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置記憶新實驗 創傷症候群有解

錯置記憶新實驗 創傷症候群有解

【台灣醒報記者方家敏綜合報導】人類為何會產生錯誤的記憶?麻省理工學院神經迴路遺傳學研究團隊透過老鼠實驗,了解生物在恐懼時錯置記憶的情形,未來將可進而治療創傷症候群。 腦科學研究員劉蘇觀察老鼠腦內記憶連結情形發現,在情境實驗中,老鼠會將恐懼的記憶錯置在類似環境。此一實驗反映出人類在恐懼情況下如何製造出真假莫辨的錯誤記憶,這不但是腦神經科學的一大發現,也帶給創傷症候群患者希望。 研究團隊將老鼠置放於一藍色盒子中,刺激其感光神經,讓牠以為自己身處有光的環境。再將牠放進紅色盒子,擺上一盞燈,讓牠的感光神經活化,並用微量電流刺激牠,之後再將之置於藍色盒子,老鼠便會感到恐懼,坐立不安。即便讓老鼠受電擊的環境是紅色盒子,但因在兩環境中皆讓老鼠的感光神經受刺激,牠才對安全的環境產生了錯誤的記憶。 人類與老鼠的腦神經傳導非常相似,老鼠的記憶是由海馬迴路的腦內神經元所組成,當牠回憶時,神經元就會活化。然而,研究人員劉蘇解釋,每當回想一件事時,記憶都會有些許改變,尤其是在吸收新知後,腦部可能會混淆新舊資訊,將新訊息誤植在過去的記憶,因此藉由控制海馬迴路就能操控記憶。 麻省理工學院神經生物科學教授、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得主利根川進表示,人類的腦部千變萬化,能夠創造出無限的可能性。但目前的科技無法準確了解腦內海馬迴路與記憶錯置的運作方式。經由如此簡單的老鼠實驗讓我們可以一窺記憶底層,了解創傷症候群發生的原因。 此實驗發表於《科學》期刊後引發熱烈迴響,鄧迪大學的羅莎曼‧蘭斯頓表示,藉由觀察老鼠的反映,我們可以了解創傷症候群患者是為何在安全的情況下仍感到恐懼,雖然只是簡單的實驗,卻是腦神經學的一大發現,未來可望運用於腦部結構研究與創傷症候群的治療。 圖說:藉由觀察老鼠記憶錯置的情形,了解海馬迴路運作方式,未來可望用於治療創傷症候群。(Photo by twoshortplanks on Flickr-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http://www.riken.go.jp/en/pr/press/2013/20130726_1/麻省理工學院發表的老鼠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