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三壓正宮 三委員會架空閣揆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圖/本報系資料照)

賴清德總統就職滿月拋出的不是令民眾滿意的成績單,而是小三強壓正宮的閣揆失寵震撼彈。賴清德宣布,總統府將成立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全社會防衛韌性、健康台灣推動三大委員會,均由總統擔任召集人。這看來似乎被架空的只有行政院長一人,但其實本應監督行政院的立法院,結果卻只能監督一個皮影空殼,賴總統此舉實際上是摧毀了行政與立法之間的監督制衡關係。

雖然總統府辯稱,過去總統設立各種委員會均有前例,但差別在於過去臨時性的任務編組只提供諮詢性的意見,行政院部會首長也不參與。有黨政高層表示,賴總統此舉係參考美國總統拜登「強化供應鏈韌性委員會」,但美國是典型總統制的國家,聯邦部會首長本來就是總統的內閣成員,拿美國憲政運作硬套在台灣,格格不入且水土不服。試問,未來部會首長究竟要聽總統還是閣揆的?這可能引發憲政危機。

更奇怪的是,副總統、行政院副院長與若干部會首長在三委員會中各有角色,唯獨行政院長沒有,這無疑是貶抑閣揆的地位,讓其更往政策執行者的方向靠攏。換言之,以後立法院只能監督行政的執行面,對於決策面卻無權置喙,因為立法院對做出決策的總統府委員會根本無從監督,那憲法第63條立法院有議決國家其他重要事項的權力,豈不形同被廢了。

而總統本有體制內的國家安全會議,可與相關部會首長直接溝通,這三大委員會有哪個不能放在國安會中處理?如今卻硬要另闢蹊徑,可能的原因在於賴總統想在組織裡放入民間人士。但美國的「強化供應鏈韌性委員會」是由相關部會首長組成,並未包含民間人士。而賴總統三大委員會的民間人士實際參與並主導國家重大政策,卻不受相關公務員忠誠與義務等規範約束,相關利益迴避與保密事項也無從規範,更繞過國會的監督制衡,這在美國是難以想像的事。

或許這意外透露出民進黨為何大力反對國會調查權擴及民間的原因。因為賴清德本想讓民間決策者繞過國會監督的企圖竟然破功;在立法院調查與聽證權法制化後,民間相關人士仍必須強制到立法院陳述意見,提供資訊。這也更凸顯相關國會改革立法的必要性。

過去民進黨總愛批評老蔣總統用《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架空憲法,但掌握權力後不只有樣學樣,反而變本加厲,何其諷刺!賴總統才就職1個月就成立3個黑機關,誰知道以後是否會更多?體制外不管怎麼「架屋」,都是違章建築,就是毀憲亂政。而越多越堅固的違建,只會徹底壓垮國家的體制,唯獨賴總統的權力卻變得更強大,更不受制衡!(作者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