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停發 H1b 等 3 大類簽證到年底!美國科技業的重創與新局

換日線
換日線

作者:Peki/大齡女子的海外生活觀察室

大約自 30 多年前起,美國的經濟與大環境一直快速發展,成為領先世界的科技重鎮、金融中心、消費大國。許多人辛苦考入美國名校,隨後在當地就業、落地生根,成就所謂的「美國夢」,也將才能和勞力貢獻給這個國家。

誰能想像今日,就算已考上知名學府或拿到矽谷高薪工作,卻可能連踏上美國土地的機會都沒有了?

川普政府上任後,由於保護本國勞動者的相對排外立場,對於移民及工作簽證採取較嚴格的緊縮政策。雖然審核確實更加嚴格、通過率更低,但總歸在體制上仍是大多依循前例。

不料今年疫情爆發,美國對內經濟不佳、對外國際政局不穩,川普面臨 2020 大選提出的「安定民心方案」,便是先對沒有投票權的外籍居民,拿工作簽證及移民政策開刀:

短短數月因疫情牽動國內安定,斬立決的鎖國策略

因疫情關係,4 月初,負責所有移民簽証的美國公民及移民服務局(USCIS)宣佈:除非「至關生死」,否則停止所有簽証申請審核、面試作業,也建議美國公民非必要不要出境。

6 月 22 日,川普則進一步簽發行政命令:到今年年底為止,停止核發所有非移民工作簽證(H,L,J 類),而就算你已有生效的工作簽證,到明年 1月 1 日前也不得入境美國。

6 月底甚至傳出,未來所有簽證作業都將被迫延遲審理;就連許多原本已在審核中的案件,也無法得知何時能獲得結果了。

此舉更對美國科技業的人才佈局有著嚴重影響:現今美國的理工人才,超過 1 / 4是美國本土以外出生的外籍人士或移民。但這些外籍人才如果無法靠依親取得身份,他們想在美國企業工作,(過去)就只能靠以下兩種主要的方法:

取得美國工作證的艱難漫漫長路

第一種,是來美國唸書,求職,抽工作簽証(H1b),再由公司幫忙辦綠卡。

畢業後視科系不同,理工人才有 3 年的實習(OPT)簽証,當你好不容易打敗其它面試者拿到了工作機會,下一關是跟著全世界想留在美國發展的人們,擠著 H1b 工作簽證的窄門。

並非所有公司都願意幫外國人申請工作簽證:除了費用昂貴(約新台幣 12~15 萬)、作業繁複,一年只有一次抽簽機會(今年中籤率約三成多);就算抽中了,當中也有兩成的人最後無法通過審核拿到工作簽證。

第二種,提供給具豐富學術技術背景,或是美國跨國公司工作經歷的「特殊人才工作簽證」(O,J,L VISA)。

針對優秀人才招攬上,雖無名額限制,但審核非常嚴格,對於專業領域上的「優異」表現有非常明確的規定,跨國人才的管理經驗及表現的佐證文件準備不易,還經常被要求補交佐證資料,整個流程常常耗費半年以上。

原本外籍人士想在美國生存就已經夠艱難,如今情況更是雪上加霜。全球各地數以百萬計想實現「美國夢」的莘莘學子,更沒想過這個號稱自由開放的國土,會因疫情開始看不到盡頭的鎖國政策。

新移民政策,就像對美國科技業「開了一槍」

近 20 年來, H1b 和 L1 工作簽證,是科技業大量錄取外籍員工在美工作的重要手段,約有 3 / 4 的申請案都來自科技業。但是今年由於疫情關係全美失業率飆高,工作機會僧多粥少,川普政府於是暫時停止外籍人士的工作簽證。

對於科技業而言,棘手問題隨即而來:已在美國的員工,因為移民局延遲審核工作簽證,導致部份外籍員工今年內合法工作身份將到期,只能離開美國。人不在美國但已拿到合法工作證的員工,也無法在今年底前入境。

接著,明年度的工作簽證作業,也被移民局延宕審核。迫使公司不得不重新思考:外籍錄取者是否能等待超過半年以上的簽證審核期?公司是否能接受長期職位缺工?

疫情對業績的影響尚未緩解,美國各大小企業此時還得面對組織人力調整,重新進行工作盤點。至少希望不要因為人力替補不及而延誤專案時程,或是工作無人可做的狀況。

回頭來看,為何美國科技業如此「愛用」外籍員工?

美國向來自許種族融爐、尊重多元,但在美國工作,其實十分講求「身份」:如果你是美國公民或持有綠卡,才可以「想換工作就換工作」。

反觀持工作簽證居住於美國的外籍員工,公司如果不願意幫忙申請(續簽)工作簽證,員工沒有其它方式繼續留在美國。同時,工作簽證是與公司綁在一起的,外籍員工為了「留下來」,往往相對沒有什麼轉換工作或談判薪水的條件。

如今會在美國科技業求職的外籍員工,更大多是從學校剛畢業或比較資淺的工程師,因為想爭取留下來的機會,也會傾向接受制式化的薪資水準──由於沒有什麼談薪水的空間,相同職位,平均薪資也往往比本地人低。

同時因簽證問題,這些人大多至少會留任 3 到 5 年,就算不滿意工作內容或主管管理模式,為了「留下來」,只能力求積極表現。因此員工如無重大變動,幾乎不會離職,績效也佳。

漸漸的,科技業好用的外籍勞工佔了約三到四成的員工比例(在美國 San Jose 地區,甚至高達七成員工是在外國出生),也取代了不少美國人的就業機會。如今為了優先保障美國人的生活及工作權,政府採取更嚴格、及收取更高額費用的工作簽核發制度。

但這樣的政策看似「提升本地人的工作機會」,事實上對有錢的科技大廠沒有影響,卻反而壓縮了其它資本較小的產業,申請工作簽證的意願:

Google,Facebook 這類的公司,不管手續多複雜,都有專業律師團隊協助處理,人留下來,才是公司未來和其它競爭廠商抗衡的重點。這也是過去為何美國科技業大廠不斷彼此互相競爭,不斷投入資源擴充「外籍軍團」的規模。

而且,就算不是所有的外籍人員都能拿到工作簽證,他們也不擔心,因為美國的頂尖大學,每年還是會有源源不絕的理工科系畢業外國人才,讓他們從中挑選。

美國科技業與學界的唇齒相依

美國擁有許多世界排名頂尖的大學,基於學術交流,在 2018-2019 學年,已有110萬的外籍學生,印度、中國是其中最大的外籍生群體。

外籍生們除了能「強化國際學術交流」外;經濟上的「實際支持」,也成為這些大學的重要收入來源:他們近年約為美國相關產業,帶來超過 450 億美元的經濟貢獻。

畢業後,外籍生還能用 OPT 實習制度在美找尋正職工作,由於理工科系能獲得 3 年的實習機會,就業薪資也較佳,成為許多印度、中國的外籍學生擠破頭爭搶的重點科系。

以美國名校的理工科系為例:學校需要科技業的實際資源,科技業也需要學校提供人才,彼此互取所需。因此過去不論是獎學金、座談會、實習機會、合作專案等⋯⋯,科技業為了比競爭對手更早發掘在校的理工人才,皆與學校緊密合作。

緊縮移民政策,人才將分流至其它先進國家,科技業界將面對人才管理議題

但是近期,有兩個重要因素嚴重影響海外學子來美求學意願。

第一,政界提案可能取消 OPT 實習制度。若畢業後連留在美國找工作的機會都沒有,勢必嚴重影響學生就讀意願。

第二,美國移民及海關執法局在 7 月 6 日公告,今年秋季在美國求學的學生,若學校因疫情全部課程採網路教學,學生無法入境美國,已在美國就讀者,需離境。

由於影響實在太大,學生團體四處奔走:哈佛、麻省理工直接向法院起訴政府的新規過當;臉書、Google、微軟等 20 幾家科技大廠,也馬上聯署向法院提交反對執行規範,說明此舉會讓美國未來經濟受到嚴重打擊。導致法院最後不得不在衡量民情及相關利益下,最終收回了這個執行命令。

但對於眾多外國學子而言,已經被這個「政策方向」驚嚇到了:未來幾年,國際學生為了規避風險,很可能會轉而選擇英國、德國、澳洲…等知名學府。

科技業也已無力逆轉此現象,未來外籍理工人才數量必定銳減,也勢必在招募、組織穩定度上需要調整運作策略。

加拿大將成為美國科技業外籍人才,等待回美的最大轉換站

面對困境,美國科技業未來如何創建新局呢?

對現今仍在美國工作且表現優異的外籍員工,未來工作簽證到期後,仍需離境美國,公司若想繼續聘用該員工,目前最可行的方案是將員工暫時放置於海外子公司一年後,再申請子公司輪調簽證回美國。

而目前對美國跨國科技業而言,加拿大、英國、印度、德國和澳洲,是目前最容易申請工作簽證輪調到當地子公司的國家,而這些國家大多都能以英文溝通,核發外國工作簽也較友善。

其中,加拿大又因簽核快速且無名額限制,加上地理位置較接近,成為許多科技公司的首選。對在美工作的外國人,也比較能接受文化較相似且時區接近的加拿大,作為等待再次申請美國簽證的緩衝之地。

美國科技跨國企業的下一步:研發資源可能移轉至印度、新加坡

對於美國科技業來說,現今移民政策將讓招募外籍人員成為高風險決策,尤其是以「人」為資源的軟體業,因此許多跨國大廠能做的,就是分散員工無法就職的風險。

由於印度是近年除了矽谷外,另一個全球 IT 人才重鎮之一,印度工程師也佔了在美國外籍員工的半數以上,未來可將第二個研發中心設在印度,轉移部份研發流程重覆性高的程式作業;亦可直接在印度與當地頂尖理工學校合作,直接「接手」印度高科技人才,如此整體薪資可能比在美設立研發中心更有優勢。

近期中美關係嚴重降溫,許多美國企業將從中國撤資,但亞洲許多開發中國家仍是軟體業的發展重點市場。新加坡在此時局下或許將成為首選:除了經貿體制健全,而且長期就是多元種族併存的社會文化。英文溝通不是問題,薪資水準、生活水平為亞洲尖端,能吸引亞洲人才在新加坡長期發展。

對於台灣而言,由於國內也長期重視理工相關人才的培育,近年亦開始有美國科技廠選擇台灣設立研發中心──若能把握此機會,將可促使台灣從科技製造業變身為科技研發業。

不單以美國為據點,轉向國際招募高階專業技術人才

另一方面,雖然現今政策看似阻擋了絕大部份的外籍工作者,但對於能「立即貢獻所長的技術人才」,美國未來反而可能更放寬審核「技術移民綠卡」,並由現在的 12% 佔比,提高到 57%。

科技軟體業中,目前最搶手的關鍵能力是「具跨領域、全球化及做出專案績效的營運專才」,以及「融通跨平台軟體程式的技術人才」。

許多經營了 2 、30 年的軟體公司,軟體業使用的平台系統替換速度飛快,但仍在市面上的舊有產品,不是所有工程師都會使用其軟體系統,仍需要具經驗且精通數種平台的技術人才,協助維護產品運營及滿足客戶需求。

以往此種職缺招募多以美國國內人才為主,然而,未來若有專業技術人才移民策略,美國科技業的外籍人才聘用將可擴及全球。只要符合關鍵能力且有意移民至美國的人才,由公司協助申辦移民作業,核準後,就不用擔心後續的簽證議題。

未來大選不論結果如何,移民政策仍會緊縮

數月後,美國將展開 2020 總統大選,針對移民政策相對不友善的川普政營,以疫情影響凍結移民作業,已讓大多數原本能在今年內拿到公民身份或得到投票權的外籍人士不滿;為了避免影響選情,預估至年底,所有的移民作業仍會繼續延滯。

由於美國國內經濟狀況短期無法回穩,不論年底大選結果如何,可想見未來一、兩年內也絕對先以「扶持國民就業、經濟回穩」為主,移民政策必然維持緊縮。

之後的趨勢必然是外籍員工會越難越拿到工作簽證,而且可以預期突發而至的政令會越來越頻繁,未來美國只歡迎能「立即貢獻所長」的專業技術人才,大大縮減科技業晉用無經驗外籍員工的常態。

最後,對於企業來說,美國科技業面對驟變的移民政策及國際趨勢,將是未來常態。因此,若能關注以下議題:

  • 「如何讓企業組織管理上更有彈性?」

  • 「如何讓員工可專注於貢獻自身所長,儘量不受國際關係影響?」

  • 相較競爭對手,在「全球分散投資以求風險分攤」和「資源集中以求高效低成本」中求得一個平衡點。

並得出最適合企業內部的答案,或許將是未來再次面對巨變時衝破危機的關鍵。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 即刻停發 H1b 等 3 大類簽證到年底!──「大鎖國時代」,美國科技業的重創與新局》,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美國真的需要那麼多外國人才嗎?從供不應求、爭議不斷的 H-1B 簽證說起
為了簽證低就,連薪水都可以不要?──當美夢變調,這樣的生活值得嗎?

作者簡介:

Peki,土生土長台灣女子,打滾台灣人資、專案職場十多年後,一次自我探索的旅行,意外開啟在跨國軟體公司美國總部的人資職涯。

更多Yahoo論壇文章
台灣觀光不能只靠「報復性國旅」看日本歷史紀行風潮背後的用心
把三倍券還給孩子
習近平終於出現,凸顯與李克強的鬥爭日益激烈
蘋果宣布,2030年達到零碳排!一支超環保iPhone的代價是什麼?
「憲法時刻」還是吹牛時刻?

今日推薦影音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