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 今台北實體談判

「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第二階段第二回實體談判,今起在台北舉行。圖為2023年7月立法院臨時會通過「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立委拉起布條合影留念。(本報資料照片)
「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第二階段第二回實體談判,今起在台北舉行。圖為2023年7月立法院臨時會通過「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立委拉起布條合影留念。(本報資料照片)

「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第二階段第二回實體談判,今起在台北舉行5天。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表示,台美將聚焦在勞工、農業、環境等三個章節進行討論。學者呼籲政府要堅持農畜產品進口標準,美國農畜產品進口若大增,恐大大衝擊國內農民。

第二階段去年8月在華府舉行首輪實體談判後,在我方力爭下,移地台北進行。美國派出龐大代表團,約有30人,由助理貿易代表麥卡廷領軍。我方以副總談判代表楊珍妮為首,並派出至少11個部會對應,包括外交部、內政部、經濟部、勞動部、農業部、衛福部、金管會、環境部及海委會。

根據美方提供談判摘要,農業重點在促進農業貿易,包含農產品進口簽審程序、認證要求與等效性等涉及進口要件;勞動重點則涵蓋關注遠洋漁船勞工權利、工作條件;環境則提及,將處理「因非法、未報告和不受規範捕撈和漁業補貼」,導致過度捕撈及產能過剩問題。

台灣產業關聯學會名譽理事長徐世勳分析,在農業部分,美國可能要求台灣適用國際標準,例如美國進出口農畜產品依國際標準訂立殘留量,台灣卻有部分品項與國際標準不同,以瘦肉精來說,台灣過去即是要求零檢出。

徐世勳強調,台灣農畜產品進出口標準是考量國情所訂立,呼籲政府一定要堅持原有標準,否則美國農畜產品進口大增,恐大大衝擊國內農民。

政大勞研所教授成之約表示,美國認為台灣遠洋漁業涉及強迫勞動外籍船員,過去將台灣遠洋漁獲列入「童工及強迫勞動製品清單」,進而限制漁獲對美出口。另外,台灣也有所謂「權宜船」,將自身船隻掛其他國籍,以規避我國法規及捕撈漁獲限制。他指出,美方將著重討論「禁止強迫勞動」規定,也會關切權宜船是否捕撈過度,將要求台灣提升、落實遠洋漁船管制及外籍船員勞動權益。

經貿官員則表示,這次談判也會觸及商標、專利等智慧財產與原產地證明,台灣產品輸美、原產地如在台灣,註冊與商標須與美方規定「調和」,由於台灣的專利與商標管理法規均已國際化,各國認定不會差太多。

經貿專家表示,美方希望從嚴規定原產地證明,避免大陸產品來台漂白。

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年指出,美國推動印太經濟架構,也是講求高標準的制度化、透明化,但推動困難,在台美21世紀倡議上,美國避談巿場開放,就是按美國版的利益去做,台灣須有完善策略,要表達台灣利益,並將其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