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會客室/婦女癌症篩檢及早發現可有更多選擇

文/國泰綜合醫院暨內湖國泰診所婦產科主治醫師蔡亞倫

台灣每年有超過10,000人死於乳癌、子宮頸癌、大腸癌與口腔癌。早期發現癌症或癌前病變為篩檢的目的,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除可以降低並發症及死亡率,也可阻斷癌前病變進展為癌症。

目前台灣政府補助四大癌症篩檢的政策與範圍如下:

1. 乳房X光攝影檢查:45-69歲婦女、40-44歲二等血親內曾罹患乳癌之婦女,每2年1次。

2. 子宮頸抹片檢查:30歲以上婦女,建議每3年1次。

3. 糞便潛血檢查:50至未滿75歲民眾,每2年1次。

4. 口腔黏膜檢查:30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或吸菸者、18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原住民,每2年1次。

 

以下談與女性相關的2項癌症

子宮頸癌篩檢

絕大部分子宮頸癌是經由性行為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所導致。HPV感染後大多數病患自行痊癒,僅有少部分持續感染者,長期感染發生子宮頸癌前病變,甚至子宮頸癌症。國內外實證顯示子宮頸抹片檢查可以降低60%-90%子宮頸侵襲癌發生率和死亡率。根據國健署資料,台灣於111年30歲以上婦女抹片陽性率為1.20%,診斷癌前病變為22,069人次,診斷子宮頸癌為748人次。早期子宮頸癌個案經治療後的5年存活率可達9成;子宮頸癌第2、3、4期的5年存活率分別為72%、59%及23%。篩檢後如有異常,記得儘速就醫,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另外,子宮頸癌為可預防的癌症,新一代9價疫苗預防約7成子宮頸癌症發生,早期施打也可預防性傳染疾病發生。

 

篩檢族群:凡有性經驗的婦女。

高危險族群:早婚、生育子女多、性伴侶較多或伴侶性經驗複雜、長期免疫力低落。

 

檢查前注意事項:

(一)不要沖洗陰道

(二)避免盆浴

(三)勿放置塞劑

(四)前一夜不要有性行為

(五)避開月經期間

 

乳癌篩檢

乳癌為台灣女性好發癌症第1位,發生率也節節上升,不過乳癌的死亡率目前在全世界以及台灣反而有下降趨勢,除了治療的進步,乳癌篩檢的實施也充分達到早期診斷的目標。然而,每年新增患者人數已突破萬人,而死亡率則為女性癌症死亡之第4位,但無論乳癌盛行率或乳癌發生率逐年明顯上升趨勢,實不可不慎。

 

乳房自我檢查

女性乳房的大小會隨月經週期的荷爾蒙略有變化,建議最好固定在每次月經結束後1星期內自我檢查,如在按壓過程中發現無痛感的不明腫脹或硬塊,則應儘速就醫處理。

 

乳房攝影

乳房攝影是一種使用低輻射劑量X光做為篩檢工具,可以用來偵測乳房鈣化點或腫瘤。乳房攝影有助於早期發現無症狀的零期乳癌,並降低死亡率,是證實有效的篩檢工具,可降低3成乳癌死亡率。不過乳房攝影仍有其限制,有15%的乳癌是攝影無法偵測到的。東方女性的乳腺較為緻密,即使已經摸到腫塊,在乳房攝影往往呈現白茫茫一片,腫塊位置較難判讀。超過40歲或更年期的婦女乳腺萎縮被脂肪組織取代,乳房攝影的判讀率也隨之上升。40歲以下女性而言,通常會選擇乳房超音波檢查;40歲以上女性,則通常會選擇乳房攝影與超音波併用。

 

抽血檢查

CA153為乳腺上皮細胞的細胞膜上的醣蛋白,可作為乳癌的篩檢工具。然而,早期乳癌患者僅15-33%其數值會上升,在其他類別癌症、良性疾病,甚至是5%的正常人也有CA153濃度上升的情況。CA153的特異性與敏感性皆不高,故僅適合做為乳癌篩檢的輔助角色,建議配合其它檢查進行綜合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