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為良醫不作名醫 小鎮醫師幸福共老

今年七十二歲的陳錦煌醫師,出生於嘉義新港,台大醫學系畢業後,進入到兒科訓練,1981年,陳錦煌決定返回老家開診所。他說,走上行醫這條路,有部分是來自於父親的期待,他的爸爸是醫館訓練出來的臨床醫師,沒有經過學校的正統訓練。鄉下資源少,也是促使他回鄉服務的一個關鍵。當時,也「大家樂」盛行的年代,陳錦煌不願看到,左鄰右舍沉迷於賭博,於是,他創辦了"新港文教基金會",帶來教育、文化新思維,讓"新港"成為台灣社區營造的典範。 這位小鎮醫師,與在地居民有著深厚情誼,陳錦煌的患者,也從小孩變成老人,他自己也是高齡長者,為了深入了解照顧老人,陳錦煌還特別到大林慈濟醫院的失智門診,當實習醫生。他說,自己一生的志向,是當一名良醫,不是名醫。這輩子學了很多醫術,也學了很多做事的道理。過程中,難免遇到許多抉擇,但是他靠著這句話,做出最好的決定。

聲音來源陳錦煌:「我台大學的是小兒科,大概這10年20年來,小孩子就很少,但是老人越來越多 。」

嘉義,是全台最老的縣市,陳錦煌在新港開業行醫40載,深切感受人口結構的改變。「這個痛不太像尿酸,不太像關節退化的發炎。」

醫師陳錦煌:「比如說你80歲以上,沒有什麼任何的問題,但是光這個年紀就會,讓你的記憶越來越不好,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要重新來學習 。」

行程滿檔,一周看病六天,連晚上都排診,週三空出來的下午,他還有特別行程。 71歲,為了學習新知,甘願放低身段當實習醫生,到大林慈院神經內科跟診。醫師陳錦煌:「我學生時代,是還沒有電腦斷層發明,我們那時都沒有看過。」

「這個白的對不對,這是尾狀核 (是),白是白 但其實這個細胞區不是病。」

大林慈濟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曹汶龍:「他甚至於 他會用影像,去把它拍下來學習,所以他知道原來退化,有哪些型態 有哪個部位,更重要是我很仰仗他,他的看病經驗那麼豐富,尤其補強我這個語言上的不足,我台語不行,他完完全全可以補強 。」

長照據點秘書朱雅楓:「他算是不務正業的醫師,他是在社區走跳的醫師,所以他騎腳踏車來,就是會沿路打招呼,阿媽就會說 陳醫師你出來了 。」

醫師陳錦煌:「希望營造像家的感覺,我們叫做沒有親屬關係的一家人。」

這裡原本是母親的菜園,廣達三四百坪,媽媽離世之後,他無償提供土地,當作長照關懷據點,思念變成大愛。嘉義縣扶緣協會理事長江澤祥:「我說 你少賺很多錢,他說 人生不是為了賺錢,人生是為了理想而奮鬥。」

陳醫師開給長者的處方,是比藥物更有效的陪伴,而他本身雖然也有病痛,但卻在付出的同時,從雙向的回饋當中,療癒了自我。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周日防劇烈天氣 各地有大雨或豪雨
人文教育耳濡目染 看見成長與蛻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