分具全球競爭力的指標權值股外,外資被動式基金對台灣權值股的買盤未來恐會有遭到稀釋的風險。 另一個趨勢是產業面,我們先前一再強調的,中美貿易戰影響的不僅是美國與大陸,更直接衝擊整個全球供應鏈,所以包含台灣、南韓、日本,甚至德國及部分原物料供應新興國家的企業業績與獲利都會受到影響。雖然中美貿易戰後續可能會暫時趨緩,不過產業供應鏈的調整已在進行。根據工研院與資策會的研調資料顯示,今年僅有工業電腦、IC設計與生技產業的產值年增率是超過3%,其餘產業都面臨產值增長停滯甚至衰退的壓力,各產業勢必要大舉調整以因應整個供應鏈的變局。 反映在整體經濟數據上,財政部統計前兩月台灣出口值年減4.1%,加上台灣2月製造業PMI連續第五月呈現衰減,可以預見台灣第一季的出口衰退已成定局,甚至今年全年的出口成長都將遭遇重大挑戰。 鑑往知來,觀察前面2012與2016這兩年的指數走勢,都是在前一年下半年股市多頭走勢反轉,台灣總體經濟外貿出口轉向衰退,經歷反覆打底後,才醞釀下一波的漲勢。這次台灣外貿出口再次步入衰退的調整階段,台股是否重演2012與2016年兩波上半年盤底,在下半年再蓄勢反攻的走勢,值得投資人留意。 目前時序已接近3月下旬,上市櫃公司的去年財報將陸續揭露,自去年第四季開始的中美貿易戰衝擊影響,也將被進一步檢視。再來將揭曉第一季營收,對照整體台灣出口值的衰退,可預期上市櫃公司(特別是出口導向的企業)第一季營收恐會面臨逆風。投資人近期操作上宜避開波段乖離過大的個股,慎選高殖利率的產業指標股做為第二季逢低布局的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