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合治大腸癌 2年復發率減半

中醫公會全聯會指出,中西醫合作治療大腸癌,不但可提高病人存活率,也可減輕患者做化療及放療的不適。(記者傅希堯攝)
中醫公會全聯會指出,中西醫合作治療大腸癌,不但可提高病人存活率,也可減輕患者做化療及放療的不適。(記者傅希堯攝)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林口長庚中醫部主任黃澤宏20日指出,依據台中榮總研究顯示,中西醫整合治療大腸癌有非常好的效果,尤其第3期大腸癌患者之2年復發率可降低一半,中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詹永兆指出,中西醫整合治療可減輕患者化療、放療後的身體不適。

詹永兆表示,在全民健康保險的制度下,癌症患者可以選擇利用中醫癌症患者加強照護整合方案,希望透過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式,將腫瘤患者經手術、放化療後常出現的腸胃不適、眩暈、落髮,以及療程中常出現的口腔潰瘍、便秘、腹瀉、張口困難等症狀減輕到最低,讓患者能順利完成整個西醫療程,發揮最大療效。

因大腸癌離世的名人非常的多,包括藝人李國修、豬哥亮、葉教授(葉耀星)、余苑綺等,這些名人離世的案例都說明大腸癌在治療上的困難。馬偕醫院中醫部主任陳光偉表示,中醫會依照體質差異進行個別化治療,強調「上工治未病,已病防變,病後防復發」,希望帶病留人,讓患者與疾病和平共存,達到延長大腸癌患者壽命之終極目標。

台北馬偕中醫部主任陳光偉表示,85%的大腸癌都由大腸息肉演變而來,所以糞便潛血及大腸鏡檢是發現大腸癌最有效的方法,大部分的大腸癌都會安排手術切除。中醫在大腸癌術後的照顧,在術後早期即術後第二天就可以加入針灸治療,如此可以減低病人的疼痛及提早恢復消化力及免疫力。

術後開始放療、化療、標靶藥物治療及免疫力治療都可以中藥或針灸的治療,尤其對化療藥物引起的腸胃不適或骨隨的抑制或疲勞無力等,都可利用中西結合治療來達到減少化療副作用引起的不適,增加治療的耐受度來完成放化療等治療,進而恢復健康,延續生命。

高雄長庚中醫部主任蔡明諺指出,中醫能隨著癌症治療的不同階段而做出適當的因應,來協助改善副作用、提高生活質量和延長病患存活期。化療期間可用滑罐來改善患者的疲勞、惡心/嘔吐、睡眠障礙和疼痛等。中藥搭配外用製劑能減緩標靶藥物的皮膚紅疹、痤瘡或指甲病變等。

蔡明諺表示,一名66歲男性患者在化療半年後仍飽受手腳麻木所苦、雙手感覺如冰、拿東西手抖無法書寫,使用「溫經散寒養血」和「清熱利濕舒筋」的藥方,治療數週後神經病變的症狀逐漸恢復;73歲男性患者進行了11次化療,造成足底腫脹好像黏滿砂礫而行走困難,經投以「麻杏薏甘湯」加「四妙散」,成功緩解症狀,使生活機能大幅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