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打造本土「癌症基因庫」,「NGS納健保」2萬病人受惠,開啟癌症精準醫療新紀元

癌症長期位居臺灣十大死因之首,2023年的相關醫療支出近1400億元,占國家總醫療預算的近兩成,反映出癌症治療對健保資源的巨大需求。面對這一挑戰,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作為精準醫療的重要一環,於2024年5月1日正式納入健保給付,涵蓋19種癌症,包括14種實體腫瘤和5種血液腫瘤。預計每年將有約2萬名癌症病人受惠,透過基因檢測尋找基因突變,進而評估標靶藥物的精準投藥,開啟臺灣癌症精準醫療的新紀元。

在這一背景下,由國家衛生研究院主辦、羅氏大藥廠協辦的「示範計畫領航、健保給付接棒—開創癌症精準醫療新紀元記者會」於5月14日舉行。會中,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石崇良署長、臺灣癌症基金會賴基銘董事、國家衛生研究院司徒惠康院長及多位重量級人物共同出席,象徵從示範計畫的積累到健保給付的具體落實。

國家衛生研究院攜手五家國際大藥廠及17家醫院,跨領域合作建立臺灣首個本土基因資料庫,旨在促進癌症精準醫療的發展。司徒惠康院長表示,「癌症精準醫療及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合作示範計畫」是一項跨部門、跨機構的合作典範。這一計畫不僅促進了臺灣精準醫療體系的發展,還推動了醫療大數據的建立和應用,加速新藥的研發和核准,為癌症病人帶來新的治療希望。

NGS納入健保給付後,涵蓋19種癌症,包括BRCA、小套組、大套組等三種不同基因檢測選項,最高支付定額3萬點。石崇良署長強調,為確保檢測品質並評估後續健保治療藥物的反應與療效,醫療機構需上傳檢測結果以提供實證數據支持。未來若有新的標靶藥物納入健保給付,醫療機構可以通過資料庫即時查詢藥物的適用條件,避免病人重複接受檢測,從而提升治療效益並降低經濟負擔。

臺灣默克、臺灣中外製藥、臺灣禮來等藥廠的代表也在會中表達了對這一國家型計畫的支持與參與,他們期望透過基因檢測和智慧化分析,為病人提供更精準的臨床醫療決策支持。

NGS檢測的推動,使得癌症精準醫療在臺灣得以實現。臺灣癌症基金會賴基銘董事指出,將NGS納入健保給付是一項重大突破,這不僅大幅減輕了癌症病人的經濟負擔,也為他們帶來了實質的希望。透過基因檢測,病人能夠得到更精準的治療建議,提高治療的有效性和成功率。

NGS納入健保給付政策的實施,讓病人在需要時獲得最適當的治療,從而提高治療的成功率並降低不必要的醫療開銷。同時,也見證了臺灣在全球癌症治療領域中的領先地位,為臺灣的癌症病人帶來了新的治療希望和保障。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http://www.tomorrowsci.com

圖片來源: 國家衛生研究院 提供

延伸閱讀:

1.「癌症之王」擊破?!台灣研究團隊揭露「胰臟癌」新治療標靶

💪🏻2024健康生活大調查~填問卷抽萬元健身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