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座評論:好好送別蔣介石的難題

(德國之聲中文網)在許多台派人士的心目中,不徹底清除所有和蔣介石有關的象徵,就是「轉型正義」失敗、台灣就不可能迎向光明的未來、社會也不能撫平蔣介石政權所造成的傷口,最大的目標就是他們口中的「中正廟」。

所以多年來,台派人士心心念念地想要達成這個目標,他們認為民主化的台灣還用一個規模那麼龐大的建築物來紀念蔣介石這個「獨裁者」,簡直就是一個笑話。例如蔡英文執政的8年當中,被台派人士批評最多的就是「居然沒有拆掉這個與總統府遙遙相對的中正廟」,而台派人士現在也把希望寄託在即將接任總統的賴清德。

但是拿下破紀錄得票的蔡英文都沒有做到的,得票沒過半的賴清德做得到嗎?這個恐怕不太容易。

拆不掉他們口中的「中正廟」,並不是說過世快要半個世紀的蔣介石還有什麼「魔力」可以在台灣「興風作浪」,而是拆「中正廟」並非賴清德執政之後的首要任務,而且去除蔣介石的象徵雖然是很多人在努力的事情,但是台灣社會對這種「去蔣化」並沒有共識,貿然行事可能只會徒增社會的紛擾。

「中正廟」最為人所詬病的就是那個正式名稱:中正紀念堂。尤其展覽依舊停留在威權時代那種把蔣介石型塑成「民族救星」的風格,使用的文字介紹以及展覽內容的確不符合民主時代的標準。不過現在去中正紀念堂的觀光客不是去憑弔「偉人」,而是去看儀隊禮兵換崗,如今這裡已經成為一個觀光旅遊的景點,早已沒有當年那種朝拜悼念的氣氛。

不過,對台派人士而言,「中正紀念堂」聽著刺耳,那尊全台灣最大(也許也是全世界最大)的蔣介石銅像看著也礙眼。台派人士經常以德國為例,指出經歷猶太人大屠殺的德國,在戰後以實際行動表示真心的懺悔,例如在德國聯邦議會前設立猶太人大屠殺紀念碑、撥款支付保存各地猶太人大屠殺集中營的費用、甚至通過嚴格禁止納粹主義的相關法律。

但是現實來看,台灣要做到類似德國的那種程度是完全不可能的。

1947年發生的「二二八事件」、還是1949年到1992年之間戒嚴時期的「白色恐怖」,需要為這段歷史負責的頭號人物雖然是蔣介石,但是當年他所領導的國民黨,現在不但是第一大在野黨,更是國會席次最多的政黨。

如果真要達到目的,顯然國民黨是絕對不會坐以待斃;台灣民主化之後,經歷幾次不太成功的「究責」。但是功敗垂成,造成了台派人士所稱的「有受害者卻沒有加害者」的情況,例如台灣有二二八事件紀念館、有人權紀念園區、有白色恐怖受難者墓園,但是講到「加害者」,最多就是間接地提到這些都是蔣介石為了掃除「匪諜」而採取的「不得已」手段。

如今的國民黨雖然可能不再像蔣介石那般「反共」,但是拒絕承認二二八和白色恐怖責任的態度卻是從未改變。如果真要強硬行事,不但要考慮社會的反彈、更要假設國民黨勢必會全力反擊,那麼社會的分裂就在所難免。

在這種政治氣氛之下,如果真要成功地拆掉「中正廟」或者是成功地「去蔣化」,最重要的可能就是如何利用「另類思考」來凝聚社會共識、爭取民意的支持,也就是説不一定要抹去蔣介石在台灣的一切痕跡,或者把他在教科書中描繪成「殺人魔頭」才算轉型正義成功。

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對當年歷史自然會有新的看法,就更能夠理解或者接受台派的說法和對歷史的解釋。

其實急於「去蔣化」的台派人士可以從蔣介石的國民黨執政年代學習一些「慘痛」的教訓,話說國民黨來台之後,拆除了台北神社等等象徵日本統治文化的建築。結果當他們要指責日本殖民政策如何剝削台灣的時候,台灣人看到的卻是現今為總統府的原台灣總督府、監察院的原臺北州廳、現在是國立台灣博物館的原台灣總督府博物館等等宏偉的建築物。

找不到日本時代剝削台灣的證據也就罷了,反倒是隨隨便便就能找到蔣介石執政期間以不同手法拿到的「黨產」。

如果拆掉當年花下大筆金錢蓋出來的「中正廟」,對比國民黨的經驗,豈不就像是幫國民黨「消滅證據」?未來又要如何用實體來講述那個荒唐年代所發生的這個故事?而且蔣介石到今天仍未能夠好好地下葬、入土為安告訴我們的是將近半個世紀之後,就算現在不怎麼「謁陵」了、也不怎麼懷念「偉大的蔣公」了。但是對國民黨而言,蔣介石還是有一定的政治價值,所以要和他「好好道別」恐怕是沒那麼容易的。

詹威克:台灣出生的醫界逃兵,曾經客居美國然後到英國從事媒體工作,也研究東亞歷史,八十年代離開台灣,繞世界一圈後返台定居。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詹威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