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讓年輕人到退休族都愛上!職場新潮流「縫隙工作」是什麼

工作內容不固定,每次只花幾小時的「縫隙工作(Spot Work)」,正逐漸成為日本年輕人工作的選擇。

「越來越多人追求充實的私人時間,工作價值觀正發生變化,」東京大學經濟系教授山口慎太郎對《日經新聞》表示。自「零工經濟(Gig Economy)」一詞從二○一六年出現以來,隨著媒合平台的技術進化,讓非全職工作在日本日益走向主流。

矢野經濟研究所的調查顯示,縫隙工作的媒合市場規模,近兩年來以每年約三成的幅度成長,去年度估計達到八百二十四億日圓(約合新台幣一百七十三億元)。

不只日本第一大人資企業瑞可利(Recruit)在五月宣布,今年秋天將推出新的縫隙工作媒合服務;就連以鐵路為本業的JR西日本,也推出平台Jobjobgo,甚至標榜應聘者可以累積點數,用來折抵搭乘的交通費。

32%年輕人選擇非正職工作

縫隙工作之所以能漸漸擺脫「零工」的負面形象,來自年輕世代對於「自由彈性」的追求。日本總務省的勞動力調查顯示,二十五歲到三十四歲的年輕族群,有三二%為了彈性工時而選擇非全職,比十年前增加了逾十個百分點。

「雖然薪水減少也不再安穩,但我想要追求想做的事,」東京一位二十五歲的女性向《日經新聞》表示,她拋下科技業正職,改到音樂產業兼職工作。

目前歷史最悠久、日本第一大縫隙工作媒合平台Timee,旗下全職員工高達九百名,就是由年輕世代所創辦。出生於一九九七年的社長小川嶺,大學歷經打工而打造出的服務,讓學生可以在最短時間內找到兼職,企業也能在旺季補足勞動缺口。

目前平台上提供的工作機會多元,包含便利商店、餐廳、零售業、物流倉儲業、藥妝店、飯店、健身房等,工作內容大多簡單好上手,若有較高的技術需求,雇主也會提供相對應的培訓,近期Timee更開始提供一些培訓應聘者的課程。

「在Timee找工作的朋友說,為了未來想繼續升學進修、留學、甚至創業,現在才把縫隙時間填滿工作,好賺取生活費,」今年二十七歲的茶葉新創企業TeaRoom社長岩本涼對網媒Newspicks表示,「縫隙工作者不只是印象中的零工,人力品質要比想像中更高。」

雖然目前縫隙職缺仍多以服務業為主,但有意以縫隙工作為副業的上班族也不少。今年三月,二手交易平台Mercari才推出媒合平台Mercari Hallo,不到三個月就累積五百萬名求職者,其中逾三成都是已有正職的上班族。

尤其產業界對人力需求孔急,縫隙工作成了缺工解方,更推升時薪上漲。資納古工作方式研究所(Tsuna-ken)以旗下媒合平台薪資統計,今年二月,日本三大都會圈的縫隙工作平均時薪將近一千二百日圓,在過去四年間成長了一成。

不同於傳統打工繁複的雇用流程,縫隙打工吸引人的亮點在於,彈性且立即的工作機會、輕鬆的人際關係、多方探索體驗、能準時下班等。

短期、無契約特性,使年輕人不需要再因為傳統的排班制度,而犧牲某些特定時段的娛樂或是假期,他們可以彈性的按照自己的需求,嘗試各類型的工作。

為了吸引更多優秀的縫隙工作者,一名東京灣希爾頓飯店的主管表示,他們會為「回頭」應聘者,準備更多元的工作內容。


企業搶才需「職務再設計」

不只年輕人趨之若鶩,一日限定、短時間的縫隙工作也適合退休族群投入。

一名自銀行退休的先生接受Timee平台訪問時表示,他透過縫隙打工來感受產業變化,進而影響他的投資判斷,更可以從適量的工作中獲得成就感,豐富自己退休後的生活。

「真的是一個很棒的機會,藉此知道自己原本不知道的世界,正是因為這些工作,世界才得以運轉,」今年六十一歲的田中正則對NHK表示。他在過去四年內,累積了約一千件的縫隙工作經驗,縫隙工作讓獨居的他持續與社會連結,也找到生活的意義。

不過,目前在各平台上所見的工作形態,多半還是以服務性質,或是重複性質高的工作為主,較少有高知識或技術形態的工作內容,在工作想像上,與傳統印象中的打零工差異不大。

因此,企業若要靠縫隙工作網羅更多彈性人才,必須「職務再設計」,切割既有職務,讓更多人分擔;而求職者也需要重新盤點自己的多元能力,才能在未來職場發揮自己最大的價值。

更多商周文章
端午節拜拜怎麼拜?祭拜時間、供品準備、粽子要幾顆?一次看
6/8加碼發1200元文化幣!可以買什麼?文化幣領取、使用期限及店家一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