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頭帳戶氾濫,打詐國家隊怎麼加快部會和企業合作、從源頭「阻詐」?

文字:孔德廉;攝影:陳曉威、林彥廷、楊子磊;核稿:李雪莉;責任編輯:張詩芸、黃鈺婷

當人頭帳戶、人頭公司日益氾濫,郵局已設立「異常警示帳戶」的專責單位,金管會也將和銀行研議延長交易圈存時間等阻詐措施。圖為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展場物件。(攝影/陳曉威)
當人頭帳戶、人頭公司日益氾濫,郵局已設立「異常警示帳戶」的專責單位,金管會也將和銀行研議延長交易圈存時間等阻詐措施。圖為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展場物件。(攝影/陳曉威)

根據警政署統計,2022年全台灣民眾被詐騙金額將近70億元。同年7月,行政院統合內政部、金管會、法務部、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等機關成立「打詐國家隊」後,祭出「識詐、懲詐、阻詐和堵詐」四大任務。其中,辨識並阻止犯罪金流移動的「阻詐」被視為打擊詐欺的關鍵。

隨著這項犯罪的壓制更加受到重視,這個成立未滿一年的隊伍至今成效如何?擔任國家隊幕僚的刑事警察局「打擊詐欺犯罪中心」要如何靠著15人的臨時編組來應付每年3萬件詐欺案?此外,當人頭帳戶、人頭公司日益氾濫,銀行與郵局如何阻詐?政府部門對於拉長涉詐帳戶資金在銀行端交易圈存時間的研議,以及增設「人頭帳戶罪」,能否來得及成為擊潰詐欺犯罪的有效方法?

2022年9月,就在新款的iPhone 14上市前,一場小型的風暴正在醞釀。那是一場蘋果(Apple)產品可能無法順利進入台灣市場的風暴,也是一場由詐騙而起的風暴。

看更多台柬詐騙深度報導

風暴源頭,起因於主辦各類大型犯罪案件的刑事局發現,從2022年6、7月起,大量詐騙簡訊開始透過免費iMessage服務被傳送到iOS系統的蘋果手機裡,內容包羅萬象,從「衛福部防疫紓困貸款」、「投資飆股介紹」到各種假冒身分加LINE的訊息,各式詐騙簡訊直送民眾手機。

為防堵漏洞,刑事局打擊詐欺犯罪中心(簡稱打詐中心)遂向資通主管單位──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提議從源頭解決問題;於是他們找上蘋果公司在台高階幹部,建議由蘋果的資安部門開發一套阻絕方式。

回憶當時的狀況,打詐中心執行祕書黃國師指出:「蘋果那邊很快就說做不到,那我們的回應是建議NCC不要讓手機上市。」

「不能上市」的殺手鐧很快發揮功效。建議發出後一個月,蘋果發布新的作業系統更新,在新版的iOS 16.2中,台灣用戶可利用iPhone自動偵測並過濾掉潛在於iMessage中的垃圾訊息,這些被判定為垃圾的訊息會在90天後自動刪除(註)。當時詐騙的風暴暫時消散。

這是台灣對抗跨境詐騙的一小步勝利,但對比詐欺犯罪的爆炸性成長,打詐中心認為這遠遠不夠。

註:被過濾的訊息不會出現在通知提醒,但使用者還是可以在收件夾裡找到,過90天後系統才會自動刪除這些訊息。

詐騙案件年增長20%,已成刑案大宗

每年的1、2月,是「整體治安情勢報告」發布的時間。警政署會透過歸納前一年刑案的發生件數與破獲件數,彙整全國的治安情況。在最新一份報告裡,紅色的大字寫著結論:2022年「詐欺」案件數達29,702件,占所有刑案總數約11%,而詐欺案件數量較前一年增加近5,000件,增幅超過20%。

詐欺案件遽增,連帶民眾的財物損失也顯著增加。根據刑事局統計,2022年因詐欺犯罪導致的財物損失為69億6,000多萬元;5年前,這個數字是40億4,000萬元。詐欺財損的增幅,5年來激增72%。種種跡證皆顯示,詐欺犯罪已經成為刑事案件中的主流。

為了去除「詐欺之島」的汙名,前行政院長蘇貞昌成立「打詐國家隊」,在去年(2022)7月揭牌。政府當時宣示要投入14億元建立橫跨內政部、法務部、金管會、NCC的隊伍,分別負責「識詐、懲詐、阻詐和堵詐」四大方向,並以「防詐騙、毀工具、擋金流、清集團」為終極目標。

在此機制下,國家隊設定目標:每年攔阻詐騙簡訊3,000萬封、停話5,000個幽靈門號、將「共通性異常交易態樣」(註)納入內部預警指標、設立疑涉詐境外金融帳戶預警機制,以及防制人頭帳戶進行詐騙等具體任務。

註:此處的「共通性異常交易態樣」指的是銀行公會統整多個金融機構共同遇到的異常交易狀況,例如久久未有交易紀錄的帳戶裡突然出現多筆大額交易,且迅速轉匯提領等。

從「打詐國家隊」編制可發現,政府為詐欺犯罪的各面向訂定了主責機關,例如「識詐」中的反詐宣傳由內政部主導,「堵詐」中的識別人頭門號與攔阻惡意簡訊由NCC負責,「阻詐」中的防制人頭帳戶責任交給金管會,而末端「懲詐」則交由法務部。另外,也將其餘部會納為協辦機關,希望透過合作打擊詐欺,讓檢警調不再單打獨鬥。

負責制定作戰計畫的「幕僚」,打詐中心15人臨時編組夠嗎?

為了協助組織龐雜的「打詐國家隊」能有更多行政依據,行政院劃定隸屬於刑事局麾下的「打擊詐欺犯罪中心」來統整警方受理報案取得的犯罪資訊和犯罪手法,以此提出政策上的建議。(攝影/陳曉威)
為了協助組織龐雜的「打詐國家隊」能有更多行政依據,行政院劃定隸屬於刑事局麾下的「打擊詐欺犯罪中心」來統整警方受理報案取得的犯罪資訊和犯罪手法,以此提出政策上的建議。(攝影/陳曉威)

然而實際上,集結各部會組成的隊伍,仍擺脫不了公務機關間溝通歧異的窠臼。

3月12日,刑事局便罕見地在發布詐欺案件新聞時公開指出:

「近年來各大購物平台發生個資外洩事件頻傳,詐騙集團利用駭客竊得國人交易個資,包括購買時間、商品名稱、金額及付款方式等,以此偽冒公司客服人員施行『解除分期付款』詐術,誘騙民眾至ATM或網路銀行進行轉帳詐騙。光2個月發生件數便高達近千件,造成財損超過新台幣1億元。有鑑於此,警方從2022年6月至2023年2月為止,已將上百件個資外洩與詐騙案件資訊函送給數位發展部、衛生福利部、交通部、教育部、經濟部、文化部、NCC等7個部會,⋯⋯但近一年來均無裁罰紀錄,顯見迄今未有具體作為。」

「這是印象中,刑事局首次提到(打詐國家隊中)其他部會應該作而沒作為的公開訊息,」一位刑事局警官解釋。

短短一則新聞稿,多少反映了不同單位間的齟齬,然而打詐國家隊的隱憂還不止於此。除了內政部、金管會、NCC和法務部等中央部會外,為了協助這個組織龐雜的隊伍蒐集資料,在行政決定上能有更多依據,行政院在成立國家隊時,也特別劃定隸屬於刑事局麾下的「打詐中心」為唯一的幕僚機關。目的就是希望藉由打詐中心來統整警方受理報案中取得的犯罪資訊和犯罪手法,以此提出政策上的建議。

在詐騙簡訊的攔阻上,靠著和NCC與蘋果公司的合作,打詐中心打下了漂亮的一役。然而作為打擊詐欺唯一的參謀單位,成立於2016年的打詐中心迄今仍然是「任務編組」,其下只有情資股和業務股共15名成員,而這臨時借調來的15人團隊要負責針對一年將近3萬件的詐欺犯罪來分析敵情、制定作戰計畫。

「這樣的人手當然不夠,起碼要一倍以上的人力才有辦法好好處理問題,」一位打詐中心成員向《報導者》坦言。我們回頭翻查「新世代打擊詐欺策略行動綱領」裡打詐中心的職責(註),從建立犯罪資料庫到分析詐欺案件手法等,難以想像15人的臨時編制有辦法負荷規模日漸龐大的詐欺犯罪。

註:包含

  1. 打擊詐欺犯罪措施之策劃執行。

  2. 防制詐欺犯罪跨部會平台之聯繫規劃。

  3. 重大之國內外詐欺犯罪情報之蒐集運用。

  4. 詐欺案件資料庫之管理分析。

  5. 參與刑事局各外勤大隊偵處之詐欺案件緊密協作。

  6. 透過相關打詐資料庫或情資研析股產出之關鍵情資據以偵處或規劃專案行動。

  7. 統籌整合刑事局各外勤大隊、各地方警察局刑事警察大隊、分局打擊詐欺犯罪專責隊偵處之詐欺案件。

再次檢視打詐國家隊現有困境,身兼刑事局偵七大隊隊長的打詐中心執行祕書黃國師話說得委婉:

「現在(打詐)其他部會比較像是被動,打詐中心是主動。站在被害人角度,行政機關更應該要主動積極,真的要想辦法從問題前端提出解決辦法,不是等到事情發生才來偵破、抓人。民眾要的絕對不是抓人,他們更希望錢拿得回來。」

至於要如何實踐,還得回歸打詐國家隊最重要的任務「阻詐」。黃國師強調,只有限制人頭帳戶成為詐欺工具,遏止犯罪金流移動,才能讓民眾的錢有機會拿得回來。

犯罪金流關鍵的人頭帳戶、人頭公司氾濫,手段愈趨複雜與暴力

實務上,人頭帳戶的氾濫已經是過去幾年顯著的問題。根據法務部統計,2017至2021年地檢署辦理詐欺案件偵查終結的人數中,以單純提供人頭帳戶者上升的幅度最大,2017年為28,852人,2021年則增加到58,612人──然而這個數字僅代表下限,因為一人可能賣出多本帳戶。但數據變化已顯示,愈來愈多的人成為人頭帳戶提供者,將存摺交予犯罪集團使用。

早在2005年,詐騙集團就以5,000元跟民眾購買帳戶。時至今日,一本帳戶的出售價格提高到15萬元以上。

帳戶收購價提高,也墊高詐欺成本,並催生出詐騙集團「強控車」的犯罪形式,他們以誘騙和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逼迫當事人交出金融帳戶;另一方面,隨著對人頭帳戶的需求增加,犯罪者益加激進的暴力手段也導致了去年在桃園、淡水兩處據點有61人被暴力監禁、其中3人死亡的「台版柬埔寨案」發生。

當詐欺染上了血色,它就不只是過去大眾認知裡單純的經濟犯罪,而是同時揉合了「暴力」和「財產」兩種特性的綜合性犯罪,讓涉及其中的金流走向變得更加複雜。針對上述演變,警方發現,如今製造金流斷點的方式變得更為多元,不只是倚靠傳統帳戶的層層轉帳來收受、隱匿犯罪所得,也大量使用方便的網路銀行功能與虛擬貨幣作為洗錢標的,讓黑錢得以迅速流竄。

(延伸閱讀:〈【台柬案後續】一宗集體拘禁虐待血案,揭露進化版的跨國投資詐騙如何在台運作〉

內政部警政署刑事局偵查第四大隊的主要任務是查緝恐嚇取財、擄人勒贖和重大竊盜案,但他們近期的工作目標反而轉向掃蕩黑幫。過去一年活躍在各種暴力和詐欺犯罪的竹聯幫仁堂「明仁會」,就是他們的主要目標。

在偵四大隊去年破獲的一起詐騙案裡,就發現明仁會已經朝多角化經營。警方指出,該幫派成員先是假冒美國信評機構「穆迪」(Moody's Corporation)在台成立「人頭公司」,再與配有「AI語音機器人服務」的科技公司合作,透過隨機撥打語音電話,篩選對投資有興趣的民眾傳送詐騙簡訊、吸引民眾加入LINE群組。此外,他們也在柬埔寨設立詐騙機房,負責運作群組的直播抽獎活動,用自行製作、印有「穆迪」字樣的保溫杯和百貨公司禮券作為禮物,誘騙被害人進行假股市投資。短短5個月內,該集團靠著這個模式騙取了上億元資金,再透過地下匯兌和虛擬貨幣把錢洗得一乾二淨。

2022年12月30日,警政署刑事警察局宣告查獲竹聯幫明仁會成員假借「穆迪」投資詐騙案,清查發現遭騙被害人共計21名,財損金額高達上億元。圖為警方陳列查獲作案工具,其中包括用以寄送取信被害人之印有「Moody's」保溫杯及百貨禮券。(圖片提供/刑事警察局公共關係室)
2022年12月30日,警政署刑事警察局宣告查獲竹聯幫明仁會成員假借「穆迪」投資詐騙案,清查發現遭騙被害人共計21名,財損金額高達上億元。圖為警方陳列查獲作案工具,其中包括用以寄送取信被害人之印有「Moody's」保溫杯及百貨禮券。(圖片提供/刑事警察局公共關係室)

「不只這樣,他們還同時兼作人口販運,用一個人2萬美金的價格把人賣到柬埔寨機房做詐騙,」負責偵辦該案的第四大隊第一隊隊長陳漢仁說。這件集合了幫派組織、人口販運、詐欺、洗錢和科技工具的案件,幾乎是詐欺演化至今的終極產物,它凸顯了人頭公司和人頭帳戶是如何被靈活運用。

陳漢仁向《報導者》解釋,該起犯罪中的特別之處在於成立「人頭公司」,只要選定公司名稱、刻印公司大小章、載明登記營業項目、找到公司登記地址、並設定約10萬元左右的資本額後,便可以向經濟部登記,成立公司。

他表示,透過由人頭掛名的假公司,犯罪集團就可以向銀行申請「公司戶」,這種帳戶有別於一般「個人戶」每日只有3萬元的轉帳額度,「公司戶」的轉帳上限是數百萬元不等,犯罪者可以更方便地安排金流轉移。若嫌麻煩,市面上也有專門的代辦公司,只要花一萬元就能請人跑完設立公司的流程,再利用「公司戶」作為第二、第三層的洗錢帳戶,協助轉移投資詐騙獲取的大筆款項、提領大額現金,同時製造金流的斷點。

剛升任刑事局研究員的刑事局第四大隊第二隊前任隊長林振瑞,之前也曾負責追緝明仁會的蹤影,幾次交手下來,他發現該組織有專門的團隊研究警方辦案技巧,並分析每一次失風被抓的原因。

林振瑞感嘆,「我們發現明仁會會透過各種方法蒐集大量人頭帳戶,運用警方向銀行調取資料需要一、兩個月的漏洞(指時間差),趕在幾個小時內把贓款分別轉到一層一層帳戶裡,再匯到各地,派人領出。警察根本來不及追,這是政策上的根本問題。」

警方苦追贓款,金管會和銀行來得及加強阻詐嗎?

人頭帳戶的氾濫已成為「阻詐」的重大阻礙。作為打詐國家隊的主責單位,金管會可以動用的工具其實不少,例如督促銀行儘早統整出「交易異常態樣」、協助建立預警機制、強化銀行的臨櫃提問關懷、或監督銀行進行「圈存」,讓帳戶中涉及詐騙的資金得以暫時被凍結。

其中,有關於「圈存」的作法,指的是當民眾報案表示遭到詐騙時,只要拿著匯款單據或轉帳證明給銀行,經與警方聯繫確認被詐騙屬實後,受款銀行就能將匯出去的金額扣住,並限制受款帳戶24小時內不能提款或匯款,以此保住被騙的金錢。

「圈存」的措施早在2006年金管會公告的「警示帳戶聯防機制」就開始實施,只是隨著投資詐騙當道,被害人察覺受騙時,往往早已超過黃金24小時。一位任職於國內前三大民營銀行的一位經理就告訴《報導者》,實務上「圈存」會有誤報的擔憂,除非經過再三確認,否則銀行多半不願意得罪客戶。

為了進一步補上「阻詐」的缺口,金管會提出的新做法,除了要求銀行於今年(2023)3月底前在存摺上加註警語,提醒客戶成為人頭帳戶所涉的法律責任之外,具體還有哪些措施?經過《報導者》記者多次聯繫,金管會銀行局不願受訪,僅以下列文字作為回覆:

「目前已督導金融機構精進網路銀行及行動銀行警示效果、強化網路銀行約定轉帳風險控管、強化銀行提供虛擬帳號服務之風險管理及加強對民眾防制詐騙宣導,並已經要求各銀行彙整『共通性異常交易態樣』納入內部預警指標及作業規範加強控管。」

在這一連串措施中,統整出「共通性異常交易態樣」並提前做出預警,可以說是關鍵的步驟。採訪過程中,從檢方到警方都告訴《報導者》此舉的重要性,因為從詐騙集團取得人頭帳戶、利用小額匯款測試帳戶轉帳功能是否正常的「驗車」(集團以「車」來描述人頭帳戶)開始,到具體利用帳戶轉匯洗錢,都會留下數位足跡,若金融單位能提前偵測贓款的流動,並鎖定特定帳戶,就能有效打擊詐騙犯罪的金流,讓人頭帳戶失效。

對此,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童政彰近日在接受媒體訪問時也提到,針對詐騙集團常用的手法,銀行目前已掌握30種帳戶提存頻率與交易異常態樣(註),將在今年7月讓各銀行建模納入風險控管系統,一旦觸及,銀行會先與客戶接洽確認,若一直找不到人,異常太嚴重的帳戶就會凍結,逼客戶出面解凍。

註 金管會表列的15種疑似洗錢異常交易態樣如下:

  1. 同一帳戶在一定期間內之現金存、提款交易,分別累計達特定金額以上者。

  2. 同一客戶在一定期間內,於其帳戶辦理多筆現金存、提款交易,分別累計達特定金額以上者。

  3. 同一客戶在一定期間內以每筆略低於一定金額通貨交易申報門檻之現金辦理存、提款,分別累計達特定金額以上者。

  4. 客戶突有達特定金額以上存款者(如將多張本票、支票存入同一帳戶)。

  5. 不活躍帳戶突有達特定金額以上資金出入,且又迅速移轉者。

  6. 客戶開戶後立即有達特定金額以上款項存、匯入,且又迅速移轉者。

  7. 存款帳戶密集存入多筆款項達特定金額以上或筆數達一定數量以上,且又迅速移轉者。

  8. 客戶經常於數個不同客戶帳戶間移轉資金達特定金額以上者。

  9. 客戶經常以提現為名、轉帳為實方式處理有關交易流程者。

  10. 客戶每筆存、提金額相當且相距時間不久,並達特定金額以上者。

  11. 客戶經常代理他人存、提,或特定帳戶經常由第三人存、提現金達特定金額以上者。

  12. 客戶一次性以現金分多筆匯出、或要求開立票據(如本行支票、存放同業支票、匯票)、申請可轉讓定期存單、旅行支票、受益憑證及其他有價證券,其合計金額達特定金額以上者。

  13. 客戶結購或結售達特定金額以上外匯、外幣現鈔、旅行支票、外幣匯票或其他無記名金融工具者。

  14. 客戶經常性地將小面額鈔票兌換成大面額鈔票,或反之者。

  15. 自洗錢或資恐高風險國家或地區匯入(或匯至該等國家或地區)之交易款項達特定金額以上。

總結以上手段,身為「阻詐」主管機關的金管會在社會關注下,今年年初也於新聞稿中強調,從2017年1月至2022年11月、近6年的期間內,透過臨櫃關懷提問和各式措施,有效防止17,119件可能的詐欺案件,金額達到79.18億元。

只是光2022年,因詐欺導致的財損就接近70億元。金管會今年7月才會更新異常交易態樣,腳步實在顯得有些緩慢。

(延伸閱讀:詐騙、強控車、送摘器官:從犯罪工具人煉成無情施虐者的少年們

吸取新加坡經驗,打詐中心建議延長圈存時間

郵局儲匯業務的辦事窗口,身處第一線的辦事員負責查核民眾轉匯資料以及針對異常交易情形實施關懷提問。(情境圖;攝影/楊子磊)
郵局儲匯業務的辦事窗口,身處第一線的辦事員負責查核民眾轉匯資料以及針對異常交易情形實施關懷提問。(情境圖;攝影/楊子磊)

隨著詐欺成為犯罪主流,用於洗錢的大量人頭帳戶,已使各家金融機構應接不暇,打詐任務中最重要的「阻詐」該如何實現?

刑事局打詐中心認為,同樣是詐欺犯罪肆虐,新加坡的作法或許是可以參照的模式。

2022年9月,新加坡政府正式宣布成立「反詐騙指揮處」,在與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 MAS)的合作下,安排該國國內最大的6間銀行(星展、華僑、大華、匯豐、渣打及聯昌國際)各自派遣人員進駐「反詐騙指揮處」的辦公室,以此協助警方立即追蹤資金流向及凍結涉嫌詐騙的可疑帳戶。該機制啟動後,2個月內已介入超過40起詐騙案,追回款項超過150萬星幣(約新台幣3,414萬元)。

對於新加坡模式的可借鑑之處,黃國師認為,其優點在於駐點在辦公室的銀行職員是直接與政府溝通,只要警方前端接到通報,銀行就能馬上回溯帳戶交易紀錄,進而圈存犯罪所得:

「我們(台灣)的做法都是Past time,調資料或是通報都需要時間,可是他們(新加坡)的做法是Real time,用更積極的手段把金流擋下來,那才是最有效的。」

吸取新加坡的經驗後,打詐中心在去年向國家隊提出新的政策建議。他們的想法是加長目前只有24小時的圈存期限,把時間拉長到48至72小時,但此舉牽涉到眾多民眾帳戶的使用權益,目前該提案仍由金管會進行研擬,並調查各銀行的意見。

這樣的提議,也與中華郵政近年來愈加收緊的帳戶控管機制不謀而合。中華郵政儲匯處專門委員姚麗莉接受《報導者》訪問時表示,作為官方完全持股的國營單位,中華郵政的特質與一般銀行不同,在全國共有1,298個支局,是分布最廣的金融機構,接觸到的基層民眾也特別多,容易遭到有心人士利用。為了降低人頭帳戶的問題,中華郵政的做法是設立「異常/警示帳戶」的專責單位。

中華郵政每天會藉由資訊系統篩選出300至400件異常交易,再透過人力一一致電詢問帳務持有人的交易狀況。圖為中華郵政用於註記交易活動特徵的印章。(攝影/楊子磊)
中華郵政每天會藉由資訊系統篩選出300至400件異常交易,再透過人力一一致電詢問帳務持有人的交易狀況。圖為中華郵政用於註記交易活動特徵的印章。(攝影/楊子磊)

每天,中華郵政公司的資訊系統會從成千上萬筆交易資料中,挑選出300至400件的異常交易帳戶,再交由上述的專責單位依交易情形和帳戶資料等,以人力一一打電話關懷帳戶持有者是否遭遇詐騙。該單位負責人也說明,郵局為了保障客戶不受詐騙,會花更長的時間關心異常交易,直至帳戶持有者臨櫃說明,這使得異常帳戶的圈存時間超過法定的24小時,但也體現了郵局管制力度較強之處。

回顧十多年前,中華郵政還曾經被監察院點名為人頭帳戶最多的金融機構,當時的報導內容指出,中華郵政無論是「警示帳戶」還是「人頭帳戶」都高居各金融機構之冠,其中出現在金融機構裡的人頭帳戶,郵局占比高達85%,警示帳戶占比也達4成,猶如詐騙集團最大的幫手。

如今,狀況正一步步改善。根據中華郵政提供的數據顯示,過去3年來警示戶占整體郵局儲戶的比例雖有微幅上升,但占郵局儲戶的比例皆控制在約0.045%下。《報導者》以金管會統計2022年共90,813個警示帳戶來估算,郵局警示戶占全台警示戶的比例也從2009年的4成下降到2022年的近2成。

如今,圈存時間是否拉長仍在討論,尚未有定論,但打詐中心的建議等於先一步體現在郵局的異常帳戶管理機制中。在近期警方彙整的人頭帳戶買賣情形中,就發現社群平台和各種偏門社團裡的帳戶收購文,開始標註「郵局不收」的情形,這讓規模最大的金融機構有機會退出人頭帳戶的買賣市場,進一步瓦解部分的詐騙金流。

偏門工作社團裡,徵求人頭帳戶的廣告,寫明不使用郵局帳戶等條件。(圖片來源/截圖自Facebook)
偏門工作社團裡,徵求人頭帳戶的廣告,寫明不使用郵局帳戶等條件。(圖片來源/截圖自Facebook)

未來兩方向:和LINE協商阻斷詐騙訊息、修法增設「人頭帳戶罪」

從與蘋果公司的合作,再到延長圈存時間的倡議,種種嘗試都是為了減少詐欺犯罪帶來的危害。下一步,打詐中心將目標放在眾多詐騙訊息流竄的LINE上,由於其母公司未落地台灣,打詐中心未來計劃從旁著手,和主管LINE Taxi服務的交通部和主管LINE Pay的金管會兩個部會合作,透過協商找出減少詐騙的方式。

回頭面對人頭帳戶氾濫的問題,法務部也在今年2月正式對外宣布,將研議《洗錢防制法》修正草案,內容包括增訂「人頭帳戶罪」,對於無正當理由提供人頭帳戶導致影響金流者,獨立為洗錢犯罪類型,犯行將會被科以刑責;研議「犯罪所得達新台幣一億元以上」者加重處罰;增訂處罰利用虛擬資產或第三方支付工具進行洗錢者;對收簿集團增訂刑事處罰等,希望以此填補現有法律的漏洞。

在人頭帳戶罪的修法意見仍待整合之際,圈存時間拉長的作法也尚未法制化,但每年近3萬件的詐騙已然形成一股巨浪,造成民眾鉅額的財物損失與心理創傷;而高價取得的人頭帳戶,也催生了更加暴力的囚禁犯罪,和更為複雜多元的洗錢手法。在各種嘗試下,目前的國家隊仍然處於不斷試錯的階段,這個牽涉跨部會的龐大隊伍,需要更快磨合,也需要解決問題的決心。

看更多台柬詐騙專題文章
「是台灣人賣了台灣人」──逃離柬埔寨詐騙園區後,人口販運倖存者的自白
斬不斷的台柬人口販運鏈,台灣公權力無法企及的陰影
柬埔寨詐騙頻傳!高薪徵才陷阱多、出國打工恐回不了家 詐騙手法花招百出 如何自保一次看
台灣黑幫、柬國詐騙集團:跨國博弈餘燼下新生的人口販運鏈

相關新聞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