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剛倡 部分繁體字回歸課本

旺報【記者黃忠榮╱綜合報導】 兩岸都尊崇中華文化,但傳承文化最重要的「文字」卻有「繁體字」、「簡體字」兩套系統。大陸全國政協委員馮小剛、張國立4日倡議,希望部分恢復有豐富文化含義的繁體字回歸學生課本。此項提議引發不少人共鳴並在網上掀起熱議。 馮小剛是大陸極具票房號召力的知名導演,《非誠勿擾》即是代表作之一;張國立是著名演員,曾飾演《宰相劉羅鍋》連續劇中的乾隆皇帝。兩人因從事文化工作,對中華文化感受特別深刻。 親愛二字最具代表性 馮小剛認為,繁體字中的「親愛」二字最具代表性,「親要相見,愛要有心」,而簡體字的表現形式則是「親不見,愛無心」,削弱了本身的意義,無法體現對漢語言文化的傳承;他將和張國立一同提出建議,選出一定數量、有豐富文化含義的繁體字回歸中小學課本,更好地促進中華傳統文化傳承。 馮小剛參加大陸全國政協會議文藝組小組討論,但對馮小剛的發言,全國政協委員鬱鈞劍回應,在往屆會議中多次遞交相關提案,教育部也覆函說明,漢字簡體化在大陸已經立法,無法輕易修改。 漢學系學生簡繁並用 大陸至今尚未恢復繁體字,但「繁簡之爭」從未止歇。德國慕尼黑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譚克教授曾對全面推行簡體字不敢茍同並指出,「繁從簡」是不可能的,要求漢學系學生繼續簡繁並用,否則無法看古書原文,如何作學問?簡體字歷史只有幾十年,中華文化卻有幾千年歷史。 簡體字也有擁護者,大陸全國政協常委、也是知名作家的馮驥才表示,簡體字雖然對文化本身有傷害,但有利於學習和傳播速度。況且,簡體字是一個存在的事實,現在改成繁體字,只能製造混亂。 中共早在抗日根據地時,即曾創造許多簡體字,這些新造字被稱為「解放字」;1953年毛澤東進一步指示,漢字數量必須大大減縮,只有從形體和數量上同時精簡,才算得上簡化;1964年中國大陸文字改革委員會出版《簡化字總表》;1986年重新發表《簡化字總表》,共收2274個簡化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