拚保三 鬆綁壽險入公建

工商時報【記者呂雪彗、林淑慧╱台北報導】 為突破悶經濟,江揆昨(28)日宣布鬆綁法規,引導1.3兆元壽險業資金進入公共建設,初估約1,400億元標的可供壽險業參與。 江揆昨天上午9點半率領財經九大部會首長召開行政院昨天召開「提振景氣措施」記者會,宣布擴大消費支出、提振國內投資、激勵創新創業、修正證所稅等四大面向、十三項措施,預計投入32.4億元發揮點火作用,讓沉悶經濟得以改變。 江揆說,國內陷入悶經濟窘境,雖已有經濟動能推升方案,但仍需立即性措施,去憂解悶、活絡經濟。能帶動多少經濟成長?江揆坦承很難計算,但一定會有正向貢獻,一般預測國內外景氣下半年可望好轉,政府會「適時」再端出加強措施,以達GDP「保三」理想目標。 對於引進壽險資金參與公共建設,金管會主委陳裕璋表示,凡壽險業擔任促參案投資興建者,主辦機關透過契約規範與壽險業明訂權利義務及履約責任,且經主管機關同意,透過契約規範訂定,壽險業可將經營責任委託第三方經營,壽險業與第三方委託或租賃契約需規範雙方權利義務,且納入促參案招標契約規範中,經此安排可突破制度,無須修法。 財政部將通函告知中央及地方這項契約規範內容,讓促參機關了解。官員說,壽險業已將經營責任風險移轉,不違反保險法138條跨業經營規定。 依此鬆綁研訂,陳裕璋說,信義計畫區A25開發案壽險業可以參與投資。官員也說,北市府不需重新公告,只要壽險業符合招標條件即可參與投標。北市府甚至願意延後招標時間,給予壽險業者充分準備。 但壽險業能否移轉關係企業經營?他說,委託或出租經營最重要條件是專業經營與技術,保險法對關係企業有相關規定,未來將從嚴規範。 陳裕璋進一步說,政府擬將未來公建現金流量先折現,將公建標的以「證券化」方式研究可行性,讓擁有資金機構例如壽險業購買持有,壽險業可有穩定收益,且可提前挹注政府財政,但牽涉長期配套,將繼續與財政部研究。 財政部已篩選出42個可引進壽險資金投入標的,其中18案屬於促參案,24件為設定地上權開發案,統計開發金額達1,400億元。 財政部預計6月21日舉行促參招商大會,正式將42案端上檯面。其中,最受矚目的前五大旗艦案,包括新北市土城醫院、新莊國際創新園區、金門中山林段產業專用區等BOT案;而高鐵苗栗站產專區開發、基隆火車站暨西二西三碼頭都市更新計畫,也將以設定地上權進行開發。 財政部促參司表示,上述五大旗艦案,基隆火車站都更案正在辦理公告招商,投資規模上看128億元,其餘指標型大案,最快今、明兩年公告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