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校園裡的對話:看見不同面貌的精神康復者

在社會中消除對精神患者的污名—去污名化(de-stigmatization)也是促進患者康復、改善生活的關鍵。(圖片來源/freepik)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文山職能工作坊(以下簡稱「文山坊」)與台大職能治療學系、台大精神機構服務社(以下簡稱「台大精服社」)合作,進行「精神康復者復元歷程你知我知」系列活動,藉由面對面的對話,讓更多大學生了解精神疾病的真實面貌,從而改變他們對精神病患者的刻板印象。用大學生時下使用的溝通語言、精神康復者復元的生命故事,在兩個族群共融交流後,從心出發、重新理解,從線上線下同步進行去汙名。

近來相繼的社會案件使精神疾病議題再次被重新討論。談到精神病,常會被連結到「怪異」、「暴力」等負面詞彙。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職能治療科李淑君主任表示,松德院區一直致力於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全面的醫療和職能治療服務,除了醫療端的服務外,在社會中消除對精神患者的污名—去污名化(de-stigmatization)也是促進患者康復、改善生活的關鍵。文山坊長年深耕社區,同時在線上與線下促進民眾對精神疾病的理解與接納,讓社會見證精神康復者的能力與潛能。

文山職能工作坊負責人蘇俊瑞職能治療師說,職能治療(Occupational Therapy)以全人照護的理念,使精神康復者在參與有意義的復健活動中,克服疾病障礙以重新適應社會,並在多元社區融合活動中,向社區民眾展現精神康復者積極的生活模式。今年度更是走進大學校園,與台大精服社合作,共同參與本系列活動,促進兩個族群間的了解與融合。

本次社區融合活動,初期從精神康復者帶領大學生參觀工作坊、中期共同參與復健活動與工作訓練,及後期精神康復者主動報名走進台大校園與社員分享自己的康復歷程,最終與專業人員討論精神疾病的迷思,藉此學生更了解精神疾病、看見精神患者不同的樣貌;精神康復者亦親身回應他人對自己的疑問及肯定。參訪及分享會結束後,文山坊精神康復者及台大精服社社員皆對本次社區融合活動給予正向肯定。藉由回顧康復歷程,看見自己的改變,並與大學生們分享,可以感受到自我價值,增加復健動力;台大學生們也表示從系列的活動,看見精神康復者正向、積極的面貌。

台灣大學職能治療學系梁玉芳實習職能治療師表示,本次活動讓大學生們有機會與精神病患者近距離互動,聆聽他們的康復故事,了解他們的生活與挑戰,更深入的了解精神疾病,進而有效地促進精神病去污名化。文山職能工作坊鄧乃瑜職能治療師表示,從復元的觀點,當精神康復者積極自主參與康復歷程,並在過程中獲得自我效能,逐漸實現自我管理,最終達到復元。本次文山坊的精神康復者們,願意主動地參與並樂在其中,呈現了在文山坊復健的自信與驕傲,勇於將精神疾病復健整個歷程與大學生交流,由自身做出了去汙名的最好示範。

本次活動擴大了我們的影響範圍,不同族群相互走入對方生活領域,開啟溝通對話的管道,促使彼此敞開心扉,得以見證一個理解和接納的景象。文山坊未來仍將繼續與不同的族群合作,推動精神疾病去污名化,促進民眾的精神健康識能,讓這群精神康復者與社區民眾邁向「線上線下齊復元」之路。

《本社區精神復健中心資訊》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文山職能工作坊(簡稱文山坊)於民國90年立案,為臺北市日間型精神復健機構之一。文山坊服務社區精神康復者,以職能治療全人服務指引,並加入新媒體運用要素,提供社區線上線下的精神復健服務。透過有目的且多元的職能復健活動與工作訓練團體,與精神康復者一起重建生活與角色,積極邁向「復元」之路。

1. 機構名稱: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文山職能工作坊
2. 機構地址:臺北市文山區興隆路二段160號1樓
3. 新媒體網址:FB:https://www.facebook.com/WSOT11、IG:https://www.instagram.com/wenshanot
4. SNQ國家品質獎:精智文山,精神康復之友與失智長者共榮的社區職能復健

原文作者為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 職能治療科 蘇俊瑞 職能治療師。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食譜看過來》花椰菜米蛋炒飯
太陽火辣辣 防曬補水FUN暑假 預防3招 急救5步驟 親子遠離熱傷害
上萬遺骨身世之謎?解析清朝治理臺灣的心機布局—專訪柯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