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女膜要正名?處女膜真的是一片膜嗎?第一次性行為一定會流血嗎?處女膜迷思假象一次看

民進黨立委林淑芬與台灣女人連線日前召開「打破處女膜假象,正名一起來」記者會,呼籲衛福部以中性詞彙如「陰道前膜」「陰道瓣」等,取代處女膜一詞,讓「處女」這個用詞不再成為壓抑女性的枷鎖。其實社會普遍對處女膜還是存在著許多迷思,究竟處女膜真的是一片「膜」嗎?什麼狀況下處女膜會破掉?

延伸閱讀》處女膜正名!綠委與民團盼消除歧視

處女膜學名陰道瓣,位在靠近陰道口內側約2公分內,是環繞陰道口的薄膜膜性組織,厚度約1-2毫米含有結締組織、微血管等等。處女膜形狀大小不一,但大多中間都會有一個或多個孔洞呈現中空,中間的孔洞可讓經血排出。(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處女膜學名陰道瓣,位在靠近陰道口內側約2公分內,是環繞陰道口的薄膜膜性組織,厚度約1-2毫米含有結締組織、微血管等等。處女膜形狀大小不一,但大多中間都會有一個或多個孔洞呈現中空,中間的孔洞可讓經血排出。(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處女膜在哪裡?分為哪幾種類型?

處女膜學名陰道瓣,位在靠近陰道口內側約2公分內,是環繞陰道口的薄膜膜性組織,厚度約1-2毫米含有結締組織、微血管等等。處女膜形狀大小不一,但大多中間都會有一個或多個孔洞呈現中空,中間的孔洞可讓經血排出。

每個人的處女膜形狀不同,甚至有女性是天生沒有處女膜。而一般常見處女膜依照孔洞的形狀可分為六大類型,包括:環狀處女膜(約佔八成女性)、網狀處女膜(或稱篩狀處女膜)、中隔處女膜(兩個孔洞間有一條組織相連)、半月狀處女膜、傘狀處女膜以及閉鎖處女膜。其中閉鎖處女膜因為沒有孔洞可讓經血排出,會導致經血淤積,需要特別動手術將處女膜切開。

延伸閱讀》處女膜天生沒孔洞?事實的真相是…

為何不應該叫處女膜?

事實上,2015年時,瑞典性教育協會就已推動將「處女膜/陰道前膜」正名為「陰道冠」,因為每位女性陰道口的彈性皺褶皆不同,並非一片「膜」。處女膜的說法隱含著女性的童真、第一次性行為的意義,被許多人認為充滿性別歧視與父權思想,過度強調傳統社會期待女性為「處女」的概念,是不尊重女性人格的一種稱呼。

為了改善這樣的性觀念,民進黨立委林淑芬聯合倡議團體台灣女人連線一同呼籲政府正名,希望破除「處女情節」對女性產生的壓力。對此,衛福部說明,處女膜有醫學上的替代名詞「陰道瓣」,而國民健康署副署長魏璽倫也表示,國健署願意支持更名,若可以使用社會普遍接受的名詞,將會進行宣導教育,給下一代更好的性觀念。

延伸閱讀》處女膜改名?綠委籲:用中性名稱取代

處女膜有哪些迷思?

  1. 處女膜會不會破掉?

新光醫院生殖中心主任李毅評醫師解釋,其實處女膜不一定會破掉,因為處女膜是有彈性的組織,加上每個人的處女膜形狀和厚度不同,處女膜較薄的人可能因為體操、劈腿或激烈運動或受到撞擊,讓處女膜破裂;而處女膜較厚的人,即使發生多次性行為,處女膜也可能不會破掉。

  1. 第一次性行為一定會流血?

性行為不一定會造成處女膜破裂,破裂也不一定會流血。李毅評醫師解釋,因為處女膜組織中也包含了微血管,流血是因為處女膜上微血管破裂,但若裂傷部位剛好沒有血管,即使破了也不會造成流血。瑞典性教育協會更研究指出,超過50%的女性第一次性行為時並未流血。

  1. 重建處女膜手術有風險 不是只有第一次性行為才重要

因為社會上仍存有「處女情結」,衍生出私密處整形手術。一種是將破裂處女膜用縫線縫合,另一種則用生物黏膠,黏補修護,都有感染風險,須慎選醫師。但其實「每一次」性行為都同等重要,重建處女膜可能加深處女情結。

  1. 棉條會弄破處女膜?

處女膜的自然開口的直徑比一般型的衛生棉條還大,小棉條不至於破壞處女膜,除非是放置位置不對或是天生處女膜孔洞較小的人才可能會造成破裂。

  1. 處女膜的存在有何意義?

根據美國性學專家、印第安納大學健康行為學博士Emily Nagoski表示,其實處女膜並無特別的功能,也無助於繁衍後代,處女膜純粹是人類演化下所產生的副產物,就如同男性的乳頭一樣。因此不必過於拘泥處女膜是否存在,或是處女膜的狀態為何。

實習記者:柯渝庭

核稿編輯:沈孟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